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江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計劃(2014年-2020年)》,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目前已實現17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并有效運行,覆蓋建制鎮人口約24.51萬人,管網長度144.88公里,日處理能力21600萬噸,建設總投資12518.96萬元,在全省處于領先行列。
堅持規劃先行。市住建局委托具有咨詢和規劃甲級資質的江西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強化工作督導。按照全市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實施步驟,建立“市級推動、縣級實施、市場主體”的責任體系,強化縣級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制定任務時間表和推進路線圖,掛圖作業。全市村鎮生活污水設施建設工作在市鄉兩級重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之下開展工作。
市場運作、多元投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拓寬社會資本進入渠道,鼓勵各地采取PPP模式,引入“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治理”機制,綜合采用財政獎勵、投資補助、融資費用補貼、政府付費等方式,推動社會資本參與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渝水區與深圳金信安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同,采用PPP模式運作,總投資3.4億元;高新區已與江西銀龍水環境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市城市規劃市政設計院聯合體簽訂工程總承包合同,采用EPC模式運作等。
因地制宜靈活選擇工藝。堅持以“分散處理為主、集中處理為輔”的生活污水處理理念。對距離城區污水管網較近、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鄉鎮,污水處理優先考慮接管處理模式;鄉鎮人口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經濟條件較好及位于環境敏感區域內的,統一建設相對集中的處理設施;鄉鎮人口分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復雜、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莊,選擇分散處理模式。比較不同污水處理技術的特點、優勢、投資費用、水質處理結果以及后期運行費用等情況,采用經濟有效、簡便易行、工藝可靠、費用節約的污水處理技術。
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建成,使得池塘、溝渠水變清,房前屋后干凈,人居環境明顯提升,鄉村“顏值”大大提高,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有效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