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新余市委辦公室 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余辦字〔2017〕45號)精神,進一步構建新時代“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的大普法格局,明確市局機關各科室、各直屬事業單位普法責任,切實抓好普法工作,制定了《新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3年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清單》。
1.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著力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的要求,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在黨和國家事業布局中突出法治保障工作的豐富內涵。引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切實增強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
2.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民普法工作,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到全民普法的全過程、各方面。著力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大眾化傳播、多維化解讀,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軍營、進網絡,不斷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貼近。
3.大力開展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宣傳。組織“12·4”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全社會形成“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意識。充分發揮民法典在民商事領域的基礎性作用,著力解決法治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短板和問題,努力構建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全力服務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八五”普法工作。
4.扎實開展黨內法規學習宣傳活動。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利用各類普法陣地和媒體,以黨章、準則、條例等為重點,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明確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促進黨內法規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全面從嚴治黨。
5.加強國家工作人員學法。黨政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領導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把學法列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重點學習內容。積極參加領導干部網上學法考法,參考率和合格率均達到100%。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做到“既出庭又出聲”。
6.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利用辦公樓院落、樓道、走廊、電梯等載體,設立憲法及行業相關法治文化元素,有條件的可依托樓堂館所、公園(廣場)、學校等地打造法治文化基地。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深入開展“互聯網+法治文化”行動,組織開展法治視頻、法治動漫等法治文化精品創作。
新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普法責任清單
|
類 別 |
法律名稱 |
責任科室 |
|
憲法 |
憲法 |
法規科 |
|
法律 (26部) |
民法典 |
法規科 |
|
食品安全法 |
食品安全協調科、食品生產安全監管科、食品經營安全監管科、特殊食品安全監管科、農貿市場監督管理科、執法稽查局 |
|
|
行政許可法 |
行政審批服務科、 |
|
|
行政處罰法 |
法規科、執法稽查局 |
|
|
行政強制法 |
法規科、執法稽查局 |
|
|
計量法 |
計量科、執法稽查局 |
|
|
標準化法 |
標準化科、 |
|
|
藥品管理法 |
藥品安全監督管理科、執法稽查局 |
|
|
產品質量法 |
執法稽查局 |
|
|
刑法 |
執法稽查局 |
|
|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
消費者權益保護科 |
|
|
廣告法 |
廣告監督管理科 |
|
|
價格法 |
價格監管與反壟斷科 |
|
|
商標法 |
商標專利監督管理科 |
|
|
專利法 |
商標專利監督管理科 |
|
|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
市場主體監督管理科 |
|
|
反不正當競爭法 |
反不正當競爭科 |
|
|
電子商務法 |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科 |
|
|
拍賣法 |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科 |
|
|
特種設備安全法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 |
|
|
公司法 |
信用監督管理科 |
|
|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
農貿市場監督管理科 |
|
|
公務員法 |
人事科 |
|
|
保密法 |
辦公室 |
|
|
會計法 |
科技財務科 |
|
|
預算法 |
科技財務科 |
|
|
黨內 法規 (5部) |
黨章 |
機關黨委 |
|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 |
機關黨委 |
|
|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
機關黨委 |
|
|
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 |
機關黨委 |
|
|
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 |
食品安全協調科 |
|
|
行政 法規 (17部) |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
執法稽查局 |
|
計量法實施細則 |
執法稽查局 |
|
|
標準化法實施條例 |
執法稽查局 |
|
|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 |
執法稽查局 |
|
|
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 |
執法稽查局 |
|
|
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 |
藥品安全監督管理科、執法稽查局 |
|
|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 |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科、執法稽查局 |
|
|
認證認可條例 |
認證認可監督管理科、執法稽查局 |
|
|
信訪工作條例 |
辦公室 |
|
|
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 |
價格監管與反壟斷科 |
|
|
禁止傳銷條例 |
反不正當競爭科 |
|
|
直銷管理條例 |
反不正當競爭科 |
|
|
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
市場主體監督管理科 |
|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 |
|
|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
信用監督管理科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 |
信用監督管理科、 |
|
|
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
行政審批服務科 |
|
|
地方性 法規 |
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 |
消費者權益保護科 |
|
江西省合同格式條款監督辦法 |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科 |
|
|
江西省標準化條例 |
標準化科 |
|
|
江西省特種設備安全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 |
|
|
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小攤販管理條例 |
執法稽查局 |
|
|
江西省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 |
農貿市場監督管理科 |
|
|
江西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 |
計量科 |
|
|
江西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 |
反不正當競爭科 |
|
|
國務院部門 規章 (35部) |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
消費者權益保護科 |
|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 |
行政審批服務科 |
|
|
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 |
行政審批服務科 |
|
|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 |
行政審批服務科 |
|
|
企業經營范圍登記管理規定 |
行政審批服務科 |
|
|
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 |
行政審批服務科 |
|
|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股權出質登記辦法 |
行政審批服務科 |
|
|
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
價格監管與反壟斷科 |
|
|
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 |
食品生產安全監管科特殊食品安全監管科 |
|
|
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
食品經營安全監管科、執法稽查局 |
|
|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
食品經營安全監管科、執法稽查局 |
|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 |
抽檢監督科 |
|
|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 |
藥品安全監督管理科、執法稽查局 |
|
|
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
法規科、執法稽查局 |
|
|
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聽證辦法 |
法規科 |
|
|
商品條碼管理辦法 |
標準化科 |
|
|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
科技財務科 |
|
|
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 |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科 |
|
|
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 |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科、執法稽查局 |
|
|
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 |
信用監督管理科 |
|
|
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 |
信用監督管理科 |
|
|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
農貿市場監督管理科 |
|
|
標準化菜市場設置與管理規范 |
農貿市場監督管理科 |
|
|
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 |
認證認可監督管理科 |
|
|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 |
認證認可監督管理科 |
|
|
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 |
認證認可監督管理科、執法稽查局 |
|
|
計量法實施細則 |
計量科 |
|
|
合同行政監督管理辦法 |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科 |
|
|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 |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科 |
|
|
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 |
質量發展科 |
|
|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 |
執法稽查局 |
|
|
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 |
|
|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查辦法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 |
|
|
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 |
|
|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落實使用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 |
|
|
地方政府規章(2部) |
江西省合同格式條款監督辦法 |
網絡交易監管科 |
|
江西省商品條碼管理辦法 |
標準化科 |
主題普法活動計劃責任清單
|
月份 |
時間節點 |
責任科室 |
|
3月 |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
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處 |
|
4月 |
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 |
商標專利監督管理科 |
|
5月 |
5·20世界計量日 |
計量科 |
|
6月 |
6·9國際認可日 |
認證認可監督管理科 |
|
9月 |
全國質量月 |
質量發展科 |
|
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 |
食品安全協調科 |
|
|
10月 |
10·14世界標準日 |
標準化科 |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