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雯 楊鋮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再制造”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新經濟發展模式之一。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構建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打造特色循環產業鏈。新余是工業強市,我市的工業體系以重化工業為主,鋼鐵產業占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六成以上,發展循環經濟有助于推進我市節能減排,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發展以新鋼為核心的鋼鐵循環產業鏈十分必要。
一、當前我市鋼鐵循環產業鏈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我市鋼鐵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節能、節水、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績,但距離循環經濟實施節能減排、提高經濟效益和實現環境治理目標仍有提升空間,主要表現在:
1.推進循環發展改善的空間還很大。當前我市鋼鐵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物質循環主要集中在建材產業,在其他如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方面還有待加強。比如新鋼產生的氧化鐵皮全部返燒結生產利用,產品附加值較低,而以氧化鐵和磷酸二氫鋰為主要原料,經過循環式攪拌磨進行混料、超細研磨、噴霧干燥、一次燒結、氣流粉碎分級處理、包碳融合以及成品包裝等工序,可制得磷酸鐵鋰新能源正極材料,產品附加值高。其他如煤焦化工副產品、高性能永磁鐵氧體等國家鼓勵發展的產品開發方面還有待加強。
2.推進廢鋼產能提升的空間也很大。國家提出大力推進非高爐煉鐵技術示范,提升廢鋼資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廢鋼電爐工藝,廢鋼行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期。新鋼公司即將啟動電爐項目改造,華峰特鋼、本通特鍛等企業也正在維修現有電爐,預計到2025年我市廢鋼消費量將超過250萬噸。而我市廢鋼加工產能約200萬噸,遠不能滿足未來發展需求,提升空間很大。同時,高新區大部分企業對廢鋼加工產業未來發展還未制定詳細規劃,一旦大型鋼廠向上游延伸至廢鋼加工產業,依靠大廠的資金成本優勢,將擠壓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在高新區走訪幾家廢鋼收購企業了解到,當前對于銷售超過規劃產能的部分廢鋼無法開具稅票,阻礙企業進一步做大規模。
3.推進固廢綜合利用的空間仍很大。近年來,我市立足礦山發展實際,推動建設鐵坑鐵礦排土場綜合利用、鐵坑閃速磁化焙燒、良山鐵礦尾砂綜合利用等項目,旨在實現礦山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但從實施情況看,項目總體進度滯后,如鐵坑排土場綜合利用項目,2020年全年生產環保磚銷售量不足預期一半;鐵坑閃速磁化焙燒項目,雖然完成了初步設計、現場的設備基礎澆筑,但主體設備仍未建成;尾砂綜合利用項目,合作方試驗工作滯后,尚未設計滿足市場及工業生產需求的推薦工藝流程。
4.建設一座220千伏變電站迫在眉睫。到新鋼公司走訪調研得知,新鋼公司耗電量約占全市規模工業耗電量的56%。目前,公司采用余熱余壓等方式自發電比例約為60%,和行業先進水平相比相距甚遠。按照公司規劃,擬將自發電比例提升至80%,考慮到公司內部供配電系統存在的短路容量超標和負荷平衡等問題,急需建設一座220千伏變電站解決高效發電機組接入問題。
二、我市發展鋼鐵循環產業鏈的對策和建議
1.加快鋼鐵產業與上下游產業的聯盟與合作。一是加快推進鋼鐵-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鏈。新鋼及周邊地區每年產生超過12萬噸廢舊耐材,結合企業自身需求,集中建設廢舊耐材加工生產線,將鋼鐵和其他行業用的廢舊耐材再加工循環利用。這不但可以生產優質的不定形耐火材料,而且還能生產出優質的定型制品以及其他材料產品。在節約礦產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耐火材料的生產成本。二是加快推進鋼鐵-化工產業鏈。據估算,新鋼每年約產生5000噸廢油,再加上及周邊產生的社會廢油,我市每年將產生超過6000噸廢油,可規劃建設一條廢油回收再利用生產線,產品供鋼鐵企業和其他用油企業使用,既減少污染,又能增加企業經濟效益。三是加快推進鋼鐵-新能源產業鏈。結合我市鋰電行業發展實際,充分利用新鋼產生的大量氧化鐵皮,輔以磷酸二氫鋰生產高附加值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可使含鐵廢棄物變廢為寶,大幅度提高綜合利用產品的附加值。短期可建設年產3000噸磷酸鐵鋰生產線。四是加快推進鋼鐵-綠色低碳建材產業鏈。新建年產120萬噸高爐礦渣微粉生產線,將新鋼高爐渣深加工成超細微粉,用于生產固廢基混凝土等綠色低碳建材產品。五是加快推進鋼鐵-新材料產業鏈。與我市長興磁材、贛鈺科技等企業合作,建設年產1萬噸高新磁性材料,新鋼提供鐵紅,通過陶瓷工藝(預燒、破碎、制粉、壓制成型、燒結和磨加工)制造永磁鐵氧體,可應用于電動機、減速器等設備的轉子。上述項目投資約7億元,可實現產值9億元。
2.加快建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基地。一是建設固廢處置場。推進我市與華贛集團合作,加快生態環境產業綜合處置利用項目建設進度,解決鋼鐵行業危廢處置及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等難題。二是建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廢鋼產業)基地。在現有高新區廢鋼加工利用產業園區和產業聚集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再生資源產業協同發展特色功能園區,做大廢鋼產業規模,力爭2025年產能達到300萬噸以上,產能提升50%。三是建設布局廢鋼加工產業基地。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入股、收購、新建等方式布局廢鋼加工配送,提升廢鋼供應效率和質量,廢鋼加工配送基地以“大批量采購、集中加工、統一配送”的形式對鋼廠實施供料,有效降低鋼鐵企業的采購成本,也可提高行業規范度和產業聚集度。
3.加快出臺鋼鐵循環產業鏈的政策引導。一是制定鋼鐵循環經濟發展有關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加強財政資金支持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加大對鋼鐵循環經濟重大項目、科技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推廣應用、企業循環化改造等工作的支持。二是全力支持新鋼公司自建一座220千伏變電站,提高企業自發電比例至80%,實施能源替代。通過上述舉措,到“十四五”末期,鋼鐵企業噸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與現狀相比降低0.9%、45%、50%。到2030年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15%左右。三是強化技術支撐,鼓勵有條件的產廢量大的鋼鐵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循環經濟技術研究機構,開展廢物綜合利用、再制造等技術研發應用,提升循環經濟技術水平。四是出臺企業節能改造工作行動計劃,鼓勵鋼鐵企業瞄準同行業標桿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環保能效等綠色發展水平,優化用能結構,大力實施電能替代工程,探索開展企業側儲能項目,建設能源管理中心、智能微電網等,為電力系統提供容量支持及調峰能力。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市政府辦公室)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