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春 胡小安 楊鋮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近幾年來我市金融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整體運行穩中有進,有力支持了新余經濟發展,金融運行狀況同時也能直觀反映我市經濟發展情況及特點。
一、信貸投放基本情況
2023年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765.98億元,較年初新增220.3億元,增速14.25%、列全省第四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26個百分點。
1.從貸款主體看。2023年末,住戶貸款465.45億元,較年初增加28.83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消費貸款298.27億元,較年增加2.4億元,同比多增5.99億元;經營貸款167.18億元,較年初增加26.43億元,同比多增6.14億元。中長期消費貸款、中長期經營貸款,分別較年初增加5.35億元、27.46億元,分別同比多增9.94億元、8.85億元。這表明新冠疫情解封兩年以來,我市居民消費、投資整體均有所好轉。企(事)業單位貸款1295.02億元,較年初增加190.96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804.65億元,較年初新增220億元,同比增長37.63%,對各項貸款增長貢獻度達100%,對各項貸款走勢具有絕對影響。
2.從貸款企業行業看。2023年末,實體企業貸款1093.69億元,占全部企業貸款84.3%,較年初新增198.18億元,同比增長22.13%。其中: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13.12億元,較年初減少0.34億元;工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貸款余額317.32億元,較年初增加45.57億元,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235.1億元,較年初增加38.16億元;服務業貸款余額763.25億元,較年初增加152.96億元。
新增貸款主要流向的前五大行業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分別新增82.41億元、38.16億元、30.91億元、27.36億元、9.98億元,占新增企業貸款的99.51%。其中,制造業新增貸款較去年同期少增32.39億元,由2022年新增第1降到2023年新增第2;制造業新增不及去年主要原因是,寶武重組新鋼后,新鋼集團公司年初大量歸還我市貸款約33億元(新鋼股份公司新增貸款主要為票據融資,未反映在分行業貸款數據中)。批發和零售業新增貸款由2022年第18上升到2023年第5位。
3.從貸款企業類型看。2023年末,全市企業貸款余額1079.88億元,較年初新增197.75億元(該部分數據為不含票據融資和事業單位的人民幣企業貸款,因票據融資無法區分行業,人民銀行報表無事業單位貸款數據)。從貸款主體規模來看,大型企業貸款余額171.01億元,較年初新增17.8億元;中型企業貸款余額361.69億元,較年初新增69.6億元;小型企業貸款余額470.68億元,較年初新增76.36億元;微型企業貸款余額76.5億元,較年初新增33.99億元。從貸款主體性質來看,國有企業貸款余額685.93億元,較年初新增147.82億元,增速27.47%;民營企業貸款余額378.87億元,較年初新增53.3億元,增速16.37%;集體、港澳臺、外資等企業貸款余額15.08億元,較年初減少3.37億元。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信貸承載能力偏弱。據了解,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近幾年居全省末位、甚至出現負增長,說明我市項目支撐不足。經與鷹潭對比,近幾年鷹潭經濟總量迅速攀升,大量投資項目提升信貸承載能力,而我市經濟增速減慢,到2023年末鷹潭GDP總量已超過我市。根據公布數據,近幾年鷹潭每年安排重點項目數量及投資額均高于我市,2023年我市安排重點項目321個、年度計劃投資604億元,而鷹潭安排500個、年度計劃投資1000億元。
2.有效信貸需求不足。除了鋼鐵、鋰電產業外,我市多數產業缺少頭部企業,產業發展不均衡,部分企業獲多頭授信但無資金需求,與部分企業缺少抵押、擔保等條件無法獲得貸款的現象并存。據不完全統計,我市鋼鐵、鋰電產業企業貸款余額約占主要產業鏈企業貸款的80%左右。其余產業有效信貸需求明顯不足。
三、有關建議
1.加強項目靠前謀劃,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建議每年年中即著手謀劃明年建設項目,邀請銀行機構參與項目評審,提前對接和儲備一批項目。下一步,利用項目建設“百日會戰”契機,掛圖作業、倒排工期,加快推進已批未放貸款中進度偏慢項目,爭取更多貸款投放;圍繞已授信但無資金需求企業,挖掘上馬一批新項目,提升有效信貸需求。
2.加大產業支持力度,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對金融需求不一樣,金融能夠支持的程度也不相同。鷹潭市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創新銅供應鏈金融等措施,培育多家頭部企業。2023年全省百強民營企業中,我市僅贛鋒鋰業、東鵬新材料2家入圍,鷹潭市高達19家。建議有關部門加快設立產業基金,重點扶持各產業鏈初創期、研發期的專精特新企業,吸引風投資金進入,引導銀行機構提供配套信貸支持,培育更多領域頭部企業,壯大我市優勢產業。
3.穩定現有貸款增長點,加快平臺優化升級。雖然我市貸款利率全省最低,但隨著寶武重組新鋼、贛鋒多處投資,我市貸款利率較上海、重慶、廣東等地不具優勢,新鋼公司、贛鋒鋰業等大型企業可能會從省外金融機構貸款,建議加強與新鋼公司、贛鋒鋰業等大型企業溝通協調,推動企業的存、貸款留在本地。另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平臺公司貸款占企業貸款比重約28%,對我市貸款增長影響較大,且我市債務率處于黃色區域、仍有一定上升空間,建議加快市、縣平臺公司優化升級,推動市有關部門和縣(區)將更多優質項目給予平臺公司建設、運營,提升融資質效,爭取更多貸款支持。
4.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拓寬有效融資需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建議金融管理部門積極向上爭取支農支小、科技、綠色、養老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和普惠金融示范區等政策支持,推動駐市銀行積極向對應上級行爭取信貸額度等政策支持,保障相關項目貸款及時落地。建議行業主管部門借鑒山東、深圳等地做法,整合我市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資金,加快探索設立增信分險資金池或產業引導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5.完善融資對接平臺,暢通信息共享渠道。建議行業主管部門配合金融管理部門,形成企業融資需求常態化摸底,持續開展好金融“活水潤余”行動,加強政銀企對接力度,協調解決重點項目融資存在的困難,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建議進一步利用好市發改委“信易貸”平臺、市數投公司“大數據+普惠金融”平臺,協助駐市銀行更加便利精準地獲取相關企業和個人(特別是首貸戶)的有效融資需求,通過積極擴大信貸覆蓋面來做大貸款總量。
(作者單位: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