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發布詞
各位新聞界朋友、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謹代表市生態環境局向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正確領導下,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按照“加快打造新型工業強市”的戰略定位,圍繞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堅持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穩步推進。
首先向大家發布全市2024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截至12月23日,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6.6%;PM2.5年均濃度為2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1-11月,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8個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Ⅱ類標準,5個湖庫斷面達到國家和省級考核要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積完成目標任務的100%,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完成率為100%,連續3年在全省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評估中獲“A”。
今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以美麗新余建設為抓手,聚焦綠色轉型發展、污染防治攻堅、生態保護修復、提升人居環境、加大生態價值轉化等重點任務,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績、新突破。
以環境改善為目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打好藍天提升攻堅戰。持續推動新鋼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項目,今年39個項目完成投資38億,已完成36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減排量最大的1#660平方米燒結機已經投入生產,9個項目正在推進。利用遙感監測(含黑煙車抓拍)系統共抓拍尾氣超標車輛314輛,聯合交警部門開展路檢路查和入戶檢查共900余輛,對其中尾氣超標的58輛車進行現場處罰,處罰金額1.16萬元。累計啟動污染天氣應急響應39次,全力削減本地大氣污染物排放,挽回優良天28天。二是打好碧水提升攻堅戰。深入推進入河排污口監管,完成21個重點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溯源和整治。完成了新余市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第三水廠和第四水廠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信息化建設,實時全面掌握水源地保護信息。從面源污染防治、工業廢水排放監管等6個方面制定汛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形成河流斷面“一報一圖一單”。全力推進仙女湖總磷污染控制和削減,對仙女湖開展網格加密監測,對分宜縣污水處理廠出水進行提標,強化龍須溝水質管控,1-11月,入湖的11條河流總磷濃度均值為0.056毫克/升,同比水質改善13.85%。三是打好凈土提升攻堅戰。一體推進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對全市15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了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工作,發現隱患問題54個,整改完成47個。全市80座尾礦庫、13家涉鉈企業均已完成隱患排查,危險廢物重點監管單位均實現危險廢物管理電子信息化。
以強化監管為抓手,堅決守好環境安全底線。一是優化監管方式,將1820家排污單位分類管理,納入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企業130家,累計對正面清單企業開展現場執法檢查107家次,開展非現場檢查196家次,對守法企業做到“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二是加強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1-11月,全市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75件,移送涉嫌污染環境犯罪案件1件,行政拘留案件2件。三是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工作。對轄區內所有可能存在風險隱患的重點企業、畜禽養殖場、礦山、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尾礦庫等開展全方位、無死角全面排查,出動執法人員500余人次,檢查企業288家,發現風險隱患問題165條,已整改159條。四是持續提升應急能力。開展了孔目江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演練和袁河流域“一河一策一圖”突發水污染環境事件桌面推演,率先打造了省級環境應急和自動監控實訓基地。
以群眾滿意為導向,扎實推進環保督察整改。中央督察組轉辦我市116件信訪件,已辦結85件,階段性辦結31件;完成了全市315條市政道路管網、1909個排水單元、6座污水處理廠和64座泵站初步排查,繪制形成“排水單元及管網一張圖”;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我市5個個性問題,已有2個完成整改,3個正在有序推進整改。
以提升監管能力為重點,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環境監管能力提升建設。2023-2024年度全市共謀劃了21個能力建設項目。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水環境監管智慧信息平臺,實行水環境一張圖管理;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全域執法監測規范化建設,率先打造了數字化標準辦案區及執法裝備庫;在全省率先實現生態環境執法無人機自動巡查重點區域全覆蓋;創新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執法體制機制,建立分宜生態環境執法聯勤工作站,實現公安、農糧、水利、城管、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勤聯動工作機制。二是切實服務企業及群眾。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落實優化“三服務”機制要求,開展服務企業活動74次,解決問題58個;接待群眾34批次,辦結受理事項37件;受理生態環境信訪件305件,辦結301件。三是高效推動環評審批。堅持“集中、便民、廉潔、高效”審批原則,共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133個、規劃環評2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備案系統備案項目349個。創新實施環評“打捆”審批,實現環評審批“一套材料、一次審批、一次批復”。四是積極開展生態示范創建。不斷完善生態示范創建機制,我市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12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1個,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個,省級生態鄉鎮28個(省級生態建制鄉鎮創建比例已達到100%),省級生態村50個,市級生態村332個。
2025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呈現“十四五”發展成果的關鍵之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圍繞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和打造生態強市的使命任務,加強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當好美麗新余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一是全面推進美麗新余建設工作。啟動編制“十五五”生態環境領域專項規劃,制定《美麗新余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工作要點》,明確2025年美麗新余建設的主要指標、主要任務,做好美麗新余建設重點項目清單的動態調整,持續開展“美麗細胞”建設。
二是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環境保護方面,督促新鋼公司加快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進度,2025年6月份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強化道路揚塵、運輸揚塵、建筑揚塵、工業堆場揚塵協同管控以及餐飲油煙巡查工作,持續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強化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排查整治。水環境保護方面,聚力推進鈐陽湖總磷控制與削減攻堅,推動實現環湖河流和入河排污口年度總磷削減目標,完成農村鄉鎮(含村級“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定界、立標。土壤環境保護方面,持續開展全市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監管工作,聚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三是扎實推動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扎實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針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指出問題以及116件交辦信訪件的整改,嚴格按照整改時限,加快推進問題整改,同時舉一反三,防止類似問題出現。進一步加快推進尚未完成整改銷號的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各類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確保取得實效。
四是切實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堅持“先評價、后建設”原則,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切實履行環境監管執法職能,健全網格化環境監管機制,不斷創新環境監管執法方式,加強執法監測聯動。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建立完善“預案、管理、支撐、預警”四位一體的環境風險和應急管理體系,強化“一廢一庫一品”環境風險管控,堅決防范突發生態環境事件。同時,不斷創新服務方式,筑牢服務意識,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以上就是今天的發布內容,希望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凝心聚力,共同推進美麗新余建設,為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新余篇章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