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教育體育局關于“高質量發展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
之‘十四五’教體事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謹代表新余市教育體育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新余教體事業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十四五”教體事業發展成就。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的悉心指導下,全市教體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體育為民惠民初心,深化教體融合,推動我市“十四五”教體事業發展目標總體達成,為“十五五”時期我市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成績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新”:
一、堅持立德樹人,五育融合邁上新臺階。我們堅持“五育并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目標,夯實育人功能。思政教育常抓常新。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大思政課”拓展育人新格局,推動“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創新開展新余本土“行走的思政課堂”活動。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全市有19所省級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素質教育亮點紛呈。少兒舞蹈在“小荷風采”全國展演中累計榮獲5項金獎,少兒體操連續十六年榮獲江西省青少年體操錦標賽團體總分第一名。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形成育人合力,渝水區入選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科學教育全域推進。全市共有4所國家級科學教育實驗校和1個國家級科學實驗區。厚植學生科學文化底蘊和鄉土情懷,創新打造“天工少年”科學教育品牌,編印并發放《天工開物文化學生讀物》7.4萬冊,實現全學段覆蓋。
二、優化資源配置,均衡發展實現新跨越。我們堅持公平與質量并重,以優質均衡為基本方向,完善政策舉措。普及普惠程度不斷提高。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5.5%,義務教育鞏固率維持在99.6%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6.1%。仙女湖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級督導評估已通過并上報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國家已認定通過,待公示。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全面落實學前教育免學費政策,惠及1.16萬名兒童。著力改善辦學條件,累計投入資金22.7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25個,新增學位4.23萬個。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393個,優化整合42所農村小規模學校。推動集團化辦學改革在城區學校先行先試,組建4個教育集團,進一步破解“擇校熱”。招生入學流程陽光便捷。全面推行網上招錄,“大數據助力中小學新生入學‘一次不跑’”項目獲智慧中國數字政府創新提名獎。保障隨遷子女100%就讀公辦學校。推行彈性入學,將部分小學入學年齡放寬至當年12月31日。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全面實行均衡編班,實施雙胞胎“捆綁編班”。在全省率先推行“長幼隨學”機制,切實減輕多孩家庭接送負擔。招生考試工作安全平穩,多次承擔省級教育考試試點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教育數字化縱深推進。新余市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規模化應用,義務教育“智慧作業”示范應用,校園和班級網絡全覆蓋,班級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教學數字資源全覆蓋,學情分析系統和高考改革平臺助力教育教學成績精準分析和新高考改革。
三、聚焦群眾關切,教育民生取得新成效。我們堅持把實事辦好,以群眾可及可感為工作導向,增進民生福祉。“小荷工程”暖童心。以關愛農村少年兒童為切入點,推行以膳食改善行動、免費熱水淋浴和免費洗衣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小荷工程”,累計惠及64所學校7.9萬名農村學生,入選中國基礎教育典型案例。“水花行動”強本領。以預防學生溺水為落腳點,全域開展“水花行動”免費游泳教育,累計培訓小學四年級學生8.137萬人,經驗做法被中央政研室刊介。“明亮行動”護明眸。以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為著力點,深入開展“明亮行動”,累計投入3048.92萬元改造教室燈光4908間,實現青少年學生近視率總體下降。“潤心行動”強心智。以促進未成年心理健康為出發點,大力推進“潤心行動”,新建了一套青少年身心健康數據服務系統,超九成中小學校建立了學生心理咨詢室,有效遏制了學生心理危機事件上升趨勢。“午托服務”優環境。著力辦好校園午托實事,1.6萬名學生享受到“午餐+午休+閱讀”午托服務。推進可躺式課桌椅進校園,累計配備9844套,讓學生午休更舒心。“食堂提質”筑安全。推動學校食堂提質增效,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實現了100%自營,“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100%覆蓋,努力讓校園餐成為“放心餐”。
四、豐富體育服務,全民健身煥發新活力。我們堅持協調發展,以多層次體育運動需求為創新驅動,拓展供給形式。全民健身網絡覆蓋城鄉。全市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1.1億元,建成全民健身中心3座、體育公園1座、多功能運動場40片、健身步道80公里、城鄉健身點1100余處,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全覆蓋,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達100%,群眾家門口健身需求得到有效滿足。2024年,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17平方米,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均居全省第一。競技體育根基持續夯實。構建全域青少年體育訓練網絡。目前全市在訓體育項目27個,注冊運動員3450人,專職教練員235人,累計向國家隊輸送運動員3人、向省隊輸送100余人(含試集訓隊員);建成國家體育后備人才基地1個、國家級體育傳統學校1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5所、省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5個。賽事活動品牌閃亮出新。精心打造“工BA”籃球賽、仙女湖馬拉松、環仙女湖自行車賽、分宜村舟等自主品牌賽事,“仙馬”獲中國田協A1+世界田聯標牌“雙認證”。賽事活動場次增長顯著,從2020年的107場激增至2025年的近300場,參與人數也從4萬人大幅攀升至15萬人,全民健身氛圍濃厚。
五、深化產教融合,服務效能得到新提升。我們堅持協同推進,以經濟發展需求為戰略支撐,發揮教體優勢。職業教育創優發展。新設新余職業技術學院,填補了市管公辦高職院校的空白。產教融合走向深入,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組建新余鋰電市域產教聯合體和鋼鐵、安全應急產教融合共同體,合作共建產業學院22個,3個被評為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培育項目。職業院校新設專業與省“1269”和市“6313”行動計劃適配占比達81%。全市有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等9個專業被立項為省一流專業、高水平專業和省特色專業群,爐外精煉等10門專業課程被評為省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出臺留余就業獎勵政策,每年推動超2000名學生到本地企事業單位頂崗實習。體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市體育產業總產值達95.56億元,體育企業及個體超3000家,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覆蓋體育產業分類中10個大類58個小類。重點打造高新區碳纖維體育制造產業園,現已入駐企業42家。仙女湖國際汽車文化產業園被體育總局、文化和旅游部認定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體育消費市場活力迸發。我市獲評首批“全國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全市人均體育消費支出超3300元,連續三年位居全省首位。通過數字賦能,自主研發上線了全省首個智慧體育消費服務平臺,打造13個“社區智慧健身房”,“平臺+社區”體育消費模式被國家工信部、國家體育總局評為2024年度智能體育典型案例。賽事經濟熱潮涌現,仙女湖馬拉松入選2024年江西省體育賽事經濟影響力評估前20名。“贛超聯賽”期間,新余賽區六輪主場比賽創造綜合經濟效益1.18億元,帶動城市旅游、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全面發展。
各位朋友,同志們!五載砥礪奮進,新余教體事業譜寫了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余市教育體育局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進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余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高質量發展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之‘十四五’教體事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答問口徑
1.“十四五”期間我市基礎教育在促進教育公平,優質教育資源配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效?
答: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目前,全市基礎教育學校299所,其中普通高中21所,初中22所,小學64所,幼兒園189所,特教學校2所,專門學校1所。全市基礎教育學生213686人,其中普通高中31227人,初中54505人,小學97625人,幼兒園29816人,特教學校441人,專門學校72人)。“十四五”期間,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建設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主要有四個方面成效:
一是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十四五”期間,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學前教育有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2025年9月,我市落實了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惠及幼兒1.16余萬人,截至目前,我市學前教育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67%,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5.5%。2024年,仙女湖區通過了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級督導評估。
二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十四五”期間,我市聚焦教育公平,著力推動優質資源均衡配置,將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到群眾“家門口”,讓每一位孩子都公平享有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截至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鞏固率維持在99.6%以上;公辦小學、初中就近劃片入學比例達到100%,隨遷子女100%安置在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貫徹落實陽光招生和均衡編班政策,2020年起全面推行義務教育學校網上報名招生,通過大數據信息比對自動生成錄取結果,杜絕人為擇校。2023年起所有小學、初中和九年一貫制學校起始年級新生按隨機編排的方式陽光分班。新生入學“擇校熱”“擇班熱”“擇師熱”按下了停止鍵。2025年,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長幼隨學”、雙胞胎“捆綁編班”等五項惠民服務,長幼隨學惠及581個多孩家庭,“捆綁編班”惠及370個雙胞胎家庭。
三是高中教育特色多樣發展。推進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達標,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指標,擴大優質普通高中覆蓋面;加大縣中幫扶力度,提升縣中辦學水平;全市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新余市第一中學獲批為全國十佳創新名校、全省德育示范校,新余市第四中學獲批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新余市第九中學獲批為江西省普通高中特色學校(體育),分宜縣職業技術學校列為全省綜合高中建設試點,2025年招生220人。
四是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十四五”期間,我市特殊教育實現了學段兩頭延伸,市特教學校開設了學前班和高中職教部。通過隨班就讀、特教學校就讀和送教上門等多種方式,一人一案、精準施策,解決殘疾兒童上學問題,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8.2%。進一步完善特教支撐服務體系,各級教研機構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教研員,各縣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實現市域內全覆蓋。
再次謝謝記者的提問。
2.請問“十四五”以來,新余市職業教育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績?
(由市教體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龔瑜回答)
感謝您的提問。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十四五”以來,我市職業教育始終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任務,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優化資源配置,在體系建設、專業布局、人才培養和就業促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效,為新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一、持續擴大優質資源,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目前,全市共有職業院校16所,涵蓋應用型本科1所、高職院校4所和中職學校11所。“十四五”期間新增院校3所,特別是2025年新余職業技術學院獲批招生,填補了我市市屬公辦高職院校的空白。在校生規模從2020年的7.5萬人增長到最高10.01萬人,增幅達33.47%,占全市總人口的8.3%,形成了“小地市辦大職教”的鮮明特色,為新余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注入人才紅利和創新動能。
二、緊密對接產業需求,不斷優化專業設置結構。
我們建立健全專業設置預警和動態調整機制,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2024年至2025年,新設專業與省市重點產業匹配度均超過80%。圍繞省“1269”和市“6313”行動計劃,重點建設了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5個高水平專業群和10門省級一流核心課程,專業結構持續優化,為我市鋰電新能源、鋼鐵等主導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積極搭建融合平臺,持續創新協同育人模式。
我們成功打造省級鋰電市域產教聯合體,以及鋼鐵、安全應急兩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共建有4個科教融匯平臺和17個實訓基地。全市累計建成產業學院22個,其中省級3個。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十四五”期間7所職業院校與40余家企業合作培養學徒5000余名。我市《現代學徒制“三元”參與的“新余模式”的十年實踐》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并入選教育部產教融合十大優秀案例。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累計為企業培訓技能人才2300余名,申請專利25項,合作開發課程13門。
四、著力促進本地就業,切實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我們通過訂單培養、市情教育等多種途徑,積極引導畢業生留余就業創業。2025年,留余就業畢業生達7797人,留余率為31.20%,較“十三五”末提升近15個百分點。每年組織超過2000名學生赴本地企事業單位頂崗實習,既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也有效緩解了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同時,面向社會重點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年均培訓超過3000人次,為提升勞動者技能、促進更充分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服務發展的辦學方向,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著力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服務水平,努力將新余打造成為在全國有影響力、在全省有示范效應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
謝謝大家!
3.近期,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體育產業在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加擴大。請問“十四五”以來,新余市在體育產業和體育消費方面取得了那些成果?
(由市教體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碧海回答)
答: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十四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高度重視下,我市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積極推動體育消費,成功獲評全國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逐步構建出體制機制成熟、供應多元高效、產業結構優化的體育產業發展體系,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新余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路徑,城市體育產業、體育消費、體育制造實現了新突破,取得了長足發展,為“十五五”體育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是體育主體規模持續擴大,體育制造發展勢頭強勁。“十四五”期間,全市體育產業總產值預期突破“百億元”大關,總產值增加近40億元,年均增長率20%以上,遠超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新增體育企業及個體戶1700余家,總規模超3000家,體育產業正逐步成為新余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特別是重點打造的碳纖維體育制造產業園,正快速形成高端體育制造產業鏈,已入駐體育制造企業42家,其中體育制造規上企業從4家增至13家,體育制造產品覆蓋體育產業分類中10個大類58個小類,并培育出2家省級體育領域“專精特新”企業、1家省級體育產業優秀單位、1家省級體育領域重點企業,產業園區聚集效應初顯、發展勢頭強勁,正瞄準“中部地區碳纖維體育制造高地”沖刺。二是體育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數字體育走在全省前列。
“十四五”期間,全市體育消費水平快速增長,體育消費總量突破40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達到3385.4元,人均消費金額、年均消費增速連續三年全省第一,體育消費發展樣板入選全國體育消費試點典型案例,在全國體育消費試點總結大會公布的11項數據,新余市6項指標全國排名第一,并作為試點城市代表之一在全國大會作典型發言。大力發展數字體育經濟,自主研發上線了全省首個智慧體育消費服務平臺,依托平臺精心打造了13個“社區智慧健身房”(現有會員超7萬人,接待人次152.87萬),“平臺+社區”體育消費模式被國家工信部、國家體育總局評為2024年度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平臺目前累計注冊用戶數超12萬人,入駐商家約700家,消費人次達5.63萬次,獲評2024年江西省體育消費新場景典型案例。三是體育產業發展碩果累累,體育多元融合亮點紛呈。“十四五”期間,全市體育產業發展碩果累累,成功舉辦全省首屆體育產業發展大會,獲評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1個(全省僅兩個)、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2個、省級戶外運動精品路線1條、體育消費新場景典型案例4個,城市體育產業發展案例被刊登至《中國體育報》全國推廣,成功入選全國體育產業工作優秀創新典型案例(全國8個,全省唯一)。體育場地建設成效顯著,全市新增3860個體育場地共111.74萬平方米,現總面積達378.61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17平方米居全省第一。體育彩票銷售穩步增長,彩票銷售額預期突破17億元。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