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全市各地各部門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服務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一流發展環境,有效提振經營主體發展信心,激發經營主體發展活力。上半年,全市經營主體持續健康發展,態勢整體向好。
一、基本情況
(一)登記總量情況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實有各類經營主體122307戶,同比增長20.52%;資金總額4748.07億元,同比增長2.8%。全市三類經營主體總量分布情況為:
1.企業(包含內資非私營、私營、外資,下同):實有60083戶,同比增長28.04%;注冊資本(金)4594.59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內資企業(非私營)3409戶,注冊資本(金)985.04億元;私營企業56395戶,注冊資本(金)3347.06億元;外資企業279戶,注冊資本(金)262.49億元。
2.個體工商戶:實有60000戶,同比增長14.74%;資金總額92.92億元,同比增長13.57%。
3.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有2224戶,同比下降1.9%;出資總額60.45億元,同比下降4.18%。
表1: 2023年上半年全市經營主體總量分布 單位:戶、億元
|
年度 |
企業 |
個體工商戶 |
農民專業 合作社 |
經營主體 總計 |
||||
|
戶數 |
注冊資本(金) |
戶數 |
資金 總額 |
戶數 |
出資總額 |
戶數 |
資金 總額 |
|
|
2021年上半年 |
41128 |
4107.6 |
45922 |
72.39 |
2326 |
65.95 |
89149 |
4245.95 |
|
2022年上半年 |
46926 |
4473.83 |
52293 |
81.82 |
2267 |
63.09 |
101486 |
4618.74 |
|
2023年上半年 |
60083 |
4594.59 |
60000 |
92.92 |
2224 |
60.45 |
122307 |
4748.07 |
|
增長率 |
28.04% |
2.7% |
14.74% |
13.57% |
-1.9% |
-4.18% |
20.52% |
2.8% |
(二)新登記情況
上半年,全市共新登記各類經營主體18317戶,同比增長 42.09%;新登記資金總額 182億元,同比增長56.06%。全市三類經營主體的新登記情況如下:
1.新登記企業 10618 戶,同比增長61.07%;新增注冊資本(金)870.01億元,同比增長115.19%。其中,內資企業(非私營)190戶,注冊資本(金)15.52億元;私營企業10423戶,注冊資本(金)153.97億元;外資企業5戶,注冊資本(金)0.52億元。
2.新登記個體工商戶7621戶,同比增長22.05 %;新增資金總額11.35億元,同比增長26.96%。
3.新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78戶,同比增長41.82%;新增出資總額1.11億元,同比增長15.63%。
表2: 2023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記經營主體分布 單位:戶、億元
|
年度 |
企業 |
個體工商戶 |
農民專業 合作社 |
經營主體 總計 |
||||
|
戶數 |
注冊資本(金) |
戶數 |
資金 總額 |
戶數 |
出資 總額 |
戶數 |
資金 總額 |
|
|
2021年上半年 |
4919 |
185.36 |
4174 |
7.25 |
64 |
0.96 |
9157 |
193.61 |
|
2022年上半年 |
6592 |
404.29 |
6244 |
8.94 |
55 |
0.96 |
12891 |
414.19 |
|
2023年上半年 |
10618 |
870.01 |
7621 |
11.35 |
78 |
1.11 |
18317 |
882.47 |
|
增長率 |
61.07% |
115.19% |
22.05% |
26.96% |
41.82% |
15.63% |
42.09% |
53.06% |
(三)注銷登記情況
上半年,全市共注銷各類經營主體5828戶,同比降低8.36%,其中企業2386戶、個體工商戶3437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零注銷。
二、發展特點
(一)經營主體規模擴大,總量屢創新高。截至6月底,全市各類經營主體總戶數達122307戶,較2021年、2022年同期分別增長37.19%、20.52%。在三年疫情給經營主體帶來諸多挑戰的形勢下,我市經營主體不減反增,逆勢增長,總量屢創新高,反映出我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大眾創業熱情得到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持續釋放。
(二)民營經濟蹄疾步穩,呈現發展活力。近年來,我市不遺余力搭臺子、想法子、給路子,加快落實惠企政策,讓民營企業充分享受到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創業熱情大大激發,呈現“拔節向上”的發展活力,繪出發展壯大的新圖景。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民營經濟經營主體18044戶,占全市新增經營主體的98.5%,同比增長43.87%,展現十足發展韌性,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類型行業分布優化,企業擔當主力。隨著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企業可持續發展潛力大、抗風險能力強、政策普惠程度深、全面深化“一照通辦”改革的優勢凸顯,企業加快增長,活力顯著增強。
從新增經營主體類型分布情況看,全市上半年新登記企業 10618戶,同比增長61.07%;新登記個體工商戶7621戶,同比增長22.05 %。企業領航發展,成為創業主力,數量快速增長,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從新增經營主體行業分布情況看,批發零售業數量仍居首位,該行業新增經營主體12883戶,占新增總戶數的70.33%;第二位是住宿和餐飲業,該行業新增經營主體1057戶,占總戶數的5.77%;第三位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該行業新增經營主體913戶,占總戶數的4.98%。這表明,隨著經營消費需求的持續釋放,我市接觸型聚集型行業回升明顯,保持較快增長。

(四)經營主體退出銳減,實現“量質齊升”。全市共注銷各類經營主體5828戶,其中企業2391戶、個體工商戶3437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零注銷。注銷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注銷總戶數明顯減少,全市經營主體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得到穩步增強,生命發展周期延長,新注冊企業三年存活率超70%,實現“量質齊升”,持續向好發展。
(五)產業結構趨于固化,三產不斷做強。今年上半年,全市三大產業新登記經營主體分別為353戶、1069戶、16817戶,占比分別為1.93%、5.84%、91.81%。截至6月底,全市實有經營主體在三大產業的分布分別為3922戶、12420戶、103741戶,占比分別為3.21%、10.15%、84.82%。從產業發展速度來看,第三產業仍占據主導地位,是我市經營主體的投資重點和熱點。第三產業的發展壯大,為全市經濟穩健發展、促進就業提供了支撐、奠定了基礎。

三、存在問題
(一)民營經濟仍需提質增效。民營經濟發展仍然存在龍頭企業偏少、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仍處于相對落后階段,主要集中在一些投資少、技術簡單、便于進入的行業。比如萬商紅新履小鎮,雖持續發展形成規模,鞋企數量眾多,但大都是中小型鞋企,缺龍頭企業示范帶動,創自主品牌,提產業檔次,轉型升級進程偏慢、任重道遠。
(二)營商環境仍需持續優化。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實現大提升,但與省內外先進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方面,公共管理和服務辦事流程仍然存在“拖、慢、散”的情況;招工難、留工難、貸款難等現象仍然存在。上半年,受國內外市場需求偏弱等不利因素影響,經營主體面臨訂單減少、利潤降低、發展困難等問題。
(三)事中事后監管面臨壓力。準入門檻降低,大量經營主體進入市場,給事中事后監管帶來挑戰。比如,我市推行住所登記承諾制后,新設立登記企業尤其是電商企業猛增,但出現住所虛假登記、企業頻頻失聯等失信現象,今年來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就多達3513戶。
四、幾點建議
(一)聚焦“第三產業”,多措并舉穩增長。在行業分布上,第三產業依然是“主力軍”。要針對性地實施更加精準有力的消費刺激政策,進一步推動消費券、消費補貼等鼓勵消費的手段,積極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開發消費新場景、新體驗,吸引線上流量轉化線下客流。
(二)聚焦“民營經濟”,不遺余力促壯大。調查顯示,63.1%的中小微經營主體反映遭遇“訂單荒”問題,43.2%的小微經營主體利潤出現下降,迫切需要圍繞各類經營主體需求精準施策,幫助解難題、渡難關、復元氣、增活力。要落實中央新出臺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新31條”,全面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破解融資獲取難、審批辦事難、賬款回收難、人才引留難、訂單荒等問題,將新余打造為民營經濟發展高地、投資寶地、創業福地。
(三)聚焦“無事不擾”,“一業一查”強監管。推行“一業一查一碼”監管新模式,對同一行業涉及多個部門抽查事項進行整合,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按照“雙隨機、一公開”方式,發起一次聯合檢查,進一步規范監管行為,避免多頭重復執法檢查。運用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對不同的信用等級進行差異化監管,使得低風險企業“無事不擾”比例達100%,提升抽查精準性、問題發現率,使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新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3年8月7日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