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2023年應急管理工作要點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做好應急管理工作責任重大。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和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防范化解風險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創新為主題、以重點鞏固提升為主調,著力防控生產安全、公共領域安全、水旱災害、氣象災害、森林火災、地震地質災害“六大風險”,推進思想理念、體制機制、能力本領、工作體系、方法手段、應急文化“六大創新”,實施基層應急能力鞏固提升、智慧應急鞏固提升、應急救援能力鞏固提升、綜合減災救災鞏固提升、大宣傳大實踐鞏固提升、機關黨建工作鞏固提升“六大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控制較大事故、切實減少一般事故,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城市創造良好安全環境。
一、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鍛造堪當現代化重任的應急管理過硬隊伍
(一)切實把加強黨的領導融入思想、注入靈魂、體現到行動,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各縣<區>應急管理局落實,下同)
(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作為理論學習第一議題、常設議題,組織習近平總書記授旗訓詞五周年學習宣貫活動和各級領導干部集中輪訓、縣級以上領導干部主題教育。(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三)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縣區應急管理部門和直屬事業單位領導班子,建立全系統優秀年輕干部庫,健全完善應急一線臨時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機制。(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四)強化對直屬事業單位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制定落實監督責任清單,落實行政審批、監管執法、事故調查、培訓考核、中介機構監管和資金管理、項目建設等規章制度,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綜合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五)堅持“三不腐”一體推進,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從嚴懲處各類違紀違法行為,運用身邊人身邊事,加強先進示范引領和反面警示教育,抓好以案促改。(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四風”問題尤其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頑疾,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弘揚“預防為主、應急為重、管理為要”工作理念、“想全想細想萬一、抓細抓實抓到位”工作方法和“嚴準狠實”工作作風。(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七)按照部署,組織全系統干部職工參加應急管理“大講堂”、應急管理和江西干部網絡學院等課程學習,落實全國應急管理干部實戰大練兵活動,加強業務培訓。(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八)全面落實重大決策出臺調研在先、重大政策執行調研跟進等制度,聚焦重大問題、迫切問題、熱點問題,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切實摸清實情、找準癥結,有針對性研究解決。(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九)大力培養、選拔和使用狠抓安全生產有韌勁、統籌災害防治有思路、提升應急能力有貢獻、推動改革發展有激情的優秀干部。(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十)配合省廳組織開展首屆“最美應急人”選樹學習宣傳活動,持續用好獎勵表彰等辦法,以先進典型引領帶動,打造讓黨放心、 人民滿意的模范機關,縱深推進新時代“五型”機關創建。(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十一)推動全系統落實撫恤慰問、津貼補助、意外保險等政策措施,不斷提升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增強干部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二、緊扣防范化解風險,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十二)利用全市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強化災害風險源頭管控,引導人口、設施、產業向更安全區域集聚。(責任部門:救災減災科牽頭落實)
(十三)嚴格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準入制度,健全重大工程和項目安全風險評估論證制度、部門聯審聯查機制,嚴把項目立項、規劃、設計等安全關。(責任部門: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十四)對直接關系安全的取消下放事項再評估,對基層接不住、安全無保障的依法收回。(責任部門:綜合科牽頭落實)
(十五)持續整頓退出一批不具備安全條件的落后小礦山、小化工、小冶金。(責任部門: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十六)深化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五個一”活動、“十個一次”工作、“一報告、雙簽字”制度等,督促企業壓實主體責任,深入排查固有風險和季節性、累積性、波動性等動態風險。(責任部門: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十七)推動高危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每月至少帶隊檢查 1 次、每半年至少組織 1 次應急演練,推動各類園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每月至少研究部署 1 次安全生產工作、每五年至少開展 1 次園區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責任單位: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十八)推動基層結合網格化管理、支持引導城鄉社區居民開展常態化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探索建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常態化更新機制,推動構建融合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的全市安全風險“一張圖”。(責任部門:救災減災科、綜合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十九)健全企業自查、專家排查、部門檢查、政府督查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落實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應用“十個必須”要求。(責任部門: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 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二十)結合轄區產業特點和發展方向,深入研判主要危險源和重大風險點,每年至少1次摸底新領域新風險新問題,及時提請政府研究確定監管部門,加強景區玻璃棧道、電動自行車等新風險安全監管。(責任單位:綜合科牽頭落實)
(二十一)適時開展重點時段專題研判、突發情況緊急研判、中長期預測研判相結合的風險研判制度。(責任部門: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救災減災科、防火科、防汛抗旱科、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二十二) 采取預報預警、調度點名、提示卡、告知單、督辦函、整改令等手段,完善重要會議、重要節日、重要活動、重要時段安全防范“六個強化”工作機制,閉環管控風險。(責任部門:局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救災減災科、防火科、防汛抗旱科、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二十三)深化氣象、水文、地震、地質、森林等監測數據整合,綜合利用空天地人一體化監測手段,優化“6、3、1”風險預警、叫應、轉移和“三個三天”預報機制,完善“六位一體”林火監測網絡和地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構建全災種預警信息統一發布和多平臺發布機制,加強短時極端災害臨災預警。(責任部門:救災減災科、防火科、防汛抗旱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二十四)全面評估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果,持續落實安全生產六十六條具體措施,緊盯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和重點問題,扎實開展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責任部門:綜合科牽頭落實)
(二十五)突出大班次、大采深、災害重等高風險煤礦和長期停產礦安全監管,加強尾礦庫安全隱患整治。聚焦“一防三提升”,持續推動危化品集中治理,全覆蓋督導檢查重大危險源企業。嚴格煙花爆竹經營安全風險管控。工貿行業加強冶金、粉塵涉爆、鋁加工(深井鑄造)等21項重點整治,深入推進有限空間作業、冶金建材企業鋼結構筒形倉等重點隱患專項治理。統籌推進交通運輸、消防和自建房、燃氣等安全專項整治,提早謀劃部署防溺水工作。(責任部門: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二十六)推進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地震等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點工程建設。開展野外違規用火和林區輸配電線路火患專項治理,強化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管理。(責任單位:減災科、防火科、防汛抗旱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二十七)深化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扎實開展 “執法規范提升年”活動,全面推廣技術檢查員和社會監督員制度,實施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和“三位一體”執法模式,推進“互聯網+執法”和分級分類精準監管執法。加大執法檢查力度,開展點穴式執法,綜合采取行政處罰、聯合懲戒、一案雙查、行刑銜接等辦法,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統籌推進災害防治領域監管執法。(責任部門: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防火科、防汛抗旱科、救災減災科、綜合科、執法支隊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三、聚焦深化改革創新,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能力
(二十八)結合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的主題教育,有機融入實施應急管理思想理念大討論大落實活動,以思想理念大提升引領各項事業大發展。(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二十九)立足“大安全”,優化“安委辦+專委會”運行機制,探索推進市縣安委辦實體化運行,理直氣壯發揮安委辦職能作用。結合實際增設有關安全專委會,完善工作例會、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機制。(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三十)立足“大減災”,推廣“減災辦+專委會”運行機 制全面落地,健全運行機制、完善工作制度。(責任部門:救災減災科牽頭落實)
(三十一)立足“大應急”,對標國家應急指揮總部,推動建立完善各級應急指揮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下的地方分級指揮和隊伍專業指揮相結合的指揮體系,健全覆蓋全災種和災害鏈的一體化實戰化指揮機制。支持探索建立應急管理委員會,探索推進“兩委三部”辦公室標準化建設。(責任部門:局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救災減災科、防火科、防汛抗旱科、綜合科、市應急救援中心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三十二)按照全國統一部署,積極探索應急部門與本級消防救援隊伍共建共用應急聯合指揮平臺,統一使用119 接處警電話。持續推進值班調度規范化、會商研判常態化、應急指揮專業化、信息報送標準化、綜合保障一體化建設。規范各類災害事故信息報送和統計制度,防范和懲治應急管理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等行為。(責任部門:應急指揮中心、局辦公室、防火科、防汛抗旱科、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三十三)采集安全生產、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和地震等全災種相關責任人名單,全部登記在冊、依法公開公示、動態跟蹤評價。(責任部門:防火科、防汛抗旱科、救災減災科、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三十四)實施重點行業領域和事故多發地區安全生產專項巡查,優化涉火災、特種設備等事故統計通報制度,對較大和典型事故掛牌督辦、提級調查。(責任部門:綜合科牽頭落實)
(三十五)推進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推動煤礦安全保供。健全政府購買安全專業技術服務制度,培育第三方提供規范的應急管理技術服務,推進安全生產責任險和農房保險、巨災保險。(責任單位:危化科、礦山科、救災減災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三十六)系統詮釋“忠誠、為民,創新、實干,清廉、奉獻”的應急文化,加大宣傳力度、保持宣傳熱度、拓展實踐深度,推動內化為全系統黨員干部的共同價值遵循。(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三十七)統一徽標、統一著裝、統一形象,堅持市縣聯動、全員發動,拓寬渠道、豐富形式、創新載體,培育高度 團結統一、極端認真負責、甘于犧牲奉獻、勇于擔當作為、善于開拓創新的特色文化。(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突出重點鞏固提升,走好新時代江西應急管理現代化之路
(三十八)鞏固鄉鎮 (街道)“六有”、行政村 (社區)“三有”標準化建設成效,推動鄉村兩級分別組建一支不少于30 人、10人的應急救援隊伍,加快基層應急管理站+消防隊 “站隊合一”建設,試點推動基層應急管理“多員合一”,設立村級專職應急管理員。(責任部門:局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救災減災科、防火科、防汛抗旱科、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三十九)統一鄉鎮(街道)應急管理站所、物資、車輛、裝備標識標志,推動提高基層福利待遇,積極爭取機構編制部門統籌使用行政、事業編制支持基層應急管理機構建設。組織基層應急管理人員每年至少開展1次業務培訓、1次應急演練。(責任部門:局辦公室、救災減災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十)推動基層黨委政府落實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和災害防治主體責任,細化黨政領導、應急管理工作機構、行政村(社區)和網格員的工作職責和責任清單。完善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總負責人的應急指揮體制,統一指揮隊伍力量、統一調派裝備物資、統一處置災害事故。(責任部門:局辦公室、救災減災科、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十一)迭代升級風險感知網絡,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優化危化品、非煤礦山、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擴大企業監測預警聯網范圍。(責任部門: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十二)匯聚公共安全領域和氣候、地理、環境等自然災害因素監測數據,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數據互通共享,實現智慧應急防災系統全省覆蓋。(責任部門:救災減災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十三)完善值守場所、視頻會議等基礎設施,對接省級應急管理綜合業務平臺和指揮信息系統,建設互聯網云平臺視頻會議系統,加快實現 370MHz 窄帶無線通信專網全域覆蓋,推進應急指揮專網安全建設。(責任部門:應急指揮中心、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十四)推廣應用各類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網絡通信系統、應急指揮系統、監管執法系統和“黨建+應急管理”系統等“智慧應急”成果。(責任部門:應急指揮中心、救災減災科、防火科、防汛抗旱科、危化科、礦山科、工貿科、綜合科、執法支隊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十五)建立各行業災情數據共享機制,優化災情報送流程,提高源頭數據質量。完善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十有”標準建設,積極推進因災倒損房恢復重建任務,提高因災倒損房補助標準。優化應急救助、過渡期救助、冬春生活救助等措施,突出受災困難群眾等重點人群,細化救助方案,實行精準救助。(責任部門:救災減災科牽頭落實)
(四十六)深化安全生產知識“人人學”,持續開展安全風險防范“大家談”,推動安全風險隱患“隨手拍”更有熱度、更具實效,持續安全宣傳與實踐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等“雙五進”活動,結合實際至少打造 1 個立得住、唱得響的品牌活動。(責任部門:局辦公室、救災減災科、綜合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十七)強化日常宣傳,加強新聞發布工作,持續開展“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日”等主題宣傳,持續加強高危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力爭創建不少于 2個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和4個省級示范社區、1個示范鄉鎮(街道)。(責任部門:局辦公室、救災減災科、綜合科、考試科、礦山科、危化科、工貿科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十八)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 推動黨建與業務雙輪驅動、深度融合,鍛造政治功能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的“四強”黨支部。(責任部門:局辦公室、機關各黨支部按職責分工牽頭落實)
(四十九)持續推動應急預案修編工作;認真落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等制度,嚴格實施政治談話、領導干部過雙重組織生活和民主(組織)生活會等制度,推動政治機關建設向基層延伸。(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五十)深化精神文明創建,豐富機關文化和群團建設,推動應急管理部門創建全省文明單位。(責任部門:局辦公室牽頭落實)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