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開學了,已是五年級學生的市暨陽學校五(12)班學生鐘妍熙說到游泳課,仍然掩飾不住興奮:“通過暑期游泳課,我學會了游泳這項本領和游泳自救自護技能,能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老師和爸爸媽媽都表揚夸贊我。我也在這過程中明白了做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廢,要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就是勝利!”
鐘妍熙說到的游泳課,就是我市在全市小學四年級學生中開展的“水花行動”。
“一、不準私自下水游泳;二、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六、不準不會水性擅自下水施救。”今年暑假,暨陽學校游泳館前的大廳里響起了整齊有力的誦讀聲,該校四(12)班的學生正在班主任胡小渝老師和安全員張寧老師的組織、指導下,集體背誦“防溺水六不準”。這是孩子們參加今年“水花行動”游泳課的第一堂課。
按照“水花行動”教學要求,課前防溺水安全教育是下水訓練前的必備環節。背誦過后,孩子們有序分成4個小組,分別由4位教練帶領開始游泳訓練。“同學們,我們先在岸上進行準備動作……”吳小春教練開始教學了,動作張弛有度,他教得仔細,孩子們學得認真。
“經過10天培訓,四(12)班參加游泳課的50人,考核成績是47人優3人良,100%的合格率,100%的優良率。”市暨陽學校黨委書記胡美琴在一旁告訴記者,這是該校游泳課開課十幾年來、承辦全市“水花行動”五年來唯一考核100%優良率的班級。
胡美琴介紹,市暨陽學校是全市最早開設游泳課的學校,學校游泳館于2010年7月10日開館,2011年開設游泳課,利用體育課上課時間完成,2012年被市衛生局評為衛生“A”級單位,2020年6月全市“水花行動”在暨陽學校啟動,該校將游泳課與之合二為一,并積極承擔本校和周邊學校學生的培訓任務,同年被批準為市級游泳基地。
市暨陽學校游泳課的演進,是我市開展“水花行動”的生動注解。
我市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中心城區分布著北湖、仙來湖、南湖、晚晴湖等景觀湖泊,孔目江與袁河猶如兩條蜿蜒的“巨龍”穿城而過,仙女湖像一塊碧玉鑲嵌在渝鈐大地。在農村,數不清的山塘水庫星羅棋布,散落鄉野。水,給了這座城市靈氣,也給防溺水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全市中小學生18.3萬余人,每年暑季防溺水形勢非常嚴峻,學生溺水悲劇時有發生。剖析這些案例不難發現,產生悲劇的原因大多是學生不會游泳、缺乏基本的防溺水知識。
“面對防溺水困擾,市委、市政府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化堵為疏,變被動‘防護’為主動‘出擊’,在全市實施‘水花行動’。”市教育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黃道陽告訴記者,“水花行動”在全省首創,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在免費培養學生游泳技能的同時,加強預防溺水、游泳安全、溺水急救等理論知識教育,并將游泳教育升華為生命教育,從源頭上遏制學生溺水事件發生。目前,全市共有8.2萬名小學四年級學生得到免費游泳技能培訓,總體合格率超過90%。
“‘水花行動’怎么確定培訓對象、如何培訓?資金、教練從哪里來?場館怎么建設、使用?”成為擺在當地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個技術問題。
市教育體育局競技體育與衛生藝術科科長劉中華介紹說,在衛健委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身高與泳池的水深、孩子的身體特點,最后決定在全市小學四年級適宜游泳的學生中試點開展。
為了解決校內游泳教練不足的問題,我市采取學校教練與社會教練相結合的師資模式,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委托市游泳協會教練開展游泳教學和訓練,并鼓勵有游泳特長的教師在考取社會體育指導員、救生員證書后兼職從事游泳教學工作。截至目前,共培訓合格在編在崗教師教練員300余名。
為了解決水花行動的活動經費,我市建立了由政府主導、市場參與、多方籌措支持“水花行動”的經費投入機制。按照市、縣(區)屬地負擔原則,農村學校不低于500元/生、城區學校不低于400元/生的標準統籌安排學生免費培訓。與此同時,積極鼓勵縣(區)發動基金會、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爭取社會的捐助。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近7000萬元,爭取上級專項資金550余萬元,其中撬動社會投資2000余萬元。
為了解決場館問題,我市多措并舉:一是“水花行動”開展初期,對現有學校游泳場館進行改造或維護,確保能夠正常使用的共有3個。二是采取社會購買服務形式整合社會游泳場館20個。對于當地暫無游泳設施的農村學校,一方面采用由學校統一安排車輛接送學生到城里集中培訓,一方面加快建設步伐,2023年建設了羅坊中學游泳館,采用鄉鎮間輪流分批使用的方式,就近開展“水花行動”游泳培訓。同時,還合理布局游泳場館設施,將游泳場館項目用地優先納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納入審批綠色通道加快辦理。自實施“水花行動”以來,全市共新建學校游泳場館7個,加上已改造或維護的3個場館,目前全市共有學校游泳場館10個,除高新區外,基本實現了由學校場館承擔1.6萬名小學四年級學生游泳技能培訓任務。
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水花行動”安排在暑假集中培訓,對每一場館精細安排好培訓時間和批次,確保場地利用最優化。每期10天,每次練習1.5小時。另外,在有條件的學校,還積極探索全面開設日常游泳教學課程。同時,組織考核驗收,確保80%以上參加培訓的學生能夠在沒有輔助的情況下獨立游15米,并正確回答兩個防溺水知識。
為了確保學生的安全,我市集多方力量,共同守護:一是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并明確校長為第一責任人。二是確保每期每班培訓都配備4名教練員和2名救生員,確保每個教練員所帶學員不超過20人。三是每期培訓前都要將水深調整到適當高度,并對游泳場館進行衛生條件監督,定期對水質進行抽檢。四是積極招募志愿者參與“水花行動”志愿服務,每批次游泳培訓都安排帶隊領導、班主任共同參與。五是培訓前相關各方要簽訂培訓協議并購買專門保險。同時,制定安全預案和告家長溫馨提示,由學校書面或微信提醒家長、教育孩子在學會游泳后也需遵守防溺水有關要求。
“我們白天要出去做事,孩子自己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天氣一熱還擔心他會偷偷下河玩水。”分宜縣湖澤鎮羅沙村學生家長袁平庚說,得知學校發布公益游泳課的通知后,袁平庚趕緊帶著孩子報名,既讓孩子掌握了游泳安全知識,也解決了自己的后顧之憂。
“‘水花行動’探索出一條開展游泳教學、構建生命教育的新路,取得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社會傾心的良好效果,已成為新余一個教育民生品牌。”市教育體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鐘淑平感慨說道。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