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吳海波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將已關閉幼兒園改造為“幼轉老”和“老幼共托”模式的建議》我局高度重視,認真研閱,積極與相關職能部門聯系對接,并指導縣區民政局向相關職能部門了解掌握相關情況。現就有關情況回復如下:
一、我市農村探索“老幼共托”模式的實踐
為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圍繞建立健全農村基本養老和兒童關愛服務體系,2023年,我市以列入全省改革試點為契機,按照“需求導向、尊重意愿,一縣一策、試點先行,整合資源、提質增效”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積極推進“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提升農村留守老人、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水平,有效滿足農村老年人及兒童服務需求。一是堅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布局。不盲目追求高大上,選擇在原村小基礎上改建的頤養之家作為建設點,每個點平均投入10萬元,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改造,原則上不再新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一老一小幸福院”39家(其中良山鎮周宇社區為幼兒園改建)。二是堅持需求導向、豐富服務內容。為有集中用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每個幸福院均配備一名專職“童伴媽媽”,免費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開展四點半課堂、文娛活動等;引導老年人組建文化娛樂隊,如鵬湖村“一老一小幸福院”成立“老來俏”樂隊,自編自導10余個節目,在節假日為村民表演。三是堅持多元參與,凝聚社會力量。發揮社會慈善資源、志愿者組織的作用,開展“慈愛朝夕”項目,提供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整合市縣老年大學資源,開設“一老一小幸福課堂”,為老人和兒童提供詩潤童心、防溺水、反詐知識等服務。2024年以來,共開設“一老一小幸福課堂”100余場次,組織千名“渝鈐村嫂”常態化開展探視巡訪10萬余人次。
二、與教育部門對接情況
1.經我局與市教體局對接了解到,市本級目前有4家公辦幼兒園,沒有公辦幼兒園關停閑置的情況。
2.經分宜縣民政局與縣教體局對接了解到,分宜縣2024年公辦幼兒園退出2家(其中1家在縣城,1家在鄉鎮),退出閑置場所1處,產權為縣城投公司,場所比較老舊,地勢環境不利于開辦養老機構。民辦幼兒園退出5家,退出機構房屋產權為自有或租賃。
3.經渝水區民政局與區教體局對接了解到,渝水區沒有公辦幼兒園關停的情況。另外,通過區民政局摸排了解到,在去年關停的民辦幼兒園中,有1家房屋產權屬村集體(管理處)使用,且地理位置較好。
在調研中我們也了解到,一是對于采取租賃方式開辦的民辦幼兒園,退出后絕大多數場所已租為他用,且從場所設置的角度也不利于開辦養老院。二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了解到,有的場所周邊居民對在自家門口或旁邊開辦養老院心存顧慮,有“鄰避”反應。三是房屋產權為自有或租賃的,在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方面難以實現,也不符合爭取到上級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規定。
綜合上述情況,因此,我們在下一步工作中將重點考慮如關停的幼兒園其房屋產權歸屬國有或集體所有,地理位置較好且方便應急救援車輛出入,將通過政府加大資金投入等方式,對其進行消防和適老化改造等,如達到開辦“社區嵌入式養老院”條件的,成熟一個、開辦一個。
感謝您對民政工作的關心,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多為我市民政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新余市民政局
2025年5月26日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