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
(摘要稿)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2021年12月28日,市審計局局長溫林在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作了《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江西省審計條例》的規定,新余市審計局對2020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
審計結果表明,2020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市人大的監督支持和市政府的有力組織下,全市財政部門擔當作為,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取得了成效。
——保障疫情防控需要,有效應對疫情沖擊。面對疫情的嚴峻挑戰,全市財政系統全力以赴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積極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有效激發市場活力。2020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155.7億元、同比增長2.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0.3億元、同比增長3.1%;稅收占財政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9.4%和79.5%。全年財政總收入增幅、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稅收占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四項指標均居全省設區市第一位。
——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助推經濟發展。
一是支持實體經濟減負。兌現“三十條”政策資金1.32億元,全面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全年全市新增減稅7.37億元。對非稅項目進行了清理。
二是加強產業發展資金扶持。“財園信貸通”獲貸總額累計13.77億元,惠及346戶中小微企業;完成“財政惠農信貸通”信貸任務2.82億元;“科貸通”累計為72戶企業發放貸款2.41億元。
三是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圍繞全市重點工程,加大資金籌集力度,爭取上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7.84億元,市本級財政安排支付工程款1.43億元,下達12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項目獎勵資金0.47億元。
四是落實直達資金機制。按照直達資金管理要求,全年10.95億元直達及參照直達管理資金在規定時間內分配下達。
五是落實三保政策改進社會民生。大力支持發展公平優質教育。全市教育支出25.7億元,較上年增長8.8%。積極籌措校建資金2.3億元化解大班額和大校額。全年下達社保補助資金14.3億元。安排農村“黨建+頤養之家”運行補貼800萬元、惠及入家老年人10309人。全年累計發放購房補貼款3.84億元,享受去庫存優惠政策的商品房11057套,面積127.96萬平方米。
——統籌各類財政資源,支持打贏三大戰役。
一是積極進行債務化解。將政府債務管理納入績效考核,扎實做好存量債務化解工作,加大土地市場盤活力度,超額完成全年債務化解目標任務,實現債務風險由“橙”變“黃”,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大力支持脫貧攻堅。全市共籌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35億元,整合涉農資金0.92億元,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45億元。加大教育扶貧投入,發放各類教育扶貧資金0.76億元,受益人數達10.47萬人次。
三是積極支持污染防治。全年爭取中央、省級生態環保資金1.86億元,推動仙女湖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實施。
一、市本級及高新區、仙女湖區預算審計情況
發現預算管理不規范、預算執行進度較慢、部分收入未繳庫、財政資金管理不規范、專項資金績效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二、全市經濟發展環境審計情況
發現未嚴格落實減稅降費的有關要求,部分稅收應收未收,違規返還財政資金,未經集體決策、私自借款、擔保、造成資金損失風險,審核把關不嚴、出借資金、投資和擔保、造成資金損失風險等問題。
三、民生和其他專項資金審計情況
(一)新余市2018年至2020年度新農村建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專項審計調查
發現政策落實、資金管理撥付使用、項目實施及建后管理、績效管理等問題。
(二)新余市2020年度社保基金籌集使用、運行管理以及政策落實情況審計
發現部分用人單位截留養老、醫療保險費、待遇審核支付把關不嚴、未按規定實施基金競爭性存放等問題。
(三)亞洲開發銀行貸款新余孔目江流域洪水防控及環境治理項目審計
發現部分項目未開工建設、未啟動實施、項目總體執行嚴重滯后的問題。
四、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
通過對10家市直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發現年初預算編制不科學、費用報銷不規范、往來賬目清理不到位、津補貼發放不規范、專項資金閑置未使用等問題。
五、經濟責任審計情況
對7個單位的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發現政策執行和管理不規范、財務管理不規范、單位往來賬未及時清理、違規發放獎金福利、工程項目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六、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審計情況
發現國有資產經營管理不規范、國有資產資源損失浪費嚴重、部分國有資產收益率低等問題。
七、財政決算審計情況
發現部分收入未繳庫,坐收坐支非稅收入,部分收入未收繳到位,預決算管理不規范,政府性債務過重、融資資金違規改變用途,借款未清理到位、部分借款已形成損失或存在損失風險,土地出讓金返還不合理,追加預算經費未履行法定程序,內控制度執行不嚴導致財政資金損失等問題。
八、審計建議
(一)提高預算編制準確性,強化預算約束機制。建議資金統籌部門充分做好政府投資項目、全市性經費、專項資金和部門預算等支出項目的計劃和預算工作,“先謀事、后排錢”,加快細化落實各項經費至具體使用單位,提高預算到位率和執行率。各預算單位應根據客觀情況科學編制預算計劃,按照實際可形成支出的資金需求量編列項目預算,根據支出計劃提前謀劃和部署,同時要規范管理,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避免隨意調整建設方案,改變投資規模和建設內容等情形,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二)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
一是科學制定項目計劃。主管單位應重視專項資金項目績效目標的制定。將每個階段項目進展與資金撥付有機結合,將績效目標分解到項目的每一個階段,目標要具體、可量化、可操作。
二是強化項目績效執行管理。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項目實施單位專項資金的使用流程化監督管理。要轉變監督檢查方式,變專項檢查為日常監督,變事后檢查為事中督導,掌握項目實時動態,保障績效目標順利完成。
三是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財政部門應結合項目主管單位績效自評結果,探索開展對績效自評的抽查復核工作。同時要強化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切實加強結果分析、反饋和問題整改,并將其作為安排預算、完善政策、改進管理的重要依據。
(三)規范國有資產運營管理。
一是要摸清底數。全面摸清市屬國有資產存量、結構及分布情況,真實完整反映國有資產狀況,將所有國有資產收益納入預算管理。
二是要做大增量。提高國有資產管理集中度,對經營性、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分類處置、統籌安排,積極對接辦公樓頂光伏發電并網,提升資產收益率。
三是要規范管理。要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規范財務管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為規范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提供翔實的參考依據。要加強對各項高風險業務的監控,跟蹤了解大額資金及往來款項變動狀況,及時化解企業財務風險。明確決策范圍、規范決策程序、強化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