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新余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5-2027)》(余府辦字〔2025〕11號),現就《實施方案》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和依據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中發〔2023〕30號)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21〕40號),根據生態環境部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環綜合〔2022〕42號)和《江西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贛環固體字〔2024〕221號)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編制了《新余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5-2027年)》。
二、建設目標
一是到2025年,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逐步下降,綜合利用水平穩步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4.5%,農膜回收率保持85%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30%,力爭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經營單位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抽查合格率達98%。
二是到2027年,爭取列入國家“十五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力爭建成“無廢細胞”150個,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三是按照國家《“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要求,結合全市生態基礎、經濟發展及產業特點,確定了50個新余市“無廢城市”建設三級指標,其中必選指標25個,可選指標22個,特色指標3個。
三、實施范圍
“無廢城市”建設實施范圍為新余市行政區域,具體包含渝水區、仙女湖風景名勝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鐵新區和分宜縣。
四、主要內容
(一)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提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
一是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全力構建富有新余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二是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培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三是推動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構建固體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等發展路徑,推動“無廢園區”建設;四是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加大產品應用領域深度融合;五是深入推進“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和高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積極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六是落實礦山開發利用、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等方案,持續進行綠色礦山建設技術研究開發及成果轉化,加大廢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
(二)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促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一是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實現源頭減量,健全完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積極開展就地分類和綜合利用示范工程;二是開展污泥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創新技術應用,提升市政污泥資源化利用率;三是推進塑料生產企業革新,推動從源頭減少塑料生產和使用,加強廢塑料規范回收和再生利用,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防治;四是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規范再生資源回收市場秩序。
(三)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一是推動綠色建材產品推廣應用,加大綠色建材產品和關鍵技術研發投入,推動綠色建材產業集群發展。二是推動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三是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深入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發展模式;四是培育壯大裝配式建筑產業,推動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全產業鏈發展;五是加強建筑垃圾全鏈條管理,全面提升全市建筑垃圾規范化管理能力;六是提升建筑垃圾利用處置能力,配套布局消納場所,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七是組織開展轄區存量建筑垃圾摸底調查,全面治理非正規建筑垃圾堆放點。
(四)加快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提升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一是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完善“園區農業主體小循環、園區生產中循環、帶動縣域大循環”的三級循環體系;二是推進秸稈收儲運和綜合利用體系建設,鼓勵秸稈高值化還田;三是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廣區域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四是開展農業投入品廢棄物的綜合回收處置,健全回收體系,探索建立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獎勵制度;五是推動農藥和化肥減量增效,推進有機肥與化肥結合使用。
(五)切實防控環境風險,加強危險廢物綜合利用
一是加強危險廢物源頭管控,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強化危險廢物實時監管;二是完善危險廢物收運貯存體系建設,推進危險廢物收集、轉運和處置能力建設;三是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水平,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體系;四是提高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強醫療廢物分類管理,提升醫療廢物處置應急管理水平;五是健全危險廢物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強化“五全”危險廢物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傾倒等違法犯罪活動。
(六)推動“無廢細胞”建設,打造“無廢”理念宣傳高地
一是打造“無廢城市”建設窗口,以傳統模式與創新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以“無廢新余”為主體的立體化宣傳活動;二是積極培育“無廢細胞”,到2025年,在全市范圍內力爭建成50個“無廢細胞”;到2027年,力爭建成150個“無廢細胞”;三是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教育,打造“無廢城市”建設宣傳教育基地,廣泛開展公眾教育活動。
(七)加強“四大體系”建設,提高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水平
一是健全完善部門間的協同處理機制和資源共享機制,促進各類固體廢物回收和利用處理體系的有效整合,提升“無廢”建設保障能力;二是完善技術體系建設,促進固廢資源利用技術攻關,提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協同治理水平;三是優化市場機制體系,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管理市場體系,激發“無廢城市”建設活力;四是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加強聯合聯動執法,依法依規查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管理水平。
解讀單位:新余市生態環境局
咨詢電話:0790-6422010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