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文 王舒君 龔超
隨著互聯網、云平臺、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普及,推動政務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對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現代化治理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進政務服務數字化改革,本文基于新余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對新形勢下政務數據共享背景意義、現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簡要梳理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建設數字型政府提供實踐和參考價值。
一、加快推進政務數據共享的意義背景
(一)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出臺一系列指導性文件,2018年-2019年,出臺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指導意見和監管平臺數據共享工作通知,2021年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數據有序共享的意見》,2022年連續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三個文件,對推進數據共享明確了要求,提供了方向。
(二)時代變革發展需要。隨著“互聯網+”時代地快速發展,大數據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成為“放管服”改革一以貫之的發展路徑和當前政府治理的重要議題,對建設數字型政府,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人民群眾期盼要求。與以往“辦證跑斷腿、審批流程萬里長征圖、證明我媽是我媽”等政務服務窘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網通辦”“一照通辦”“一件事一次辦”“無證辦”等政務服務新業態,基于跨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推動審批提速、刪繁就簡,為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奠定了基礎。
二、新余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成效
(一)大力推進“一網通辦”改革。為不斷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依托“江西政務服務網”和“贛服通”,建成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江西政務服務網,推動1426項政務服務事項上線“贛服通”新余市縣分廳,全市5614項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一網通辦率達97.93%。
(二)推動政務平臺互聯互通。“一窗式”平臺作為全省統一的網上審批流轉系統,新余不動產登記系統、公積金管理系統、“一照通辦”平臺、公租房住建系統等市本級4個自有業務系統與“一窗式”平臺對接,將“一窗式”平臺延伸至村(社區),為“一網通辦”提供平臺支撐。
(三)大力推行“無證辦理”。以“電子證照庫建設”為契機,我市電子證照庫共匯集51個單位,已開通162種電子證照。市縣兩級“一窗式”綜合服務平臺共上線541個無證辦理事項,身份證、戶口本、電子營業執照等20種證照,可通過亮碼、掃碼、刷臉三種方式,授權認證后自動獲取,實現了“無證照”辦理。
(四)構建數據共享開放體系。出臺了《新余市政務云計算大數據中心暫行管理辦法》和《關于印發促進新余市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建立了政務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全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開放平臺。全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目錄共有數據集3550個,共享交換平臺掛載可訂閱資源3459個,人口、法人、證照、信用等5個高頻共享庫,歸集各類數據8.5億條,交換量70.2億次。
三、政務數據共享面臨的困難挑戰
(一)共享意識不足。目前,新余市雖然已經建設了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一些政務服務部門受長期業務習慣影響,對政務數據共享仍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對共享相關政策理解不夠、執行不足、不愿共享。此外,有些部門擔心政務數據共享可能帶來責任風險、安全隱患、利益受損或權力弱化等問題,對政務數據共享工作抱有消極心態,存在應付現象,共享積極主動性差。
(二)系統對接不充分。除市本級自建業務系統外,部分自上而下的國家部委、省級業務系統,如人社、稅務、公安等系統,還未與“一窗式”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工作人員需要在不同辦事系統進行“二次錄入”,制約了行政審批效率。
(三)系統對接費用高。政務服務網、贛服通、贛政通、“一窗式”平臺等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平臺,以及各級政府部門業務系統按照自身業務需求進行設計,不同系統在建設標準、技術應用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異,系統接口不開放、系統對接費用高等問題,影響了數據資源的整合力度。
(四)數據整合不充分。目前,新余市市本級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可在“一窗式”綜合服務平臺受理,但各部門數據資源之間未充分實現互聯、互通和共享,導致申報材料不能重復使用,企業群眾辦理事項需反復提交材料,數據資源整合能力還需持續提升。
(五)政務應用不到位。受固有辦事思維的影響以及政務服務應用宣傳不到位等原因,辦事者習慣性到政務服務大廳進行線下辦理。同時,基于各級政務服務應用功能板塊涉及不夠優化,常常面臨“提供的服務不需要、需要的服務找不到”的尷尬,政務服務平臺群眾使用度不夠高。
四、打通信息壁壘對策分析
(一)強化數據服務意識。一方面,開展全市政務數據共享主管部門業務培訓,使各政務數據共享主管部門懂數據共享、會用數據,切實提高各部門數據共享工作認識。另一方面,將政務數據培訓列入我市干部培訓考核,提高全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政務數據管理意識,用數字化思維優化工作流程,提升辦事效率。
(二)統籌規劃平臺建設。強化信息化項目管理,對未完成數據共享整合任務的單位,從嚴控制信息化新建項目,從源頭上杜絕新建政務數據孤島。對于已建成的系統,出臺全市性的規范性文件,統籌協調開放系統接口,統一接口報價費用,避免各地出現盲目投、重復投現象。
(三)加強數據資源整合。研究制定數據資源開發挖掘的遠期規劃和近期計劃,將與企業相關的政務服務數據,以及教育醫療、戶籍戶政、社會保障等民生數據,進行科學分析與自動歸類,構建標準化的政務數據目錄體系,提高政務數據有效使用率。
(四)挖掘數據應用場景。以政務數據共享為基石,加快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互通互認和全場景無障礙應用,加快辦事表單、辦事材料、審批過程與數據信息的智能匹配共享、比對校驗,共享復用,深化“免證辦理、相同材料只交一次”改革,提升數據治理治理現代化水平。
(五)加強公眾參與程度。持續優化各級政務服務終端建設,積極宣傳推廣電腦端、移動端、自助端、電話端、微信端等辦事渠道,提升各級政務服務平臺使用率,通過多源入口平臺匯聚大量數據,形成“一人一檔、一企一檔”,努力提升數據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感。
(作者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務服務中心)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