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農業農村部門將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擺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2019年,市級層面成立了全市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下發了《新余市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組織架構及職責》、《新余市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工作細則》、《新余市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2019年工作要點》、《新余市2019年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績效考核辦法》等4個文件。同時成立了全市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巡查組,多次深入一縣三區進行巡查,對巡查出的問題,督促縣區限期整改到位。
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污染實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針對畜禽糞污、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我市大力推進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探索區域N2N循環農業模式、蚯蚓鏈條化循環農業模式、農牧結合小循環模式、秸稈“五料化”利用模式等,今年11月承辦了全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經驗推介會。新余市區域“N2N”循環農業模式榮獲中國沼氣學會沼氣+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全市可(限)養區原有畜禽養殖場924家,關停、拆遷或生態化改造共922家,完成總任務的99.78%。建立了畜禽養殖業監管巡查制度,實行監管網格化。落實生豬養殖總量控制。全市安排生豬出欄量為180萬頭。出臺了《新余市生豬養殖業發展規劃》等四個規范性文件。排查出4個有關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均已整改到位。
規劃引導,水產養殖業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渝水區、分宜縣、仙女湖已經完成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高新區和市級正在進行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為改善我市天然水域的漁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渝水區于3月21日、6月27日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青草鰱鳙等冬片魚種10萬余尾、夏花魚種200余萬尾。市農業農村局于7月11日在孔目江濕地公園投放青草鰱鳙等夏花魚苗453.8萬尾。規模養殖場養殖尾水治理項目正在組織落實階段。全市大力推廣稻蝦、稻蛙、稻鰍、稻鱉、稻魚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其養殖面積為3500多畝。堅決整治非法電魚捕魚破壞生態問題。共開展漁政執法檢查10多次,出動執法人員100余人次,查繳(扣)漁船20多艘、電瓶12組、電魚器18臺、網具40余條,處罰金額1萬余元。
源頭減量,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完成水稻蟲害越冬基數調查。組織縣(區)農藥監管部門,開展春播期間農藥市場專項檢查。2019年全市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實現主要作物全覆蓋,面積達150萬畝次;做好渝水區2019年度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項目和分宜縣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示范項目;2019年冬季綠肥計劃播種面積7萬畝;使用有機肥面積達35萬畝次,年使用量達6萬噸以上。
化害為益,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實現有效治理。一是科學制定《關于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成功經驗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市直各業務主管部門和各縣區高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二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深入推進,建立了“全鏈條布局、眾媒體曝光、無底線問責”的工作推進機制,以超常規的力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春節、春季、夏季和秋冬戰役工作,整治范圍覆蓋全市涉農鄉鎮所有村組,全市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已在渝水區全面鋪開第三方治理和分類處理試點。三是村鎮生活污水處理效果初顯,已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55個。實現整村推進農村廁所的行政村210個,開展廁所糞污綜合利用的行政村333個。全市開展以“三清二改一管護”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覆蓋率達100%,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6.35萬噸,清理村內水塘2713口,清理村內溝渠1365公里,清理村內淤泥9944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4373噸。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