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軍 戈定鋒 高浪
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油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全省油茶產業“三千工程”發展目標,把發展油茶產業作為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通過擴面積、提質量、增產能、拓市場,大力推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油茶林面積29.3萬畝,其中產前期7.1萬畝,已投產22.2萬畝,良種油茶面積21.8萬畝,占油茶總面積74.5%。2023年全市油茶鮮果產量5.0685萬噸,產油茶籽1.2964萬噸,生產茶油2922噸,綜合產值15.4億元。全市現建有油茶采穗圃3家、省定點育苗單位10家,2023年生產出圃油茶良種苗木1500余萬株,嫁接一年生油茶苗木4000萬株,油茶苗木年產值1億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高位推動,強化政策保障。全市上下堅持將油茶產業作為打通“兩山”轉換通道的示范產業來抓,有效形成齊抓共管的生動局面。先后出臺《新余市支持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十條措施》《新余市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2025年實施方案》支持油茶產業發展,將油茶產業工作納入各縣區高質量考核、林長制考核和全市鄉村兩級七項重點工作考核重要內容。設立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市縣油茶新造、改造補助標準大幅提高,每畝新造林由250元提高到400元、改造林由50元提高到400元。市財政承擔油茶保費標準提高,承擔比例由15%提高到20%。
(二)堅持技術驅動,強化科技保障。一方面,抓好良種培育。亞林中心是全國最早開展高產油茶育苗的科研單位,目前油茶長林系列苗木占江西市場份額90%,全國市場份額60%以上,主要推廣品種有長林4號、40號、3號、18號、53號。新培育油茶C31、C43兩個品種已通過省級審定,正在進行品種配置栽培實驗。另一方面,加強技術創新。不定期邀請中國林科院、江西農大等科研院校專家授課,掌握油茶先進種植技術,解決油茶培育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妥善保護渝水區新溪鄉西江村古油茶林,引進24個油茶新品種,通過技術手段復壯老品種,培育優良新品種,建立優質種質資源庫。探索在油茶林應用人工放蜂授粉、油茶水肥調控等新技術,在國內首創油茶環割豐產技術,經對比測試,油茶環割畝均產量提高30%。
(三)堅持項目帶動,加快轉型發展。全面貫徹以新型工業化引領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理念,加快油茶產業重點項目建設,促進油茶產業轉型發展。抓好亞林中心與現代農業現代科技園的油茶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提升項目建設,打造油茶全產業鏈高質量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和全省高產油茶綜合科技示范站。抓好西江老油茶種質資源庫建設,支持西江爭創國家級油茶種質資源庫,推進西江高產示范林、科普展示館建設,開發油茶賞花、摘果等體驗式休閑旅游,把西江打造成油茶良種保護繁育、高產示范、科研科普、旅游體驗等多種功能的油茶產業示范基地,以項目建設帶動油茶產業發展。
(四)堅持品牌建設,促進融合發展。在大力發展一產的同時,做好“接二連三”文章。申請注冊“新余油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已被國家知識產權管理局受理;成功注冊“仙女湖會仙牌”山茶油商標并授權新糧集團與京東新余分公司聯合共同運營品牌。積極培育本地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本地油茶加工企業,新糧集團投資7400多萬元規劃建設油茶鮮果剝殼、油茶籽壓榨、精煉生產線,配套兩條灌裝生產線,項目建成后油茶鮮果、油茶籽、毛油的日處理產能分別達60噸、20噸、20噸,可滿足全市油茶生產加工需求。
三、存在問題
一是油茶種植積極性不高。油茶生長周期較長,?前期投入大、回報慢?,從茶油樹苗到掛果,需要五至六年的時間,期間需要持續的維護和施肥,一般前五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大部分經營種植戶雖然第一年國家省市縣有補助,但后面幾年可能因撫育資金跟不上和經營不善,導致投產產量不高,特別是近幾年極端天氣影響,產量和效益急劇下降,嚴重影響種植積極性。
2.油茶集約化經營不到位。我市油茶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欠賬較多,據調查統計油茶林安裝滴(噴)水管道的還不到1%,抗旱能力弱,應對極端天氣能力不強,遇上極端天氣,產量大大降低;缺乏油茶林區作業道、簡易鮮果處理場所。大多數經營主體,基本上沒有聘請油茶專業技術人員,有些面積較大和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平時撫育管理人員非常少。新造計劃性不強,邊整地邊造林占多數,改造“調密、墾覆、施肥”到不了位。
3.油茶產業附加值不夠高。目前,全市油茶加工企業不多,大部分是傳統榨油小作坊,技術設備和生產工藝落后,沒有延伸精深加工能力,油茶藥用、保健、美用、化工功能產品開發少,產業附加值低。全市茶油注冊商標數量只有9個,其他大多商標也未注冊,缺乏生產、加工、產品標準體系,未形成知名度高的企業品牌。地方區域公用品牌尚未建立,品牌效應弱化,市場競爭力不強。
四、有關建議
(一)加大宣傳提振發展信心。積極宣傳油茶產業政策、油茶知識及其技術規范,油茶產業發展的典型、經驗、技術,以典型事例帶動林農發展油茶產業;邀請專家授課講解油茶低效林改造、調密、墾復、施肥等關鍵技術和油茶新造林“大穴、大肥、大苗”高質量建設基本要求,科普茶油生態健康品質及其藥用保健功效,引導健康消費,提升油茶產品的市場知曉度。
(二)狠抓質量推行集約化經營。嚴格執行《江西省油茶資源高質量培育建設指南》標準,把好新造選地、整地、挖穴、施肥、苗木及種植關,改造做到調密、墾覆、施肥等主要措施全到位。搶抓國家專項債政策機遇,整合多方資源,加快推進油茶林區道路、電力通訊、節水灌溉等投資較大公益性強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類油茶經營主體抓好質量管理,制定高于國家和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和全套的內控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嚴厲打擊各類摻雜使假、以假亂真、以次充好、虛假標識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和現象,維護好生產經營和消費者權益。
(三)外引內培補齊精深加工短板。通過招大引強,引進1-2家油茶加工龍頭企業來余投資,開發功能性茶油和茶殼、茶皂素等油茶衍生產品,增加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精心培育本土有培育潛力加工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開發高級保健茶油、醫用茶油、高級天然日化等高附加值產品及油茶副產品綜合利用,實現油茶產品多元化,高端化。同時,注重實施品牌發展戰略,采取“政府引導、行業協會主導、龍頭企業主打”的品牌運營模式,打造新余油茶區域公共品牌,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四)創新模式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油茶種植端發展模式,鼓勵無力經營、不愿經營經營主體以轉讓、出租、委托等方式搞活經營權,盤活油茶資源;挖掘油茶生態功能,支持西江爭創國家級油茶種質資源庫,開發油茶賞花、摘果等體驗式休閑旅游。支持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油茶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提升項目建設,打造全省高產油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綜合科技示范站。推進油茶種植大戶與加工企業對接、加工企業和銷售平臺合作,形成全鏈條發展的利益聯結體,實現信息共享、資源互動、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市政府辦公室)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