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大數據產業鏈鏈長制有關單位:
為落實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6313”行動計劃,做好2024年全市大數據產業鏈鏈長制工作,現將《新余市大數據產業鏈鏈長制2024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新余市大數據產業鏈鏈長制工作辦公室
2024年3月8日
新余市大數據產業鏈鏈長制2024年工作要點
深入貫徹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6313”行動計劃,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新型工業強市決策部署,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以扎實開展“大抓落實年”活動為契機,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加快推進我市大數據產業升級,做優做強我市數字經濟,構建富有新余特色優勢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力爭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達300億元,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新型工業城市新篇章提供強大動能。
一、加強政策有效供給
1.常態化開展大數據產業鏈調研、座談,及時了解和掌握產業鏈企業生產運營、市場銷售、重大項目、重點平臺、關鍵共性技術、制約瓶頸、對外合作等發展動態信息,摸清大數據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更新完善“四圖”“五清單”,研究提出全市大數據產業鏈未來發展提升方向。(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大數據產業鏈各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2.進一步梳理國家、省、市各項惠企政策,修改完善《新余市支持京東等龍頭企業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三十條措施》,加快推動中央、省、市相關大數據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在我市落地落實。(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3.落實《新余市市級數字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組織做好專項資金審核發放工作,引導撬動更多資金資源助力大數據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等)
4.大力推廣使用“贛服通”,豐富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等應用場景,提升“惠企通”平臺服務成效,實現惠企政策“免申兌”“零跑腿”,持續優化大數據企業政務服務環境。(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中心、市大數據中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5.組織2024年度省數字經濟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大數據示范企業申報工作,對重點大數據產業項目進行扶持。(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發改委,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二、強化技術創新驅動
6.積極組織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級數字創新平臺。(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7.發揮科技專項資金引導激勵作用,實施一批新余市科技計劃項目,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開展科技研發或學術研究,支持大數據企業開展技術研發與攻關,解決制約我市某一行業、領域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力爭形成一批具有國家級或行業級領先地位的技術成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各高校等)
三、打造數據產業集群
8.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5G基站建設,加快5G網絡深度覆蓋。持續推廣“雙千兆”網絡應用,打造“千兆城市”。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夯實數字產業集群發展底座。(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通發辦,各通信運營商,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9.持續推動新余數字產業園、京東(新余)數字經濟產業園、分宜縣光電信息產業集聚區、新余高新區數字經濟集聚區4個省數字經濟集聚區建設,支持和引導各縣區加快新宜吉合作示范區“信創+智慧”產業園、分宜縣電子商務創業智慧產業園、新余經濟開發區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園等各具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建設。(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10.鼓勵產業集群圍繞數字技術服務商、軟件開發商、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進行生態共建,促進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融合發展,推動資源要素對內整合和外部鏈接,打造高效協同、跨界融合的數字產業集群網絡。(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大數據中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四、重點項目落地見效
11.建立數字經濟重點項目、新基建項目庫,實行臺賬式管理、跟蹤式服務。對納入省級項目儲備庫的重大項目,積極支持申報列入省大中型項目、省重點建設項目。(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發改委,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12.積極落實市政府與京東、華為、百度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戰略合作協議,持續深化與京東集團“1+4+N”的戰略合作理念,持續推進京東5G智慧物流產業園、3C智能制造產業園、京東客服中心等重點項目及新簽約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13.組織條件成熟、符合投向的大數據產業項目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大數據產業鏈各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14.支持浩源數科、捷展科技等本土智慧管網智能傳感器、智慧電力傳感器生產企業,引導企業完善供應鏈體系,申報智慧工廠、數字技術應用場景等。(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大數據中心、市數投、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五、推進智改數轉網聯
15.謀劃出臺符合我市實際的數字化轉型新政策,從數字化診斷服務、典型示范標桿引領、數字化普及行動等方面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16.創建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遴選一批優秀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由縣(區)組織實施,為200家規上企業免費開展數字化診斷服務、免費提供數字化轉型方案。(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數投公司,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17.持續開展“企業上云上平臺”專項行動,鼓勵中小企業使用工業控制軟件、基礎云服務、云化工業APP等,引導企業有序推進工業設備和核心業務上云上平臺。(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18.積極推進渝水區、高新區開展鋼鐵、鋰電“產業大腦”建設,支持產業鏈“鏈主”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建設綜合型和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力爭建成1-2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大數據中心、市數投公司、渝水區、高新區等)
六、培育壯大平臺企業。
19.扶持壯大美天云健康、菜東家、金利達、咕鴿體育等本地物聯網+養老、互聯網+農業、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體等平臺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大數據中心、市商務局、市文廣新旅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20.依托京東5G智慧物流產業園,引進京東零售生態鏈企業,推動、引導各縣區加快建設具有本地產業特色的線下跨境電商產業園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大數據中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21.積極培育研發設計、供應鏈物流、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平臺企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七、開展產業招商對接
22.發揮新余數字產業園、京東(新余)數字經濟產業園、分宜縣光電信息產業集聚區、新宜吉智慧+信創產業園等主陣地作用,推動引進一批數字經濟產業項目。(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產業鏈各成員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23.依托鏈主企業自身發展優勢,開展產業鏈上下游招商,精準定位產業鏈招商目標企業,持續加大全產業鏈項目招引力度,吸引關聯配套企業落戶建設。(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產業鏈各成員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24.市大數據產業鏈各成員單位緊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數字經濟活躍度高、溢出效應明顯的地區,將準頭部、準獨角獸企業總部作為招商重點,開展數字經濟招商對接,完成市大數據產業鏈招商任務。(責任單位:大數據產業鏈各成員單位、市商務局、市大數據中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25.舉辦2場以上數字經濟招商推介會,力爭招引一批投資規模大、示范帶動強的重大項目,蓄勢賦能推動發展。(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大數據產業鏈各成員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八、招引培育產業人才
26.征集我市大數據產業人才崗位需求,列入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并發布,根據人才需求開展赴外引才活動。(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27.組織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培養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緊缺人才。(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市大數據中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28.開展數字經濟優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評選,遴選支持一批優秀人才團隊項目。(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市大數據中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九、加強要素支持保障
29.持續開展金融“活水潤余”行動,充分運用市發改委“信易貸”平臺、市數投公司“大數據+普惠金融”平臺,加強與大數據企業的對接力度,協調解決企業融資存在的困難,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發改委、市數投公司等)
30.加強各級財政預算與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銜接和保障,發揮政府采購政策作用,推動大數據產業創新產品和服務率先在政務領域應用。(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大數據中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31.加強網絡安全企業培育扶持,嘗試開展網絡安全保險服務,完善網絡安全風險管理體系,推動大數據企業提升網絡安全意識,強化網絡安全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市公安局、市工信局等)
十、完善工作推進機制
32.優化大數據產業鏈“雙鏈”共建工作推進機制,督促各成員單位、各縣區根據崗位調整和分工變化及時調整分工安排。(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大數據產業鏈各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33.建立問題協調辦理機制,健全大數據企業問題收集、交辦督辦、跟蹤問效機制,形成問題辦理銷號閉環管理,常態化協調解決大數據產業鏈發展問題。(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大數據產業鏈各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