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余府辦發〔2020〕1號 2020年1月13日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
《新余市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此件主動公開)
新余市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國發〔2018〕3號)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贛府字〔2018〕50號)文件精神和要求,進一步加強我市質量認證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質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加快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時代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促進全面質量管理,不斷健全完善質量認證體系,推動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明顯增強,各類產品的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質量品牌。力爭到2022年,全市獲得各類有效認證證書數量達到1000張以上、獲證企業組織數量達到500家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推廣質量管理先進標準和方法
1.推廣先進質量管理工具。積極鼓勵和引導大中型制造業企業推廣運用卓越績效等國際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力爭到2022年,推廣率達到100%。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優勢,積極發揮國有企業“主力軍”作用,結合不同行業和企業組織特點,總結推廣質量管理先進行業及企業組織的成果和經驗,全面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藏熑螁挝?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新余海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2.開展學習應用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活動。各地各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結合行業特點,通過網絡學習、培訓講座、交流研討、媒體宣傳、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普及先進質量管理體系。鼓勵企業運用質量認證方式加強質量管理,推動先進質量管理標準、方法向工業、農業、服務業和社會治理等領域延伸。通過認證認可服務進園區等活動,積極邀請國家權威認證機構,每年在全市3個工業園區組織開展一次質量管理體系宣貫、培訓班。幫助更多企業組織了解、應用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藏熑螁挝?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新余海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3.優化政府質量治理方式。增強政府各部門質量意識,加強質量基礎建設,鼓勵政府職能部門大力推行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健全質量認證激勵機制,引導更多的企業組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服務型企業通過認證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信譽。推動在政府采購、行業管理、行政監管、社會治理等領域廣泛采信第三方認證結果,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切實抓好行業質量提升?!藏熑螁挝?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新余海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二)推動質量認證制度實施
4.進一步強化強制性產品認證工作。發揮強制性產品認證“保底線”作用,督促幫助企業依法開展強制性產品認證,力爭到2022年強制性產品認證獲證率達到100%;強化強制性產品認證入境驗證管理,推行強制性產品認證誠信示范企業便利化通關模式;根據企業管理水平和誠信狀況實施分類監管,引入“自我聲明”方式鼓勵企業加快提質升級,嚴守產品安全底線;建立健全獲證企業檔案,進一步完善強制性認證產品監管“日常巡查+專項抽查”制度,加大日常巡查頻次和專項檢查力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藏熑螁挝?市市場監管局、新余海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
5.進一步推動自愿性認證工作。發揮自愿性認證“拉高線”作用,引導企業積極開展節能、低碳、綠色、有機、物聯網等產品認證和質量、環境、能源、知識產權等管理體系認證,在醫療、教育養老、金融、電商等領域開展服務認證。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增加優質產品供給及服務供給。加大對質量認證獲證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將通過ISO9001、ISO14000認證作為開發區爭先創優綜合考核評價的加分項之一。力爭到2022年,低碳、節能獲證證書實現零的突破,綠色、有機等產品認證獲證證書數達到50張以上;質量、環境、能源、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獲證證書數分別達到500張、200張、2張、2張以上,服務認證獲證證書數達到2張以上?!藏熑螁挝?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新余海關、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6.加強質量認證示范區創建工作。發揮地方政府的管理職能,開展調查摸底、規劃培育和組織申報質量認證示范區創建工作。鼓勵具備條件的縣(區)積極申請創建江西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工作,力爭到2022年,全市獲江西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達到1個以上?!藏熑螁挝?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
(三)加強認證活動事中事后監管
7.探索有效的認證監管方式。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共享平臺,推行“互聯網+認證監管”模式,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要求,以專項監管檢查與日常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將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依法依規納入新余市“雙隨機、一公開”行政執法監督平臺和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大幅提高違法失信成本。根據不同領域風險程度及日常監管、投訴舉報等信息,實施分類管理,進一步提高認證監管的有效性?!藏熑螁挝?市市場監管局、新余海關、市司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8.健全和完善認證監管長效機制。加強認證監管執法能力建設,充實基層認證監管力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落實屬地化認證監管職責,形成上下有效聯動的三級認證監管體系。建立認證監管專家隊伍,為基層執法監管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和業務培訓。建立跨部門信息聯動響應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推動市場監管、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司法等部門對檢驗檢測機構和認證活動實施聯動監管,形成監管合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紐帶作用,強化行業自律和監督作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新余海關、市司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9.加大認證監管力度。加強對強制性產品認證獲證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重點開展食用農產品(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和獲證企業的專項檢查,嚴禁未獲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進入市場,嚴防假冒獲證的食用農產品(有機農產品)流入餐桌。加強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和獲證企業、產品的聯動監管,嚴厲打擊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公示非法從事檢驗檢測認證活動和偽造、冒用、買賣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等行為。嚴格落實從業機構對檢驗檢測認證結果的主體責任、及對產品質量的連帶責任,健全對參與檢驗檢測認證活動從業人員的全過程責任追究機制,落實“誰出證,誰負責;誰簽字,誰擔責”。〔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新余海關、市司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四)培育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
10.優化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行業發展環境。打破行業壟斷和行業壁壘,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投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營造各類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積極爭取國家權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新余設立辦事機構,為新余企業提供快捷、優質的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鼓勵各級政府對檢驗機構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整合,建立門類齊全、服務高效、核心競爭力較強的綜合檢驗檢測機構。力爭到2022年,全市獲國家實驗室認可的(CNAS)實驗室達到2家以上,獲省級資質認定(CMA)檢驗檢測機構達到60家以上?!藏熑螁挝?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行管委、新余海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11.提升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綜合服務能力。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和市場驅動,實現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主體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加快各級各類業務相同相近國有事業單位性質的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建立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影響力知名品牌和優勢機構。支持檢驗檢測關鍵技術研究,提升重點領域和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撐服務能力,培育一批技術有特長、服務有特色的專業化機構。力爭到2022年,全市國家級質檢中心達1家,省級質檢中心達1家。〔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新余海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統籌推進協調機制。在新余市質量強市領導小組下,設立新余市檢驗檢測認證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加強部門間的協調聯動,做好政策銜接、規劃引導和工作協調,建立日常監管與重大行動聯動機制、健全信息互享、監管互認、執法互動工作機制,共同推動本方案實施。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相應議事協調機構和工作機制,全面加強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藏熑螁挝?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新余海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二)加強政策支持,強化綜合保障。進一步加大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在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建設項目立項、融資、用地、保障能源供應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支持企業開展檢驗檢測認證共性技術研究,將符合條件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鼓勵企業推廣應用國際國內先進質量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積極申請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低碳、節能、環保、有機產品、服務性產品認證,對獲證企業進行獎勵。各地要積極開展質量認證示范區、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工作,對獲批獲證的地方政府進行表彰。各地要出臺購買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采信檢驗檢測認證結果的相關政策措施。〔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新余海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質量認證法律法規和政策,傳播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普及質量認證知識,傳播國際先進質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推行國際質量標準和管理體系。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及電子媒體開辟新余市獲證優秀企業、優質產品展示專欄,大力推廣使用獲得質量認證的產品及服務,合理引導生產消費,增強市場信心,激發質量提升動能,提高全社會質量意識和誠信意識,營造政府重視、企業關注、群眾關心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委宣傳部、新余海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四)加強督促檢查,實施考核評價。各級政府要將質量認證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和質量工作考核,確保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各地各部門要將質量認證工作作為實施質量強市(縣、區)戰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重要舉措,加大推進力度,強化督促檢查,抓好試點示范,以點帶面,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藏熑螁挝?各縣(區)政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