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據
2022年4月28日,國務院出臺《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國發〔2022〕11號)。5月19日,國務院專門召開全國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國省市縣四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實施好《綱要》進行系統全面部署,發出了加快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10月21日,省政府召開了全省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視頻會議,對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進行了部署;11月23日省政府出臺《江西省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3—2035年)》。為深入貫徹國家綱要和江西綱要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動我市氣象高質量發展,經請示市政府領導同意,2023年3月,市氣象局代擬了《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江西省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3—2035年)〉的實施意見》,在充分吸納相關部門的意見基礎上,6月8日,該文件在市十屆人民政府第37次常務會議上通過,于6月12日正式印發,文件號為余府發〔2023〕15號。
二、目標任務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綜合氣象觀測站網布局進一步優化,實現重點易災區和人口主要分布區氣象觀測站網全覆蓋,保障城市大氣垂直監測能力和中小尺度強對流天氣監測能力明顯增強。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更加健全,氣象災害防御能力明顯提升,氣象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到2035年,氣象監測、預報和服務水平顯著增強,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氣象監測更加精密,氣象預報更加精準,氣象服務更加精細,氣象行業的公眾滿意度日益提高。氣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融合,氣象服務的覆蓋面和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三、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主要包括指導思想、發展目標。
第二部分是工作舉措,圍繞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升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水平等7個方面21條意見,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主要從強化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布局、加強法治建設、深化開放合作、強化投入保障5個方面對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提出具體要求。
四、涉及范圍
《實施意見》適用于指導加快我市氣象現代化建設,努力構建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特色鮮明、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新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氣象保障。
涉及的單位有: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市氣象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文廣新旅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林業局、市糧食局、市城管局、市銀保監分局、新余日報社、新余供電分公司、中國電信江西新余分公司、中國移動江西新余分公司、中國聯通江西新余分公司、人保財險新余市分公司。
五、執行標準
《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國發〔2022〕11號)
《江西省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3—2035年)》(贛府發〔2022〕23號)
六、注意事項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和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具體落實舉措。
(二)統籌規劃布局。要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相關行業氣象統籌發展體制機制。
(三)加快法治建設。要推進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氣象設施、氣象探測環境和氣象信息服務等領域的法規建設,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規范氣象災害防御、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等活動。
(四)強化投入保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應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落實氣象項目建設所需的資金、土地等,同時要保障氣象事業發展和人員經費,落實氣象部門職工依規足額享受地方政策,實現同城同待遇。
七、關鍵詞詮釋
“五個1”精準預報: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提前1月預報重大天氣過程,提前1年預測氣候異常。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用高炮、火箭、飛機、地面發生器等,將適當催化劑引入云霧中,或用其他技術手段進行人工影響天氣的行為。
一江一湖一渠:一江指孔目江,一湖指仙女湖,一渠指袁惠渠。
八、惠民利民舉措
(一)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重點提升暴雨、冰雹、雷雨大風等氣象災害預警能力,完善多部門共享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提高多部門重大氣象災害應對能力。
(二)通過將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科普工作納入新余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提升全民氣象災害防御防治意識。
(三)通過提升人工影響天氣水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避免和減輕氣象災害,在春耕春播秋收等關鍵農時季節,及時發布高溫熱害和農業干旱等風險預警,聯合農業部門指導農戶科學種植,提升為農服務質量效益。
(四)分災種、分路段、分航道開展面向公路、鐵路、航運的精細化交通氣象服務質量,開展危險天氣咨詢服務;提升旅游出行安全氣象服務能力,做好重大活動氣象服務保障服務。
(五)提升城市供水供電供氣、防洪排澇、交通出行、建筑節能等智能氣象服務能力;開展個性化、定制化氣象服務,提供高品質和多樣化氣象服務。
九、相關事宜
解讀機關:新余市氣象局。解讀人:溫馨。政策咨詢服務電話:0790-6222919。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