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2022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
(摘要稿)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2023年8月31日,市審計局局長溫林在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上作了《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2022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江西省審計條例》的規定,新余市審計局對2022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
審計結果表明,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大規模減稅降費和疫情多發、歷史極值干旱等超預期考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財政部門扎實工作,切實穩住經濟發展大盤,財政運行整體平穩,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堅持攻堅克難,財政運行平穩有序。一是收入逆勢增長。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8.9億元,同比增長9.0%,增幅居全省第二,稅收占比76.3%,連續五年全省第一。二是財政“三?!蹦芰Τ掷m提升。市本級“三公”經費2022年預算數壓減3.9%,已連續九年壓減。組織縣區制定“一縣一策”三保風險應急預案,建立市級幫扶預案,全力兜牢兜實“三?!钡拙€。三是政府債務管控有力。2022年共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7.8億元,較上年增加0.6億元。債券資金支出進度加快,債務風險等級保持黃色。
——堅持積極有為,推動經濟企穩。一是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2022年全市共減免稅收收入47.65億元,減免非稅收入1.66億元,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12.74億元,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3.43億元。下達減稅退稅轉移支付資金5.1億元,彌補基層減收,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保障重點民生。二是加強惠企政策服務和資金兌現。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力度,“財園信貸通”發放貸款8.83億元,惠及企業197家;“惠農信貸通”發放貸款1.89億元,解決398家農業經營主體資金周轉困難;“科貸通”為12戶企業發放貸款0.3億元。
——堅持人民至上,抗擊疫情和旱情。一是開辟疫情防控資金撥付綠色通道。第一時間開通資金保障綠色通道,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市本級年初預算安排疫情防控專項資金4000萬元,為2021年的2倍;2022年全市疫情防控支出3億元,為2021年的2.4倍。爭取省財政廳一次性疫情防控資金補助3907萬元。二是打好抗旱救災“主動仗”。撥付農業生產救災和水利救災資金4253萬元,下達全市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5565萬元,減少農民災害損失,幫助恢復生產。
——堅持財政為民,提升民生福祉。一是加大民生投入。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149億元。其中:教育支出完成29.3億元,同比增長11.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完成19.2億元,同比增長23.7%;衛生健康支出完成15.6億元,同比增長22.8%。發放各類教育扶貧資金0.78億元,惠及11.37萬人次;籌措校建資金2.53億元用于化解大班額大校額。二是推動民生實事落地見效。安排中央和省級補助、市縣財政資金、債券資金共計17億元支持市政府50件民生實事。三是提升重點領域保障力度。統籌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6億元,重點用于脫貧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脫貧勞動力就業等工作。支持社保體系建設,安排中央、省和市級困難群眾救助和優撫補助4.15億元,帶動就業1.66萬人次。
一、市本級財政預算執行和決算草案審計情況
市審計局對市財政局具體組織2022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及決算草案編制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預算編制不規范、部分項目預算執行管理不到位、項目預算編制未細化、部分預算單位支付管理不嚴謹、部分縣區庫款保障水平過低、非稅收入未及時繳庫、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績效評價結果運用不夠8個方面的問題。
二、市直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
通過對21個市直部門及所屬40個下屬單位審計調查發現預算編制不精準、津補貼發放不規范、專項資金管理不規范、未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4個方面問題。
三、重大項目和重點民生資金審計情況
(一)重大項目審計情況
通過對園林綠化建設項目和部分區所屬融資平臺公司工程項目審計調查,發現項目財務管理不規范、項目招標投標程序執行不嚴格、項目合同管理不嚴謹、項目進度質量及投資控制不力、項目驗收移交及養護管理不到位、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及政策落實有偏差6個方面問題。
(二)重點民生資金審計情況
1.糧食領域專項審計調查情況。通過對糧食領域中有關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審計,發現國家糧食收購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性儲備落實有偏差、項目建設管理不規范3個方面問題。
2.2022年度全市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專項審計調查情況。通過對2022年度全市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發現資金使用和待遇發放不規范、集中供養救助機構履職存在缺位、困難群眾救助政策落實不到位3個方面問題。
3.新余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再提升工程項目資金審計。通過對新余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再提升工程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發現項目資金管理不規范、項目具體落實有偏差2個方面問題。
四、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情況
通過對2名領導干部的自然資源資產進行了離任審計,發現部分自然資源資產被侵占破壞、環境保護制度未有效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建設進度滯后3個方面問題。
五、市屬學校公立醫院審計情況
通過對2所學校、1家公立醫院開展財務收支審計,發現收費管理存在薄弱環節、費用開支不規范2個方面問題。
六、金融機構審計情況
通過對1家地方商業銀行開展資產負債損益審計,發現貫徹落實金融政策方面有差距、法人治理及內部管理不規范、風險管理及處置不合規、違規開展經營業務4個方面問題。
七、縣區財政決算審計情況
對1個縣(區)、管委會2020年度和2021年度財政決算情況進行審計,發現預算安排編制不合理、預算收入管理不規范、財政結轉結余資金清理不到位、違規對外出借資金、國有資產未有效管理5個方面問題。
八、審計建議
(一)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一是加強四本預算統籌銜接。加快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充分運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平衡年度財政收支的功能。推動市縣政府合理劃分財力、優化政府間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收入分配更加合理,財力分布相對均衡,基層保障更加有力的財政體制。二是提高收入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精準度。各預算單位編制收入預算要依法依規將取得的各類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完整反映和足額編制收入預算。三是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加大力度壓減一般性支出,規范政府性獎勵發放。大力控制新增支出,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增強民生政策財政支持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二)加強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一是提高績效目標設置合理性。各預算單位在編制預算時,要分解細化各項工作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科學設置相關績效目標,做到指向明確、合理可行、可量化。二是做好執行環節績效運行監控。財政部門要建立重大政策、項目績效跟蹤機制,對項目執行率偏低、績效目標完成情況較差的項目要跟蹤問效,督促及時整改落實。三是強化績效評價結果剛性約束。財政部門要健全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績效問題整改機制,對績效好的政策和項目原則上優先保障。提高績效評價結果運用的及時性,對評價結果為一般和差的項目,扣減下年度部門項目預算控制數。
(三)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隱患,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一是規范金融機構經營風險管控。金融監管部門要督促地方金融機構加快風險治理體系建設,嚴格股權管理和股東行為規范,持續跟蹤監測大額和集團客戶及其關聯企業的風險狀況,推動信息共享,及時提示風險。要建立健全對風險特征明顯的大客戶實時動態管理機制,提前制定突發事件處置預案,完善風險隔離措施。二是因企施策,科學有效推進不良貸款防控化解工作。金融機構要科學評估各類貸款的風險特征和風險狀況,全周期從嚴落實風險管控,及時掌握貸款客戶真實經營狀況,制定詳細可行的化解方案,因企施策,運用重組、轉讓等手段加快處置存量不良,切實增強風險防范水平。三是加大力度提升支持實體經濟水平。要嚴格落實國家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關政策,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持作用。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