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新余市2023年數字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已經市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新余市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代章)
2023年7月27日
(此件主動公開)
新余市2023年數字政府建設工作要點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22〕14號)精神、《江西省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贛府廳字〔2022〕49號)精神,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根據《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新余市數字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余府辦發〔2023〕17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2023年全市數字政府建設工作要點。
一、開展數字政府調研
開展數字政府建設情況調研工作,摸清各級各部門數字政府工作機制建設情況、信息系統建設運行和公共數據供需求情況、政務服務熱線處置情況、應急指揮調度預案情況及工作中的痛點、難點,為下一步有針對性的統籌開展數字政府建設提供支撐(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大數據中心、市數投公司)。
二、完善運行管理辦法
編制年度數字政府項目建設計劃和資金使用計劃(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財政局)。出臺數字化項目相關管理辦法,規范數字政府項目申報、審批、招標采購、實施、驗收等各環節工作(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制定出臺《數字政府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強項目資金使用過程監督、績效評價(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制定《新余市城市大腦建設運行管理辦法》,夯實城市“數字底座”,規范智慧應用場景高效集約建設,破除信息孤島,助推數字新余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數投公司)。修訂《新余市政務云管理辦法》,調整政務云管理范圍和服務目錄,推動政務云集約化建設(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建立健全數字政府資源管理制度,加強對政務云、政務外網、政府域名、IP地址、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云防護等資源的管理,制定配套實施細則,規范數字政府資源的申請、審核和使用流程,明確職責分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保障網絡安全(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國資委,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三、發揮已建項目效能
對現有的數字政府有關信息化項目進行檢查,完善更新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清單,及時清理整治“僵尸”系統,避免資源浪費。協調市直有關部門對正在運行的各類信息化項目進一步梳理,做好向市級“城市大腦”統一匯集的準備,統籌推進項目改造升級和功能優化提升,充分發揮已建各類信息化項目效能。(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財政局、市政府有關部門、市數投公司,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四、加強城市大腦應用
深入推進城市大腦建設和應用,充分利用城市大腦的數據中臺、AI中臺、CIM平臺賦能各級各部門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數投公司,各縣〔區〕政府、管委會)。推動市域全景和綜治、城管、交通、民生、應急等“一張圖”數據資源利用,按“統一匯聚、分級管理、按需使用”原則,分級分權提供給各級各部門使用(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委政法委、市城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市應急局、市數投公司,各縣〔區〕政府、管委會)。開發完善城市大腦典型應用場景,推動“城市大腦”的聯動指揮平臺的AI智能發現、12345熱線、綜治民生類、基層網格和隨手拍應用場景的落地,推動相關事項的線上辦理(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委政法委、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數投公司,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統籌推進市級決策指揮調度平臺建設(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政府辦、市數投公司)。
五、提升云網支撐能力
按照全省統一部署,推進全市政務外網改造工作,推動市直部門非涉密業務專網向政務外網遷移。推進政務外網村(社區)“最后一公里”網絡接入,制定政務外網“村村通”計劃,逐步實現市縣鄉村四級政務網絡服務全覆蓋。統籌做好全市政務云擴容,全市新建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依托市政務云部署,已建政務信息系統逐步遷移至市政務云,形成全市“一朵云”格局。完善政務云管理平臺,提高政務云資源利用率,定期巡查云資源使用情況,督促云服務商不斷強化政務云業務承載和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進IPv6應用,推動更多政務信息系統、應用平臺支持IPv6應用。(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直各單位、市數投公司,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六、深化數據高效共享
建立健全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制度體系,壓實相關部門數據管理職責,在數據歸集、共享、開放、應用、安全、存儲、歸檔等環節,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開展數據資源普查調查,推進全市公共數據目錄清單應編盡編、標準統一、動態更新。建立全市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數據資源目錄),健全數據采集匯聚機制,明確各數據共享責任單位數據資源掛接、數據更新、質量篩查等工作職責;完善政務數據需求清單、供需對接清單,盡力滿足部門業務需要;建立數據共享負面清單,推動更多政務數據共享應用(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辦、市大數據中心、市政務服務中心、市直各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落實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要求,按需匯聚完善人口、法人、電子證照、宏觀經濟、空間地理、信用體系等基礎數據庫,建立“一人一檔”“一企一檔”主題數據庫,開展婚姻、地名地址等專題數據庫建設(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辦、市大數據中心、市政務服務中心、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局)。優化完善政務數據供需對接流程,積極向國家、省級統建系統申請屬地數據回流(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推動水、電、氣等公共數據開放,開展政務數據融合創新應用試點(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新余水務集團、國網新余供電公司、市燃氣公司)。探索構建數據交易平臺(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發改委、市數投公司)。
七、優化“兩通”功能應用
深化“贛服通”服務供給能力,實現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95%以上網上可辦。圍繞個人、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和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做深做實“一件事一次辦”專區。落實市級部門對行業領域電子證照統籌管理責任,在市場監管、工程建設、納稅繳費、社會保障、醫療保障、住房公積金、公共資源交易、交通運輸、金融服務、司法等領域全面推廣電子證照應用,電子證照簽發率達85%以上、用證率達60%以上(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中心、市大數據中心、市市場監管局、市住建局、市稅務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市交通運輸局、市政府金融辦、市司法局、市直各有關部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推動完善“贛政通”市、縣、鄉、村四級政務組織架構,提高黨政部門、群團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贛政通”使用率(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政務服務辦、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推進政務運行數字化建設,梳理“最多跑一次”機關內部服務事項,依托“贛政通”完善“最多跑一次”協同辦事平臺,實現全市首批機關內部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的比例達50%以上。推動各地各部門數字化應用與“贛政通”統一工作臺的集成融合,著力完善“前店后廠”政務服務模式,強化全市一體化協同辦公能力(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辦、市大數據中心、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八、爭創建管模式試點
圍繞提升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健全數字政府制度規則體系、提高數字政府安全保障水平、加強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構建智能集約的平臺支撐、引領驅動數字化發展等方面的重點任務,積極探索建設管理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政府建設模式(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大數據中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九、持續深化應用場景
聚焦企業和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最常辦的事項,積極推動數字政府建設應用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8月底前,形成全市數字政府建設應用場景清單,引導企業積極開發數字政府應用場景解決方案,推動政企供需適配對接,充分激發市場活力(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辦、市政務服務中心、市大數據中心、市直有關部門、市數投公司)。推行“區塊鏈+電子社保卡”,持續深化“區塊鏈+電子社保卡”應用,構建精準識別、精細分類、專業指導的公共就業服務模式,為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服務(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創新不動產登記業務應用,提高企業電子印章應用范圍,擴大“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業務范圍,深化拓展“不動產+N”服務(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聚焦基礎成熟、成果顯著、特色突出的“區塊鏈+慈善”場景,推進“區塊鏈+慈善”應用,形成一套區塊鏈應用標準體系,宣傳區塊鏈應用的價值和意義(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十、健全工作推進機制
在市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加大統籌協調,完善工作制度,充實專班工作力量,保障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有序推進(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大數據中心)。各級財政部門要統籌保障本級數字政府建設資金,在規劃咨詢、項目建設運維、項目上云、數據共享、安全防護等方面做好資金保障(責任單位:市財政局)。有數字政府建設任務的部門要明確1名科級干部作為聯絡員兼信息主管,并確定分管領導、內設機構和工作人員負責數字政府建設工作(責任單位: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各縣(區)要按照國發〔2022〕14號和贛府廳字〔2022〕49號文件要求,建立完善數字政府工作機制(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十一、建立一體協同機制
各地各部門要對照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安排,建立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工作機制,出臺落實方案,明確責任人員,確保2023年度各項目標任務順利推進(責任單位: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于2023年10月前成立市數字政府建設專家庫,為數字政府建設項目技術評審、驗收評估、績效評價等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和智力支撐(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組建市數字政府建設產業服務聯盟,吸納數字政府建設領域的優秀機構與企業,提高專業化建設水平和創新能力(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數投公司)。
十二、強化網絡安全保障
建立完善公共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度,探索制定重要數據和核心數據目錄,提升存儲加密、接口管控、數據追溯等安全防護能力,強化敏感數據監測與保護。制定政務外網安全管理辦法,積極申報對接省級政務外網安全監測平臺試點,推動一體化安全保障體系向縣(區)延伸,形成市縣一體化的安全監測體系。強化全市政務云一體化安全,提升數據安全管控能力(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數投公司)。加強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和安全等級保護。認真落實數據分級分類保護、風險評估、檢測認證等制度,嚴格落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和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市委保密機要局、市大數據中心)。強化網信、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門網絡安全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攻防演練,提升數據安全運營能力(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大數據中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十三、加強數字政府宣傳考核
建立分層次、分系統、普及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常態化培訓機制,推動數字政府建設相關教育培訓內容進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課堂,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的數字素養(責任單位:市委黨校、市政府辦,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優秀經驗宣傳推廣,為數字政府建設創造良好環境(責任單位:市廣播電視臺、新余日報社、市政府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將數字政府建設納入市綜合考核內容,建立常態化、長效化考核評估機制,細化量化考核評估指標,定期開展數字政府建設成效評價評估,以考促建、以考促用(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委組織部,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