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召開全市非警務事項糾紛聯動處置專題新聞發布會。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了我市非警務事項糾紛聯動處置工作情況,市公安局、渝水分局、渝水區人大常委會城南街道工作委員會有關同志回答記者提問。

近年來,我市不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矛盾糾紛分類化解工作法,依托全覆蓋建成的綜治中心,用科技手段助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力推進非警務事項糾紛聯動處置,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一是以綜治中心為陣地,推動非警務糾紛全量管控。全面落實“治理強基”三年行動計劃要求,重點加強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建設,提高實體化運行水平。在街道級綜治中心,成立110非警務糾紛分流處置中心,承接辦理各類非警務糾紛事項。加大“街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落實力度,結合政法干警“進網格、訪萬家、護平安”活動,及時響應網格員需求解決各類問題,提高基層對非警務事項糾紛的化解能力。二是以聯動機制為核心,不斷完善聯動處置工作流程。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警務事項聯動處置的實施意見》,強化屬地和行業部門的協調配合,確保非警務事項處置工作各個環節形成工作閉環。根據非警務糾紛類型,劃分高中低3個風險等級和18個類別,持續深化矛盾糾紛分類化解要求;根據事件性質,緊急類事件由城區“13個警務站+8個派出所”進行處置并向街道綜治中心移交,非緊急類事件由綜治中心組織多方力量化解,屬于行業部門管理的事件,由行業部門落實辦理責任,矛盾糾紛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
三是以數字賦能為動力,建設聯動處置工作系統。依托城市大腦的數據資源優勢,建設新余市線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對各類糾紛進行全面匯聚、受理、分派、處置、反饋。在系統工作流程上,對110非警情、12345熱線等各類糾紛進行全量匯聚,動態掌握轄區內各類矛盾風險情況,不斷推動從被動應付向主動防范轉變。截至目前,系統對后續需要跟蹤化解的2407件非警務糾紛進行了分流,推動做到實質化解、閉環管理。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完善非警務事項糾紛的工作運行、檢查督導、反饋評價等工作機制,提升綜治中心建設運行水平,將各類風險隱患發現在早、處置在小,確保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