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市市場監管局召開全市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繼勇介紹了近年來全市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情況,黨組成員、副局長付磊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發布會介紹,全市市場監管系統持續加大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力度,按照“強監管、保安全、促發展”工作思路,夯實監管基礎,壓實四方責任,特種設備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一是制度創新系統施治,長效常治固本清源。以省委、省政府“1+7”政策體系為戰略坐標系,形成以特種設備安全二十條措施為引領的“1+13”標準化制度矩陣。對企業推行“一企三員”“三個一”制度,對監管人員推行“五個一”制度。制定“問題瓶”聯合執法工作方案,查辦跨區域違法經營、充裝案件3起,扣押問題氣瓶140只。發出有獎征集違法違規行為線索通告,移送交警查辦叉車違規上路行為10起。聯合市文廣旅局推行大型游樂設施“日試坐、周試坐、月試坐”制度,試坐達9000余次。指導企業建立安全明白卡、管理手冊、工作指導手冊、風險辨識清單、隱患排查清單“一卡兩冊兩清單”,提升自管能力。二是責任壓實網格聯動,協同共治明責篤行。首創“三落實、三個一、兩有證、兩檢驗、兩臺賬”33222管理要求,督促企業全覆蓋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配齊安全總監、安全員,共3200余人。充分發揮特專委辦公室統籌、協調、考核、督導作用,聯合成員單位排查醫院滅菌器、小區電梯、筷子加工廠小鍋爐等安全隱患,發現和整改隱患700余條。運用考核、督導及“三書一函”,發出相關文書11份,推動屬地責任落地。三是靶向監管精準施策,動態管控守牢底線。推動全市25家電梯維保公司和11家檢測機構組建電梯行業協會,引領維保、檢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電梯安全更有保障。積極推動轄區內7家液化石油氣瓶充裝單位及4家工業氣瓶充裝單位全面規范經營行為。通過規范充裝操作流程、公平競爭、信息化手段等措施,從源頭消除風險隱患。連續三年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安全員進行輪訓,共開展培訓班50期、5400余人次,培訓監管干部530余人次。開展特種設備應急演練43次,發放宣傳資料8萬余份。始終以“零容忍”態度,保持高壓嚴管態勢,聚焦電梯、叉車、起重機械、大型游樂設施等重點設備領域,從嚴從重打擊各類違法行為。近年來,累計查處各類特種設備違法案件達119起,公開曝光典型案例22批次。四是數智驅動風險洞察,智能預警智護平安。建設氣瓶質量安全追溯平臺,16家氣瓶充裝單位、34萬只氣瓶實現“陽光充裝”“AI預警”,掃碼可查,超期未檢瓶、報廢瓶動態清零。開發電梯應急處置平臺,建立“一鍵救援、兩方響應、三級保障”應急救援體系,打造電梯困人“12分鐘應急救援圈”。全面開啟電梯智慧化維保人臉識別,杜絕虛假維保、紙面維保。開發數智叉車管理平臺,已為500余輛叉車裝上實時監管和報警設備,解決無證駕駛、分心駕駛問題,叉車安全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市將重點推進三項工作,堅決筑牢特種設備安全防線。一是進一步壓緊壓實四方責任。以落實省“1+7”政策文件體系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二十條為抓手,落實落細“一企三員”“三個一”“五個一”制度,強化交叉檢查、專項整治、聯合執法,著力壓實企業主體、行業主管、屬地監管、部門監管“四方責任”。二是進一步抓好薄弱環節監管。針對雜物電梯、叉車等薄弱環節,進一步下沉力量,調動成員單位、基層市市場監管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橫向到底、縱向到邊開展全覆蓋排查,對漏登的補登、漏管的嚴管,及時消除隱患,確保特種設備定檢率達100%。三是進一步強化智慧監管運用。充分運用智慧監管手段,持續用好和完善氣瓶、電梯、場車智慧監管平臺,探索起重機自動化試點工作,著力提高監管質效。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