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一號)
——新余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順利完成
新余市統計局
新余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5年5月8日)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以及《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認真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余府字〔2023〕5號)要求,新余市開展了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23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23年度,普查對象涵蓋我市范圍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悉心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普查機構齊心協力,廣大普查人員辛勤努力,全市普查對象積極配合,新余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了實施方案制定、單位清查、普查登記、數據質量抽查、匯總評估等各項任務,形成較為完整的數據采集體系,為宏觀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按照“全市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組織實施原則,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規格為歷屆最高,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統計局,統籌部署我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在普查登記關鍵節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深入一線調研指導,市政府多次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普查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均成立普查機構,形成健全、嚴密、高效的普查指揮體系。各級政府全面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確保人員到位、經費到位、措施到位。參與普查工作的相關部門積極主動履職、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強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共同推動普查順利實施。
二、全面摸清家底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是在我國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開展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市2246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深入企業商戶、大街小巷,對我市范圍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抽取的個體經營戶,以及選中的投入產出調查單位逐一完成普查登記,根據普查對象的不同類別,相應采集其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財務狀況、生產經營、能源生產與消費、固定資產投資、研發活動、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和數字化轉型情況、數字經濟活動、投入產出情況等數據。通過此次普查,全面掌握了我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及效益,摸清了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掌握了國民經濟行業間的經濟聯系,客觀呈現了我市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新進展,為我市加快打造新型工業強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余篇章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統計信息支撐。
三、科學規范實施
按照“堅持質量標準、堅持統分結合、堅持手段創新、堅持協作共享、堅持依法普查”的基本原則,新余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經濟普查辦公室)認真總結以往普查經驗,優化普查方式方法,注重系統集成,突出改革創新,切實提升普查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在普查正式開展前,選取渝水區新鋼街道辦開展普查試點。試點地區積極探索、全面檢驗,為普查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之后,根據《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和《江西省實施方案》,制定了我市經濟普查實施方案,為普查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普查方法運用上,采用先單位清查后普查登記的模式,通過對我市范圍內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從事第二、三產業活動的個體經營戶進行“地毯式”清查,確保普查對象類型界定準確,普查單位不重不漏。單位清查結束后,對從事第二、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進行全面調查,對個體經營戶進行抽樣調查,對選中的投入產出調查單位同步開展投入產出調查。在技術手段方面,充分運用全國統一、集成高效、安全可靠的普查數據采集處理平臺,利用手持移動終端小程序采集基層普查數據,支持普查對象網絡自主填報,推進投入產出調查電子統計臺賬應用,提升普查人員管理與培訓信息化水平。此次普查整合優化了統計調查項目,改進了統計制度方法,加強了重點領域統計監測,進一步夯實了統計基礎,推動了統計現代化改革,向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統計工作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
四、確保數據質量
我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實行全過程數據質量控制。市經濟普查辦公室制定了《預防風險工作預案》,建立健全普查數據質量崗位責任制和問題追溯機制,嚴格開展統計執法檢查,層層壓實普查數據質量責任,保障普查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各級普查機構嚴格執行普查方案,選優配強普查人員,多措并舉開展培訓指導,確保基層普查人員嚴格按照普查流程、質量標準進行數據采集與審核。在普查過程中,實時監控數據采集、上報情況,堅持“即報即審”,及時消除差錯,開展監測分析,組織數據檢查與核查,逐級做好審核驗收,從源頭上保障數據質量。在清查階段,對渝水區、分宜縣主城區部分街道現場清查暗訪,有針對性地指導縣區查遺補漏。在普查登記階段,組織開展“數質追蹤”行動,對全市200余家普查對象進行登記情況核驗。在普查登記結束后,組織縣區普查機構對全市一縣三區全部普查小區開展數據質量檢查,積極配合省第五次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我市分宜縣雙林鎮2個普查小區開展事后質量抽查。為檢驗各地普查工作成效和數據質量,在普查關鍵節點,市經濟普查辦公室聯合市政府辦,先后兩輪對全部縣區調研督導。
總體來看,我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組織實施科學、規范、有序,普查全過程公開透明,全面摸清了我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能夠真實反映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達到了預期目標。普查結果顯示,2023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36435個,與2018年末(2018年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長29.7%,從業人員364183人,下降2.9%;個體經營戶66987個,從業人員108477人。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