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月,全市鋰鹽產量13.4萬噸、增長16.5%,鋰電池產量22.6GWh、增長175.3%;產業實現營收193.8億元、增長3.5%,增速自2023年10月以來首次轉正,完成全年營收目標的62.5%,工業增加值增長6.6%,利潤總額5.4億元、增長61.3%……這一串串數字顯示出,我市鋰電新能源產業在項目引育、智改數轉、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打造全球鋰電高地注入強勁動能。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1269”、市“6313”行動計劃,奮力打造全球鋰電高地,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我市鋰電新能源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集群效應日益顯現
我市鋰電新能源產業前端優勢突出,鏈條相對完善,規上企業達71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5家、專精特新企業22家。其中,贛鋒鋰業(新余片區)表現尤為亮眼,鋰鹽產量達7.9萬噸,動力與儲能電池產量18.1GWh。中礦鋰業、江西雅保等企業也保持穩定生產,共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市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鋰鹽加工基地之一,還是國內重要的鋰動力與儲能電池產業基地。擁有新余市鋰電新材料及應用先進制造業集群、新余高新區鋰電產業集群和分宜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贛鋒鋰業、中礦鋰業作為鏈主企業,掌控全球約35%的已探明鋰礦資源儲備量,氫氧化鋰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超五成,進一步鞏固了全球鋰鹽加工基地的領先地位。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
智改數轉蹄疾步穩
全市25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和22家專精特新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技術升級。
平臺建設方面,擁有鋰電云平臺等數字平臺,建成全國唯一的工業互聯網鋰電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臺現已接入企業354家,標識解析量達10.02億條。
數字轉型方面,完成66家鋰電新能源企業的入企診斷,推動49家實施數字化改造,其中40家完成改造,19家實現提檔升級,達L7、L8等級企業各2家。
打造標桿方面,2025年,贛鋒鋰業獲評省“數字領航”企業;贛鋒鋰電、贛鋒新鋰源、中礦鋰業、智鋰科技、江銳新材料獲評省“數智工廠”;贛鋒鋰業、贛鋒鋰電、智鋰科技獲評省先進級智能工廠。
項目引育量質齊升
綠色發展取得突破
1—8月,全市鋰電新能源產業鏈簽約項目22個,金額達80.4億元,其中億元項目占比77.3%。全市第一批25個鋰電新能源重點項目總投資102.7億元,1—8月完成投資43.6億元,開工率100%,投產率76%,遠超時序進度。贛鋒鋰電新型鋰電池研究院及Pack系統集成、贛鋒循環“2+8”、有研新能源1萬噸新型正極材料等項目已實現投(試)產。
贛鋒鋰業、智鋰科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贛鋒循環等企業正積極申報2025年綠色工廠。贛鋒鋰業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攻關“特色鋰礦石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技術”,應用純堿壓浸法等新技術,每年減少鋰渣產生量約16萬噸,并實施年處理40萬噸硅質渣綜合利用項目。同時,大力引育瑞興節能、興鵬新材料等鋰渣綜合利用項目。
下一步,我市將圍繞產業鏈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持續深化鋰電新材料及應用集群建設,支持龍頭企業穩產擴能,推動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不斷提升產業創新、綠色水平,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