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局在市委依法治市辦的精心指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充分發揮法治引領和推動作用,依法履行民政職能,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民政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不斷推動法治民政建設。現將全年法治建設工作報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設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夯實法治政府建設主體責任
一是落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局黨組書記、局長曹衛紅擔任法治民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嚴格落實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推進法治民政建設,每年至少聽取一次法治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專題聽取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對法治建設工作親自部署、親自過問、親自協調,切實履行部門法治主體責任。
二是完善法治建設工作機制。局法治民政建設領導小組專題研究下發了《2023年全市法治民政建設工作要點》,對全市民政工作按照法治民政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任務要求,結合實際,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有效實施,切實發揮其依法行政的基礎作用。
三是壓實法治建設工作職責。將法治建設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落實班子成員述法制度,年底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負責人開展述職述法,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科室協同抓、全局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厚植法治民政建設底色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會前學法、中心組學法、干部職工學習培訓的重要內容,將法律知識列為黨組成員的重點學習內容,通過會前學法、法律知識講座、觀看教育警示片等形式進行法治教育,截至目前已開展會前學法7次、中心組學法8次。依托百萬網民學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積極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在線學習,參與法律知識競賽,有效提升法治素養,強化法治意識。根據市司法局要求,組織相關人員參加行政執法資格認證考試,新增5名執法人員通過執法考試,進一步充實了我局行政執法隊伍。我局參與本年度全市領導干部網上法律知識考試的23位人員,全部獲得“優秀”的亮眼成績。二是對服務對象進行廣泛的普法宣傳。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和“以案釋法”制度。結合“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月活動、6.19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等,面向公眾開展了殯葬管理、未成年人保護、志愿服務、社會救助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抓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宣傳解讀工作,在各個社區、養老機構、婚姻登記處、兒童福利院、福利彩票站點充分利用陣地優勢開展宣傳,為群眾解答民法典相關的疑問100余次。組織全市民政系統開展了“憲法宣傳周”活動,廣泛開展“憲法進社區”、憲法宣誓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公眾的法治意識。
(三)圍繞部門職能,增強法治護航引領能力
一是聚焦社會救助,織牢民生“保障網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和特殊困難群體關愛服務等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穩步提高社會救助水平。持續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積極探索社會救助與慈善救助的有效銜接,積極溝通新余市慈善總會,引導40余萬元慈善資金開展“余也難”“慈善醫療”救助兩個項目,救助困難群眾261人次。聯合市公安局,印發了《新余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實施辦法(試行)》,與交警部門建立聯動機制,為遭遇事故的困難群眾提供更便捷的救助通道。社會救助擴圍增效,整戶保比例提高至66.66%。印發《社會救助宣傳月活動實施方案》,市、縣、鄉共舉辦56場救助政策宣傳月現場宣講咨詢活動,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現場接待咨詢群眾1100余人,解決問題50余個。
二是堅持需求導向,養老服務擴面提質。城市養老發展提速,完成5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新增社區嵌入式養老院2家,新增老年助餐服務點6個,建設家庭養老床位建設任務1500張,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9萬多次。農村養老普惠可及,頤養之家出臺六項管理制度和十項重點清單,積極推進優化農村“一老一小”服務資源配置試點工作。全面貫徹實施養老機構基本安全規范國家強制性標準,養老機構規范化運營和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我市《法治護航“頤養之家”健康持續發展》獲批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光明日報紅船初心專刊關注我市“黨建+”頤養之家養老服務工作。開展養老機構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達標創建工作,聯合住建、市場監管、消防救援等部門對全市20家養老機構開展了“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檢查,并及時公開監督檢查信息。
三是堅持實績惠民,社會服務持續優化。移風易俗深入人心,積極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進一步明確彩禮限額標準和喜事操辦標準,521個村(居)委會修訂完成村規民約或紅白理事會章程。先后聯合出臺《農村婚嫁彩禮專項治理工作專班工作方案》、《農村婚嫁彩禮治理工作細則》,制定《婚事新辦告知書》、《抵制高價彩禮倡樹文明新風承諾書》和《遏制高價彩禮 推崇簡辦新辦倡議書》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落實了農村地區婚嫁彩禮治理工作。
四是聚焦基層治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開展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治理工作,組織全市144家行業協會商會進行自查,要求各行業協會商會所有收費項目實行備案管理,并在“信用中國”或以適當形式向社會進行公開。活動開展以來,我市各行業協會商會共減免、降低會費116萬元,涉及企業237家,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扎實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投身服務高質量發展,下發了《新余市民政局關于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的通知》,推動各行業協會商會積極發揮作用,向政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72項,被采納17項,參與制定或者修改法律法規、發展規劃、政策文件6件。舉辦行業培訓86次,累計培訓4202人次。通過招聘會、對接會等方式幫助行業企業吸納就業人員數1409人,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和供需對接平臺數48個,舉辦講座、研討、論壇等279次,累計參與5585人次;舉辦交易會、展覽會、洽談會等41項,累計達成意向金額6.4億元,幫助招商引資落地項目數32個,達成意向金額10.3億元。
(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是嚴格執行行政決策程序。建立完善重大決策程序制度,落實了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確保重大決策的依法依規、有序運行。凡是涉及民政業務的重要決策、重大項目,都落實好集體討論決定制度,重大決策出臺前都經局黨組會集體討論。二是依法實行政務公開。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圍繞民生和社會熱點,利用新余市民政局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平臺,公開財政預算、行政執法、招投標、公告公示等政務信息。三是推動政府法律顧問發揮實效。加強與局法律顧問的聯系,有效發揮法律顧問作用,為民政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今年以來法律顧問參與法律咨詢、合同審核10余人次,均提出了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建議。四是積極開展婚姻家庭糾紛調解。每個婚姻登記處均設置了婚姻家庭輔導調解室,共有14名調解員,建立了婚姻家庭調解糾紛工作制度,積極開展婚姻家庭教育輔導服務,為新婚夫妻和社區群眾提供家庭教育知識咨詢、親子關系調處、夫妻關系矛盾調解、心理問題疏導等輔導服務,受益總人數達4068人次。五是加強工作保障。將全面依法治市所需工作經費列入了年初預算,主要用于法律顧問聘用、學法培訓、考試、普法宣傳活動、普法資料印制等方面,有效保障全面依法治市以及普法宣傳工作需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取得各項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部分干部職工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提升工作質量的意識和能力做的還不夠到位,學法用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經常化、制度化還有待進一步強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強化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抓好領導干部述法工作,聚焦人民群眾期待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督察,推進依法全面高效履行職能。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宣傳。
(二)大力提升基層法治政府建設水平。認真抓好本年度《全市法治民政建設工作要點》和《全市民政系統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落地落實,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的保障措施,發揮好法律顧問作用。
(三)大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持續抓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宣傳,督促引導全局廣大黨員干部堅持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抓好領導干部“關鍵少數”法治能力提升,加大行政執法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力度。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