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抗旱工作早謀劃、早準備、早落實
7月10日以來,全市降水明顯偏少,較歷年同期偏少 5.4成;平均氣溫較歷年同期偏高 1.6℃,列歷史同期第 3高位。全市已出現輕度氣象干旱,據7月30日統計,全市因旱受災人口4.94萬人,受旱面積7.32萬畝,其中農作物受災面積7.25萬畝,農作物絕收面積0.01萬畝,受災作物主要是無灌溉設施的山地西瓜、果樹或高岸農田的水稻蔬菜等,直接經濟損失3747.5萬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市目前大旱無大災,源于抗旱工作做到了早謀劃、早準備、早落實。
1.強化會商研判。6月21日,在全省一些地市還在抗洪搶險之時,我市就會商分析了我市后期天氣趨勢,提出了防汛抗旱兩手抓,在確保水庫安全的前提下多蓄水。7月20日,市防指又及時會商研判了前期高溫少雨天氣形勢和后期干旱趨勢,安排部署了防旱抗旱各項工作。并及時印發了二個文件,要求各縣(區)政府和氣象、水文、農業、水利、應急、消防、電力、商務等部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履行抗旱職責,全力做好抗旱減災和信息報送工作。


2.強化了應急準備。我市灌溉水源充足,“雙搶”過后全市各類水庫蓄水比歷年同期偏多4%。8月1日實施了人工增雨作業,發射火箭彈2枚,在一定范圍內產生了有效降雨。渝水區應急局向鄉鎮分發了70套抗旱設備,價值20余萬元。各鄉鎮組織群眾清淤渠道,實行“一把鋤頭放水”,維修各類抗旱機具,積極開展抗旱自救。據統計,全市已投入抗旱資金1029.4萬元、勞力1.2萬人、抗旱設備1390臺套。


3.強化了督導檢查。8月2-3日,市防辦根據收集匯總的抗旱信息,對高新區馬洪辦、渝水區羅坊鎮等重點旱區進行了抗旱督導。實地督促各地做好計劃用水、科學抗旱各項工作,總結報道了鄉村抗旱減災的典型經驗。


據氣象預測,8月份我市平均氣溫比同期偏高1 ℃左右,高溫日數偏多,降水偏少1-2成,干旱將進一步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防指的具體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加強旱情會商研判,強化抗旱督導調度,動員各方力量全力做好抗旱工作,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確保城鄉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干旱損失。
(市應急局 廖禹)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