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好!歡迎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借此機會,向多年來關心和支持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的新聞界朋友們,表示衷心地感謝!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結合我市打造新型工業強市目標定位及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工作實際,市科技局在前期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牽頭起草了《新余市科技創新三年實施方案(2024—2026年)》,對未來三年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舉措,確保各項創新能力監測指標大幅提升。方案包括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及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緊緊圍繞打造新型工業強市目標定位,緊扣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這一中心任務,著力夯實創新基礎、完善創新鏈條、構建創新生態,全力打造中西部地區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典范。總目標是,到2026年,我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全國排名前進7位以上。
第二部分主要任務。重點實施六大升級行動,抓好22項具體工作。一是實施協同創新建設升級行動。提出了“一城一區”創新高地建設、開發區創新提質、建設創新型縣(區)等3項任務。二是實施創新平臺建設升級行動。提出了創新平臺、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科創飛地”建設等3項任務。三是實施自主創新能力升級行動。提出了研發投入攻堅、產業關鍵技術攻關、社會民生領域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4項任務。四是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升級行動。提出了培育科技型企業、高科技項目招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科技金融融合等4項任務。五是實施科技人才引育升級行動。提出了高層次人才引育、完善產才融合機制、科技合作與交流和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等4項任務。六是實施創新生態優化升級行動。提出了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組建市科創投資基金、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與保護和倡導創新文化等4項任務。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從組織領導、責任落實、科技投入和宣傳引導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明確提出組建市委科技委員會,高效統籌協調科技創新工作。要求各縣(區)把創新作為抓發展的“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科技創新工作。二是強化責任落實。要求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完善工作舉措,及時跟進各項工作任務和目標的時序進度,抓好工作落實。建立健全常態化調度工作機制,定期調度工作推進情況。三是強化科技投入。明確建立市級科技專項經費穩步增長機制,各縣(區)加大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四是強化宣傳引導。要求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和科技事業發展重大部署,大力宣傳科技政策、創新成果和各類先進典型,為科技創新支撐全市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
下一步,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認真抓好《三年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強化協同聯動,與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齊心協力完成方案明確的各項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推動我市加快打造新型工業強市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記者提問
一、這是我市出臺《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后,在科技創新方面出臺的又一個重要方案,請問這個方案有哪些特點?
出臺《新余市科技創新三年實施方案(2024—2026年)》,是在我市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關鍵時間節點,進一步明確未來三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目標任務和實踐路徑,起到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對進一步擦亮國家創新型城市金字招牌,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水平至關重要。《方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目標任務科學合理。根據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指標體系,聚焦全市科技創新體系的短板、弱項,科學制定了實施方案的《指標清單》,包含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排名等26項具體指標,除個別指標外,大部分指標均明確了年度目標和責任單位。同時,在設置具體指標數據時,既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又做到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跳起來摘桃子”,在保證增量的同時也確保合理增速。
二是工作舉措精準務實。《方案》緊扣全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6313”行動計劃目標要求,聚焦傳統產業迭代技術、新興產業前沿技術以及未來產業顛覆性技術等細分領域,緊密結合鋼鐵、鋰電等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大力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及科技人才引育,全力推動鋰電新能源、數字經濟、新型顯示等領域創新突破,培育壯大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三是責任分工清晰明確。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需要匯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各行各業創新熱情,營造濃厚的全社會創新氛圍。圍繞方案提出的22項工作任務,制定了責任清單,每一項具體任務均有明確的牽頭部門,涉及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等20多個市直部門、單位和縣(區)。同時,建立完善常態化調度工作機制,定期調度各項工作推進情況,確保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四是組織保障堅強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正籌劃組建市委科技委員會,并明確每年召開一次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推進大會,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抓、各方參與、社會協同的創新發展新格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財政科技投入和市級科技專項經費穩定增長機制,提高財政科技資金支出比重,為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撐。
二、通過實施三年方案,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在哪些領域將取得新突破?有哪些創新舉措?
《實施方案》緊扣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這一中心任務,著力夯實創新基礎、完善創新鏈條、構建創新生態,
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實現“四大突破”:
一是全社會R&D經費投入實現新突破。《實施方案》圍繞提升全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目標形成了一套“組合拳”,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左右。關鍵舉措有:一是支持新余學院、亞林中心等建設省級創新平臺,不斷提升科研院校研發投入占比,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年度市十大科技項目、“揭榜掛帥”等攻關項目,激勵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三是按照“抓大不放小”工作思路,全力組織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攻堅行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研發機構,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二是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實現新突破。《實施方案》將從三個方面發力,力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再增長50%以上:一是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培育扶持科技型、高成長型企業;二是成立高新技術企業協會,賦予高企協會咨詢指導、中介服務等職能,推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三是強化科技招商,加快引進落地一批具有高創新性、高增長性、高技術人才密集性的“三高”項目。
三是“科創飛地”建設實現新突破。持續深化建設企業“研發飛地”特色品牌,重點推進建設政府主導的公共型“科創飛地”,力爭到2026年建成2個政府主導型“科創飛地”;鼓勵全市企業在先進發達地區建設“研發飛地”,大力引進戰略性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全力破解“人才引留難”、推動“雙招雙引”取得新成效。
四是科技金融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主要從兩方面重點發力,一方面謀劃組建市科創投資基金,以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支持“科創飛地”“研發飛地”優質項目、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重大項目,加速培育我市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另一方面,持續優化“科貸通”工作機制,修訂出臺《新余市“科貸通”實施管理辦法》,簡化放貸程序,降低信貸成本,以科技金融助力全市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三、剛才提到方案中明確了將組織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攻堅行動,請介紹下具體的情況。
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攻堅行動是全面增強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水平、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抓手。《三年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到2026年,全市營收1億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機構占比達到50%以上。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強化政策引領。為實施好研發機構建設攻堅行動,已起草《新余市加快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按照“應建盡建”原則,進一步明確年度目標任務,細化責任分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同時,擬出臺《新余市企業初級研發機構建設認定管理辦法》,明確獎補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且通過認定的初級研發機構擬給予一次性8萬元財政經費支持,并優先配套1個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二是精準靶向服務。通過前期摸底調研,全市規上工業企業618家,剔除已建研發機構、經營困難等各類企業,同時基于工業企業動態調整,三年還需新建研發機構100余家。為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將持續加強政策宣講和精準幫扶,按照“一企一案”“一需一策”模式有針對性扶持指導,對照“有研發經費、有研發場所、有研發設備、有研發人員、有研發活動”的“五有”建設要求,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快建設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推動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逐年穩步提升。
三是加強協同聯動。建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協同聯動工作機制,由市科技局聯合市工信局牽頭抓總,與財政、發改、人社、科協、統計等部門定期研判、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問題。建立統計監測機制,定期通報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工作進展,對已經建立研發機構的規上工業企業登記建檔、動態更新,對尚未建立研發機構的規上工業企業建立臺賬、跟蹤服務,及時協助對接有關高校、科研院所,為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提供產學研資源和服務保障。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