新余市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引 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新余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要求,編制本報告。全文由概述、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等六部分組成,并附相關統計報表。本年度報告中所列數據統計期限自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可在新余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www.aiditude.cn)下載。
一、概述
2017 年,新余市人民政府深入貫徹落實《條例》,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7〕24號)、《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7年全省政務公開工作安排的通知》(贛府廳字〔2017〕50號)要求,緊扣我市中心工作推進政務公開,多措并舉拓寬政務公開平臺,推進改革創新增強公開實效,加強政務公開隊伍建設,扎實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不斷增強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助力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設。
(一)緊扣全市中心工作推進政務公開
以政務公開助力穩增長。一是推進財政資金信息公開。2016年全市和市級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全市和市級預算草案的報告已于2月4日在市財政局和市政府門戶網站公開。二是推進降成本優環境政策信息公開。我市出臺了《新余市“中國制造2025”實施方案》《關于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實施意見》和全力支持新鋼跨越發展30條措施,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了多次收費項目清理,并在省目錄的基礎上更新完善了《新余市行政事業收費目錄》和《新余市政府性基金項目目錄》,公示了我市經營服務型收費項目清單,明確項目名稱、設立依據、標準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降低2.2元,全年為企業減負30.2億元。三是加大了價格改革信息公開。市、縣、鄉三級公立醫院和兩家國有企業職工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放開120項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實行了差別化機動車停放管理政策;農業綜合水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電力、天然氣價格改革進展順利,逐步放松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管制,推進壓縮天然氣(CNG)子站銷售價格市場化改革。四是推進政府投資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公開。2017年項目個數較2016年增長6%,總投資增長44%,年度計劃投資增長31%,均創近年來新高。2017年我市共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99個,總投資770億,年度計劃投資197億。
以政務公開助力促改革。一是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推進“一窗式”行政審批服務改革工作,重組并優化辦事流程。目前公開在線辦理市直57個部門大項312項、子項395項行政許可類事項和大項869項、子項1415項便民服務類事項,所有事項共計1810項。公開在線辦理一縣三區660項行政許可類事項、2409項便民服務類事項,縣區所有事項共計3069項。。二是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在2016年督促各行政執法單位制定“一單兩庫一細則”(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檢查對象名錄庫和隨機抽查細則)的基礎上,2017年年初,印發了《新余市2017年度推進行政檢查“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實施方案》(余府法字〔2017〕1號),并于2017年2月8日召開全市“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推進會。我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改革全面推進,全市市直行政執法單位全部接入全省統一監管平臺。三是推進“放管服”改革信息的公開。大力推行企業“先照后證”、“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簡易注銷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等改革,大力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市場準入便利程度大幅提升。2017年,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0900戶,同比增長11.45%,新增注冊資本(金)達796.36億元,同比增長74.05%。全市各類市場主體達61289戶,同比增長29.97%,注冊資本(金)達3161.14億元,同比增長45.36%。
以政務公開助力調結構。一是著力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今年以來,信用新余網站共發布熱點新聞、有關政策、先進經驗等內容380余條,網站管理人員及時在信用新余網站對法院報送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進行公布傳送,同時將內容通報給新余新聞網與新余政府網,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聯合懲戒,做到每月公開一次失信信息。及時關注全市4個縣區及35個市直部門政務網站和信用中國、信用江西,及其它國內重要門戶網站,對各網站發布的與我市信用有關的新聞、政策、通知等及時歸集發布,督促各縣區、市直單位在門戶網站及時歸集發布信用信息。二是公開了國有企業運營監管信息。我市主動將國資監管的新政策、新規定和國企改革的新舉措,以及國企運行狀況及時向社會公眾公開,將涉及國資監管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公眾關注敏感問題及時向社會公開。三是及時公布了消費市場信息。全年,共查結各類違法經營案件156件,同比增長27.3%,罰沒款入庫337.7萬元,同比增長52.6%;開展了特種設備安全檢查、計量檢查、食品生產企業檢查、企業信用信息年報抽查、成品油和農資等重點領域“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2017年,共開展抽查38次,抽查事項26項,抽查對象672個,參加抽查人員476人次。
以政務公開助力惠民生。一是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公開。通過省民政網、市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新余民政網和微博微信以及各級新聞媒體,主動公開社會救助信息40多條,公開內容涉及2017年新余市城鄉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的申辦指南,以及各類對象人數、補助金額、資金支出等基本情況。今年保障低保對象、特困群眾、孤兒等近6萬人。二是推進環境保護信息公開。推進空氣質量和水質環境信息公開,累計發布環境質量信息365條,每日在新余環境保護網站公布我市空氣環境質量,每月在市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和新余環境保護網站公布全市主要河流國控、省控斷面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全市11個國控、省控監測斷面有7個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6.2%。三是推進教育衛生領域信息公開工作。大力實施招生考試“陽光工程”,健全分級負責、規范有效的信息公開制度,進一步擴大高考、中考招錄信息公開內容,及時公開招生政策、招生資格、招生章程、招生計劃、考生資格、錄取程序、錄取結果、咨詢及申訴渠道、重大違規事件及處理結果、錄取新生復查結果等信息。繼續做好醫療衛生領域信息公開,利用政府網站、新余衛生微博和電子顯示屏等媒體主動公開醫療機構概況、醫療機構環境、醫療服務信息、服務價格及收費等情況。做好了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公開工作。
以政務公開助力防風險。一是推進市場監管信息公開。做好企業監管警示系統工作,依據所采集的行政處罰數據及其他數據,對全市6萬余戶市場主體進行分類監管,有違法記錄的企業用黃、橙、紅3種顏色警示,正常企業用綠色標示。全市金融監管機構舉辦了大型防范非法集資和普及金融知識宣傳活動,向廣大市民宣傳正規的金融服務渠道,聯合公檢法、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案件7起。二是推動保障性住房信息公開。及時將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情況、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資格審核結果等信息公開。截至目前,保障住房退出266戶。公共租賃住房選房199套,廉租住房選房576套,取消廉租住房選房資格29戶。開通了12329住房公積金服務熱線、網上查詢、對賬單查詢等業務,寄發結息對賬單8.3萬份。三是推動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全年共檢查巡查尾礦庫61座,礦山企業53家。共檢查出安全隱患76條,下達執法文書35份,并對5家非煤礦山企業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處罰,共計罰款6.7萬元。
(二)多措并舉拓寬政務公開平臺
加快政務網站整合。基于云服務、依托大數據,新余政府網站全新改版,建立起新余市統一的政府網站技術平臺,34個部門單位依托此平臺,以子站、欄目、頻道等形式構建自己的單位網站,改變原有各地各部門政府網站建設的分散粗放模式,徹底解決長久困擾政府網站的“信息更新不及時、信息發布不準確、互動情況不回應、辦事服務不實用”等“四不”頑疾,更好地服務于民。我市通過關停、遷移等方式,將全市政府網站進行有序整合,逐漸減少部門網站數量,相應增加部門專欄數量,逐步形成以部門專欄為基礎的政府網站建設體系,最終實現一級政府只設立一個政府網站的理想化建設模式,面向社會公眾和企業提供一站式的網上服務。
加大政務新媒體建設。對政務新媒體傳播渠道進行有效統籌、協同發聲,形成了良好的傳播矩陣效應,開創了新余政務微博、微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從市級到縣區、到鄉鎮、到社區、到村委,新余的政務微博、微信不斷涌現,已經成為網絡時代政府履行職責的新平臺,既是便民利民惠民、拉近與群眾距離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現政府部門、公職人員工作作風的重要窗口。全市26家市直單位開通了“兩微一端”等政務新媒體,打造了我市政務新媒體新“生態”。
健全完善新聞發布制度。2017年,根據新聞發布工作的要求,通過發新聞通稿、組織集中采訪和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等多種形式,認真做好新聞發布和對外宣傳工作,大力宣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對于媒體、社會和群眾關注的政府重大決策、改革發展的熱點問題,努力在第一時間及時發布,提供準確權威的信息,積極引導媒體為宣傳新余傳播正能量。通過新聞發布會,有計劃地組織和吸引媒體更多地關注新余的發展,也為媒體開辟了解新余的新途徑。
(三)推進改革創新增強公開實效
開展基層政務公開試點。按省里的統一部署,我市分宜縣被列為全市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6個縣(市)試點單位。分宜縣于2017年10月啟動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確保2018年底前完成試點任務,總結經驗,為在全省全面推行奠定基礎。一是加強領導,完善政務公開機制。為更好地落實政務公開工作的各項要求,分宜縣成立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做到了領導、機構、人員“三到位”,形成了縣、鄉、部門三級聯動的政務公開網絡。同時,該縣通過建立健全政務公開責任、審議、評議、反饋、備案和監督等六項制度,促進政務公開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二是規范建設,提高政務公開質量。堅持把群眾最關心、最需要了解的“權、錢、人、事”等事項公開作為政務公開的重點,從信息公開、電子政務和便民服務三個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務公開的力度。三是用好載體,完善政務公開形式。順利完成分宜縣政府門戶網站升級改版工作,依托政府門戶網站,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網上政務公開。該縣鄉鎮政府權責清單共梳理行政權力108項,責任事項共計582項,編制并公布全縣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等目錄清單,都在政府網站上向社會公布,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探索設立政務公開公職律師。公職律師隊伍不斷壯大。我市共有5家單位成立了公職律師辦公室,公職律師人數達到18人,走在全省前列。同時將政府法律顧問作用發揮情況納入法治建設重點考核考評內容。為各級單位提供重大決策法律咨詢和服務732次,審查規范性文件和合同草案356件,參與重大社會矛盾糾紛調解785起。法律顧問提出的合理建議,為妥善處理仙女湖區北師大新余附校和仙女湖中學的撤并方案發揮了積極作用。
探索建立政務公開專家庫。根據信息公開、政策發布和熱點回應的需要,組建政務公開專家隊伍,探索建立健全專家解讀制度,切實提高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及熱點回應的針對性、及時性、科學性、權威性和有效性,讓群眾看得懂、能參與、好監督。專家解讀主要圍繞“放管服”改革、PPP項目建設、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城區出租車運價、仙女湖景區門票免單等社會關注度高的事項,以企業宣傳、門戶網站刊登、新媒體傳播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四)加強政務公開隊伍建設
選好配強政務公開公職人員。為確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有序推進,我市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同時加強了政府信息公開戰線的力量配備,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確保信息公開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此外,我市還建立了經常性教育培訓制度,組織開展面向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新聞發言人、政府網站工作人員和政務微博微信工作人員的培訓,及時交流經驗,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政策把握能力、輿情研判能力、解疑釋惑能力和回應引導能力。
健全政務公開工作機制。我市嚴格落實信息公開屬性源頭認定機制,加強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建設,對需要公開的政府信息,依法依規做好保密審查;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公開目錄更新完善機制,進一步優化公開指南,細化公開范圍和目錄,方便公眾查詢和獲取。此外,我市還建立健全了實地督查、工作考核、社會評議、責任追究等制度,將信息公開的考核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推動相關工作深入開展。
深化政務公開考核。2017年6月,印發《2017年全市政務公開工作安排》(余府辦字〔2017〕32號),部署年度政務公開重點工作,明確各項重點工作責任單位及時限要求。制定了《2017年度新余市政務公開工作績效考核方案》(余府辦發〔2017〕50號),明確了考核原則及要求、考核對象、考核權重、考核內容,實行倒扣分制,不斷健全政務公開工作制度。7月,市政府常務會聽取了全市政務公開工作專題匯報,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行政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以公開促落實、促規范、促服務。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2017年,全市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5.13萬條,同比增長5%。
(一)通過政府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公開政府信息。一是依托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公開。全市各級政府信息公開機構全年主動公開概況信息、法規文件、發展規劃、工作動態、人事信息、財經信息、行政執法、公共服務等8大類政府信息37451條。二是依托各級政府網站公開。全年通過各級政府網站累計發布各類規范性文件3428條。三是依托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專欄平臺發布。全市累計公開各類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720條,公開信用信息732條。四是依托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布全市政府系統2017年度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情況。2017年,全市政府系統共承辦建議提案368件,其中全國人大建議2件和省政協提案4件、市建議提案362件(市人大建議165件、市政協提案197件),建議提案辦理數量創了新高。收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承辦單位辦理情況的意見反饋表744份,其中滿意736份,占總數的98.92%,基本滿意8份,占1.09%,沒有收到不滿意的意見反饋表。
(二)通過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全年編輯、發行《新余市人民政府公報》6期,發行7800冊,公開政府文件 110件,并在市、縣(區)行政服務中心、檔案館、圖書館等場所建立了公報閱覽點,方便人民群眾查閱信息。
(三)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政府信息。全年參加或召開各類新聞發布會246場,發布信息246條。主要有促進創業和企業用工、招商引資、中招工作、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稅收等方面的信息公開。
(四)通過先進信息化手段公開政府信息。在各級行政服務大廳、便民服務中心設置了電子顯示屏、觸摸屏,充分利用微博、短信、手機報等方式進行信息公開。2017年,我市已形成了以“新余政務”“新余發布”官方微博為龍頭的政務微博群,全年累計通過官方微博等新媒體發布各類信息34965條,粉絲達295萬余人。
(五)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公開政府信息。通過新余日報、新余電視臺和新余廣播電臺等媒體發布政府信息147465條。
(六)通過檔案館、圖書館、行政服務中心等公共信息查閱場所公開政府信息。全市各級檔案館、圖書館、行政服務中心和公共信息查閱點建設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進一步規范,信息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情況
我市持續規范依申請公開辦理工作,完善受理、審查、處理、答復以及保存備查等各環節流程,依法依規滿足人民群眾對特殊信息的需求。對于經審定可以讓社會廣泛知曉的政府信息,在答復申請人的同時,通過主動公開渠道予以公開,以減少對同一政府信息的重復申請。2017年,全市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4件,已全部辦理完畢。并在《條例》規定的期限內,按申請人要求的方式進行了答復,同意公開4件,占100%。
四、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7年度對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未收取任何費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2017年度未發生因違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規定而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申訴的情況。
六、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政府辦公廳的悉心指導下,我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上級要求相比、與群眾的愿望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基層政務公開工作依然薄弱,主要是基層工作人員流動性大,影響政府信息公開常態化。二是落實新要求、新任務行動滯后,如部分市直網站更新力度與任務要求還有差距。三是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和公眾參與有待進一步加強,如政策解讀形式不夠豐富,回應關切方式單一,公眾參與不夠規范等。
下一步,我市將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標準建設,規范推進五公開。大力推進政府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啟動市政府部門、縣(區)政府 “五公開”標準化試點工作,探索制定各領域、行業“五公開”標準。
(二)抓重點促深化,聚力公開重點。突出政務公開的重點領域。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切合實際,穩步實施”的要求,在深化完善和鞏固提高上下功夫,加大“真公開”的力度。特別是把與群眾聯系密切的領域、行政執法領域和涉及“權、錢、人、事”的管理領域作為推行政務公開的重點。
(三)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培訓督查。加強教育培訓,開展政府信息公開人員業務培訓和研討交流,提升人員能力水平和專業素養。加大對薄弱環節督促指導力度,開展集中督查活動,進一步提升全市政務公開工作水平。
新余市人民政府
2018年2月24日
附件
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2017年度)
填報單位(蓋章):
|
統 計 指 標 |
單位 |
統計數 |
|
一、主動公開情況 |
—— |
|
|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相同信息計1條) |
條 |
251264 |
|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
條 |
22964 |
|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
件 |
3428 |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
—— |
|
|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472 |
|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37451 |
|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6065 |
|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8900 |
|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47465 |
|
二、回應解讀情況 |
—— |
|
|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
次 |
474 |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
—— |
|
|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
次 |
246 |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
次 |
9 |
|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40 |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30 |
|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
篇 |
201 |
|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
次 |
38 |
|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
次 |
158 |
|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
—— |
|
|
(一)收到申請數 |
件 |
4 |
|
1.當面申請數 |
件 |
0 |
|
2.傳真申請數 |
件 |
0 |
|
3.網絡申請數 |
件 |
6 |
|
4.信函申請數 |
件 |
0 |
|
(二)申請辦結數 |
件 |
4 |
|
1.按時辦結數 |
件 |
4 |
|
2.延期辦結數 |
件 |
0 |
|
(三)申請答復數 |
件 |
4 |
|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
件 |
4 |
|
2.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4 |
|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件 |
0 |
|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0 |
|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
件 |
0 |
|
涉及商業秘密 |
件 |
0 |
|
涉及個人隱私 |
件 |
0 |
|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
件 |
0 |
|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
件 |
0 |
|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
件 |
0 |
|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
件 |
0 |
|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
件 |
0 |
|
四、行政復議數量 |
件 |
0 |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 |
件 |
0 |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0 |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0 |
|
五、行政訴訟數量 |
件 |
0 |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 |
件 |
0 |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0 |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0 |
|
六、舉報投訴數量 |
件 |
0 |
|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
萬元 |
0 |
|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
—— |
|
|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 |
個 |
240 |
|
(二)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 |
個 |
128 |
|
(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 |
人 |
712 |
|
1.專職人員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數) |
人 |
75 |
|
2.兼職人員數 |
人 |
637 |
|
(四)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不包括用于政府公報編輯管理及政府網站建設維護等方面的經費) |
萬元 |
25 |
|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
—— |
|
|
(一)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 |
次 |
2 |
|
(二)舉辦各類培訓班數 |
次 |
3 |
|
(三)接受培訓人員數 |
人次 |
700 |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