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既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也使經濟社會發展一度幾近停擺。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全市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醫務人員奮不顧身,人民群眾守望相助,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的態勢持續鞏固拓展。在奮戰二季度、奮力“雙過半”的關鍵時期,重新回顧和審示驚心動魄的戰疫情、促發展路程,將為我們統籌打贏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戰役增添更大的信心和更強的精神動力。
一、“雙戰雙打”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第一、確保疫情防控全勝是“兩戰”都打贏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防控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這次疫情防控中,新余面臨著既要打城墻外阻擊戰、又要打城墻內遭遇戰的雙線作戰局面,壓力巨大。在市委正確領導下,經過廣大醫務工作者和干部群眾艱苦卓絕的努力,全市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復課等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疫情在國外蔓延肆虐,一時之間眾多境外人員都想來中國這個“避風港”,同時一些地區相繼出現無癥狀感染者病例,給我們的防控工作帶來新的壓力,如果一旦松下來,不要說經濟社會逐漸復蘇的勢頭可能守不住,就是之前疫情防控所有的努力也可能功虧一簣。全市各級干部必須繼續保持防控定力,履行防控責任,結合自身崗位職責將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切實做到一天不全勝、一刻不松勁。
第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是“兩戰”都打贏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期停擺。我們不能因為疫情防控就畏首畏尾、因噎廢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是必然的選擇,也只有加快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發展秩序,打好常態化防控疫情的持久戰才會有充足的“糧草”和“彈藥”。今年以來全市出臺了很多幫助企業共渡難關措施,采取了很多辦法,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各類困難和問題。同時,在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各部門也創新了大數據技術、不見面審批、線上招商、視頻會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好政策需要認真落實,好做法需要堅持推廣,全市上下要在毫不放松落實好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盡己所能、主動出擊,全力服務部門做好產業、項目、民生等等各項工作,為全市把受影響的工作進度趕上來、損失補回來盡心盡力。
第三、鍛造過硬工作作風是“兩戰”都打贏的保障。大疫即大戰、大戰即大考,越是危難時刻,越是重任在肩,越需要發揚過硬作風。我們能從疫情“泥淖”中拔出腿來,靠的就是全市上下敢于擔當、善于攻堅、能打硬仗的工作作風,這是我們最終全面戰勝疫情的制勝法寶。必須堅持以“五型”政府建設為抓手,堅持“說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理念,勇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勇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必須始終保持奮進的狀態、奔跑的姿態,以“人一之我十之,人百之我千之”的拼勁,始終瞄準一流、對標一流、爭創一流,敢與最強者比高低、與最快者拼速度,以“第一等的努力”爭創“第一等的工作”。
二、“雙戰雙勝”的幾點思考
戰疫情、促發展是每個人的責任,在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遭遇“流年不利”“當頭棒喝”的困難局面下,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戰疫情、促發展兩場戰役都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我們既要保持一鼓作氣的沖勁干勁把干事創業的激情點得更旺,也要保持久久為功的定力毅力把常態化防控之網織得更實,確保兩條戰線雙勝全勝。
一是常態化防控需狠抓不懈。國外疫情的爆發、離漢離鄂通道解封以及復學等新形勢都給防控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疫情防控之弦需持續繃緊不松,誰松下來誰就可能付出慘痛代價。應織密織牢防控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的五個閉環,認真落實“四個全部”工作要求,進一步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確保“點對點”“車對車”“人對人”的無縫轉運、閉環管理。應以對待“有癥狀”的措施防范“無癥狀”的風險,實行“篩查、治療、隔離、隨訪、防護”五個環節的全程管理,認真落實對湖北等地來余人員免費核酸檢測有關要求,確保無癥狀感染者早發現、早治療。進一步規范復學防疫流程,認真實施分批錯峰復學方案,強化健康檢測,切實保障口罩等防疫物資,派駐專門醫務人員進行應急健康管理,全面壓實家庭責任,對不遵守疫情防控有關規定的家長,實行信用懲戒。
二是高質量發展需加速恢復。當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已平穩度過“蟄伏期”,正進入加速恢復期。應加快推動企業復產,認真開展人力資源供需對接,讓更多外出務工人員留在新余,吸引更多外地勞動力來余就業。應認真落實一系列與企業共渡難關的政策措施,暢通企業人流、物流、資金流,幫助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產品銷路暢通、資金回籠正常。應大力提振消費信心,認真落實2.5天休息日制度,通過階段性減租降費等方式降低商家營業成本,刺激市民消費欲望,助力商業消費恢復常態。應深入落實全省“項目建設提速年”部署,切實簡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程序、創新審批服務方式,大膽走出去到外面引項目、到上面爭項目,推動項目早進來、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特別是緊盯一批“50、20”重大項目,聚焦央企省企開展招大引強工作,推動項目有大突破。
三是基礎性民生需切實保障。今年以來我們可用財力受疫情影響明顯,但該保的民生一定要保,應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快確定并實施一批民生工程,讓群眾有更切實的獲得感。脫貧攻堅已到決勝關頭不容有失,應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利用產業就業、“防貧保”等多種手段推動貧困戶穩定脫貧,堅決防止因疫致貧和邊緣戶返貧。應緊緊抓住棚改最后的“窗口期”和老舊小區改造政策機遇期,大面積推開棚改舊改,努力實現改一片、成一片、大變樣一片,以“半座城”改造重塑新余形象,也讓更多群眾搭上國家棚改政策的末班車,告別“蝸居”“漏居”的日子。同時,還需重點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大力實施一批民生實事,具備條件的抓緊開工建設。
四是安全底線需牢牢守住。越是壓力巨大、任務繁重的關鍵時刻,越需要統籌兼顧,特別是需要“忙而不亂”,確保安全的底線不出問題。應緊抓生產安全,壓實屬地管理責任、行業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快全面關閉小煤礦,堅決守住安全生產底線。應注重環境安全,全力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迎檢工作,加快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對違排企業一律頂格處罰。應全力化解社會矛盾,切實穩就業,統籌用好就業創業資源,讓群眾困難時期有工作、有收入;全力穩物價,加快推進生豬復產增養行動,對新增蔬菜種植面積進行獎補,鼓勵“電商流動菜市”等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積極做好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不讓“小事”釀成“大患”,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系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