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已至,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為豐富人民群眾國慶節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新余市博物館特推出館藏革命文物線上展。希望廣大群眾能夠深入了解珍貴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先輩們走過的艱難曲折歷程和取得的成績,傳承“忠誠、愛國、奮斗”的家國情懷。
1.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部“熊詩春先生收信封”

尺寸:縱長17.6厘米 橫寬9.1厘米
完殘狀況:殘缺,字跡不清、折痕、磨損嚴重。
文物簡介:此文物于2007年10月9日由新余市博物館收藏。信封內容:探交江西新喻縣九戰區前囗囗司令部十九集團軍縂部副囗囗囗服務員囗漢轉交熊詩春先生收等字跡。從不清晰的郵戳可以看出信件是由湖南衡陽寄往江西新喻,并有綠色的帶有孫中山頭像的五分郵票。1939年4月國民黨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總司令部駐扎在新喻縣珠珊周家村。收信人熊詩春當時為十九集團軍人員,職務雖不詳,但此信仍是新余抗戰文物的重要見證。
2.1933年新喻縣東路區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頒給李發根的布質紅軍家屬證

尺寸:縱長15厘米 橫寬9厘米
完殘狀況:證件上半部殘缺,布質泛黃、字跡模糊。
簡介:此文物于1993年10月8日由新余市渝水區東邊鄉山田村委草坪上村老紅軍李發根捐給新余市博物館。李發根老人稱,曾有人出高價買他的紅軍家屬證,但他堅持要捐給政府,因為對他們家來講,這是一份榮譽,更是歷史的見證。家屬證手工縫制在一塊紅布上,模糊的字跡顯示的內容為:茲有李發根家六人生產兩人現在紅軍部隊服務享受紅軍優待條例特給證書為據新峽縣東路區蘇維埃執行委員會 公歷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六日給。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后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1930年5月在新余良山鎮上木元村成立新喻縣蘇維埃政府,下轄東、西、南三區。1932年3月,新喻、峽江兩縣蘇維埃政府合并,成立新峽縣蘇維埃政府,設水口、豐城、東路、姚泗四個區。家屬證的發現,表明蘇區重視優待紅軍及紅軍家屬,給他們頒發優待證,在土地分配等方面獲得優待,為鞏固蘇區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贛革命戰爭公債壹圓券


尺寸:縱長6.7厘米 橫寬11.8厘米
完殘狀況:券面磨損
簡介:此件文物于1985年11月30日由新余市博物館收藏。此債券正面字樣顯示面值壹圓、字第號為044221、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贛省革命戰爭公債券、公歷一九三三年七月、財政部長譚余保。背面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贛省蘇發行第二期革命戰爭短期公債條例10條,主要介紹發行債券的目的、債券總額、利率、面額、計息方式、衍生作用及損毀債券的定罪方式和債券的施行時間等。
4.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新喻西區紅色警衛連連部收據

尺寸:縱長31厘米 橫寬9.2厘米
完殘狀況:磨損,有折痕。
簡介:此件文物于1985年11月30日由新余市博物館收藏。收據內容:今收到崇山村曠長云仝志來送米六斗正以後向水口區政府訖數為盼囗赤禮之等字樣,新喻西區紅色警衛連連部印章以及政委周衞生私印。其中新喻西區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在1930年5月在新余良山鎮上木元村成立新喻縣蘇維埃政府所下轄東、西、南三區之一的西區。值得一提的是“赤禮”二字與我們書信的“敬禮”一樣是禮貌用語,但它賦予了革命的顏色,紅色的敬禮,親切、鮮艷,充滿了革命的豪情。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