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在基層從事體育教學的經歷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單縣一中副校長樊董偉深感責任重大,履職期間始終聚焦主責主業,圍繞推進“體教融合”走深走實深入調研、建言獻策。今年,他帶來多項建議,其中包括聚焦青少年學生在校綜合體育時長和課間鍛煉。
通過調研,樊董偉發現當前中小學生成長中面臨一些問題——身體方面,鍛煉時間與強度不足,使得學生體能下降,整體身體素質亟待提升;心理層面焦慮、抑郁、失眠、自卑等問題增多,抗壓能力和擔當精神欠缺。針對這些問題,他建議強化手機與網絡管理,保證學生充足睡眠,更重要的是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課間休息從10分鐘延至15分鐘,幫助學生健體強心。
樊董偉說:“要讓孩子真正跑起來、動起來,讓他們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著力破解小眼鏡、小胖墩等問題,讓學生更加健康陽光。”
令人欣喜的是,國家與地方近年來已出臺一系列針對青少年在校體育鍛煉的政策,尤其是不久前北京市出臺的“北京體育八條”、上海市出臺的《上海市中小學體育管理辦法》,從細節入手,對體育課的上法、強度、效果等提出明確要求,贏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良好反響。
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在校體育時長等內容建言獻策,但“中小學生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政策落地落實仍存在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阜陽市副市長楊善竑表示,近年來,中小學生肥胖率、近視率問題日益突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希望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切實落實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大力整治占用壓減中小學生體育課時現象,確保體育課時足時足量。”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翼城縣北關小學教師李慧表示,當前小學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輕體”現象,體育課往往被視為副科,被邊緣化,課時不足、內容單一、設施落后等問題普遍存在,建議將中小學綜合體育活動時間2小時納入法律法規,確保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婭帶來了《關于開展對落實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不低于2小時專項督查的建議》。她認為,去年9月,教育部提出“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不低于2小時”的要求至今,各地、各校對“每天運動2小時”這一要求落實情況差異較大。部分地區及學校由于對體育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教育資源整合能力不足、體育師資力量欠缺、活動場地不足等主客觀原因,存在“陰陽課表”“數字達標”現象,學生實際體育活動時間不足2小時。對此,劉希婭建議,明確督導主體,構建國家、省級、市級三級責任體系,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細化督導標準,量化考核指標,考核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并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觀察等方式,評估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度和有效性;加強督導問責,形成閉環管理,明確擠占體育課時屬違紀行為,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2小時運動”達標率、在校作息安排等納入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履職評價指標。
另外,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案,在課程內容豐富性上可以繼續延展。全國人大代表、奧運冠軍任子威建議加大“冰雪進校園”比例,繼續鞏固擴大“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樊董偉建議將體育鍛煉和開展社會實踐、勞動實踐,以及國防教育相結合;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建議,將心肺復蘇實踐操作全面納入中考體育測試項目,促使學校更加重視急救教育,確保學生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