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 鄧先鋒 劉昊
2021年4月6日,省委書記易煉紅出席全省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省建設暨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工作部署視頻會議,強調要努力打造更多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的人民滿意城市。“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體現落實在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也為新城建設注入新內涵。
一、“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新城內涵
“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新城是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其核心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建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融合的城市空間。
新城由來已久:國際上,新城的概念主要起源于19世紀末的英國;中國的新城建設實踐則始于1950年代,并經歷了3個階段,從工業衛星城到緩解老城壓力的臥城再到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獨立綜合城市。在“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的人民滿意城市”的理念出現之前,國內外已經有生態城市、田園城市、低碳城市、人民城市等概念。但總體來看,田園城市更加側重城鄉功能的融合,生態城市側重生態綠色發展方式,人民城市則強調便民、便利、人民滿意等內容。
“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的人民滿意城市”是一個更加綜合的概念,第一,突出生態文明引領,關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關注高品質生態環境的營造,推動生態價值轉化。第二,更加強調以人民為中心,關注“人見人愛”,注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第三,更加聚焦新城持續活力,強調宜居宜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高價值、更可持續新城的營建。
二、“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新城建設理念的轉變
“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新城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實現新城建設理念的四大轉變。
1.新城定位的轉變:從生活臥城到獨立綜合城市
在新城建設過程中,部分新城未與區域戰略統籌考慮,新城功能定位模糊,導致新城與中心城市空間關系混亂,新城自身或是產業支撐不足、或是服務配套滯后,形成了“空城”和“臥城”。“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新城更加關注新城在城市區域發展中的定位以及與主城的關系,強調功能綜合完善,有獨立、特色的功能,與中心城區錯位發展,能夠緩解中心城區的人口壓力,承擔相應的區域職能。
2.建設模式的轉變:從城中建園到公園城市
以往新城建設多數聚焦經濟價值、效率導向,更關注用地和實體空間,而“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新城的建設模式強調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生態安全的基礎上,錨固山水本底,打造公園城市,以公園為核心引導城市空間的建設。
3.發展邏輯的轉變:從“產-城-人”到“人-城-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從“產-城-人”的發展邏輯,即先招產業,以“廉價要素吸引企業、企業吸引就業與人才”的發展模式轉向為“人-城-產”的發展思路,圍繞人的需求,建設高品質環境、便利化的公共服務,用品質和設施吸引人,聚集人,實現產業跟著人才走的總體方向,從而帶動周邊的發展,形成“人、城、境、業”發展方式,造就城市持續興盛。
4.開發方式的轉變:從政府主導“招拍掛”到政企合作片區開發
傳統新城的開發方式以政府主導,政府負責安置、拆遷、幾通一平,然后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形成土地財政。“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新城的開發方式強調更多元、更靈活的方式,依靠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探索有效利用的共享資源模式。
三、新宜吉合作示范區新城建設實踐
新宜吉合作示范區新城位于中心城區以北、高鐵站以南,距離新余市中心約10km,是新余對接中三角核心城市、承接區域勢能的新平臺,是新余推動區域協同、拓展區域中心功能的新陣地,是新余促進空間格局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的新引擎,也是新余實踐新發展理念、建設“工小美”城市的樣板間。新宜吉合作示范區新城作為新余未來藍圖,在規劃建設中重點探索了以下四點內容:
1.突出融入區域,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共建北部綜合新城區
一方面充分利用高鐵站點開通產生的時空壓縮,使得新余能夠享受區域中心城市人才和產業的輻射,獲取區域中心城市的兩棲創新人才,圍繞兩棲人才,結合當下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和本市既有的工業產業基礎,明確示范區新城在區域中的功能定位,策劃數字信創、新能源科創、生物醫藥等科創產業。另一方面,整合示范區新城、農業科技產業園和下村工業基地等資源,共建新余北部綜合性新城區,優化新余城市發展格局,重塑新余“南重、北輕、東園、西景”新格局。
2.突出品質環境,充分發揮新城山水本底,打造公園新城區
轉變用地布局思路,建立以公園為中心的開發模式。空間組織方面,以現狀河湖水系為基礎,布局公園綠地系統,形成藍綠交織的格局,在公園周邊布局公共功能形成活力中心。場景塑造方面,對公園進行主題策劃,基于公園的規模、公園的本底資源特點、周邊的功能業態、娛樂休閑趨勢等要素,策劃公園的主題定位,相應進行場景打造,以公園引人、以公園留人。
3.突出以人為本,提升新城宜居生活品質,建設人民新城
以社區為基本單元,保證居民生活的便利舒適。設施配置方面,構建“社區單元-鄰里街區-基準街坊”三級體系,明確每一層級設施配置標準,保證設施均衡共享、就近可達。慢行體系方面,社區的層層劃分形成小街區密路網的城市道路空間系統,有利于實現步行友好。街道空間方面,通過沿街底商圍合街坊,形成具有場所感和歸屬感的街坊內部空間和富有活力的街巷空間。
4.轉變開發方式,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建設高效治理新城
以片區綜合開發為抓手,創新新城開發運營模式,以片區綜合開發推進高質量建設。結合現狀資源、功能業態、用地布局、綠地公園、道路交通、重點項目等劃定開發單元,按單元進行整體綜合開發運營,實現“規劃一片、開發一片、成熟一片”。建設管理上以施工總承包+運營為主導,設計、采購、施工、運營進行一體化全過程參與,確保規劃有序實施、高效運營。
“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的新城不是要追求高樓林立的科幻式場景,而是緊緊圍繞著以人為中心這個主題,突出品質環境,充分發揮新城山水本底,打造公園新城區,人見人愛;突出以人為本,提升新城宜居生活品質,建設人民新城,精致精美;突出產業發展,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建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宜居宜業。示范區新城不僅僅是一座城,而是創造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人們向往理想“家園”。
(作者單位:新宜吉合作示范區管委會、市政府辦公室)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