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技小院名單公布,江西渝水中藥材科技小院成功入選國家級科技小院,標志著該區在科技賦能林業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邁出了新步伐。
科技小院搭平臺,破解種植“老難題”
江西渝水中藥材科技小院作為技術推廣平臺,通過與省林科院等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將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融入鄉村振興實踐,在推動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該科技小院已成功舉辦渝水區中藥材種植培訓班,吸引了近百名中藥材種植戶踴躍參加,有效傳播了中藥材種植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并將“水肥一體化系統”等科學種植技術直接對接林農,解決傳統種植效率低、品質不穩定等問題,形成“科研—推廣—應用”閉環。“專家結合多年科研成果和山間地頭實踐經驗,通過案例講解、互動問答等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種植技術要點,收獲滿滿。”參加培訓班的種植戶敖先生如是說。
“基地+農戶”促融合,閑置林地變“金山”
在渝水區南安鄉,“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在這里落地生根。江西景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現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800余畝,在科技小院指導下,科學化種植技術與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協同發力,不僅讓江桅子、吳茱萸、蔓荊子等森林藥材產量和品質有了保障,更帶動當地100余名林農就業,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2024年,僅在該種植基地務工,周邊村民可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昔日閑置的林地,如今成了“香餑餑”。
“我們公司計劃再流轉300余畝林地,擴大種植規模,將產業延伸至周邊鄉鎮。未來產業可拓寬至中藥材加工、生態觀光等領域,提升價值鏈。”談及下一步發展,江西景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廖紹文信心滿滿。
“林長+產業”強保障,構建綠色發展閉環
科技小院與屬地政府、企業緊密聯動,構建起“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既是林業產業現代化的“技術轉換器”,更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催化劑”。
以此為契機,渝水區積極探索“林長+產業”機制,持續深化林改舉措,一方面,積極開展林業產業科技推廣,指導林企、林農提升資源效能,發展復合經營;另一方面,提供林地流轉、技術指導、產業配套等“一條龍”服務,全方位優化林業產業發展環境。通過科技賦能傳統林業,渝水區激活了“沉睡”的林地資源,推動其轉化為可量化的發展資本,構建可持續的綠色經濟循環,為全市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的樣本。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