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總結
2024年,在省防災救災減災委員會的精心指導下,新余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防汛抗旱決策部署,積極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的工作要求,積極應對出現的汛情、旱情,較好的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我市防汛抗旱目標任務。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防汛抗旱災情特點
(一)雨情。今年以來(1月1日至9月30日)我市平均降水量為1430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0.9%,比去年同期偏多1.7%,
先后出現強降雨8次、致災性強降雨3次。主汛期(4月1日-6月30日)平均降水量為982.1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多8%,比去年同期偏多30%;后汛期(7月1日-9月30日)平均降雨量為204.8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45%,比去年同期偏少38.9%。
(二)水情。受強降雨影響,6月25日16時江口水庫左右岸溢洪道開5孔閘門泄洪,袁河干流主要站點水位均超警戒水位,新余水位站最高水位45.52米(6月26日13時25分),超警戒水位0.52米。羅坊鎮陂下站最高水位37.04米(6月26日21時4分),超警戒水位1.04米。目前,全市水庫(山塘)蓄水總量4.4億立方米,蓄滿率68%,較常年同期偏多7%。
(三)災情。今年共出現三次致災性強降水過程,全市因洪澇災害造成70491人受災,其中緊急避險轉移56人,緊急轉移安置4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049.2公頃,直接經濟損失6386.4萬元。
二、亮點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強化政治引領,在全面筑牢安全責任上持續用力。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先后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救災減災的重要論述8次。針對我市今年主汛期降雨偏多、旱澇并存的復雜形勢,緊緊圍繞“一個中心、三個重點、五個確保”的防汛總目標和抗旱保民生的基本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就防汛抗旱工作作出批示,并主持召開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會,部署推動防汛抗旱工作,同時多次赴一線調研督導。市政府分管領導、市防指指揮長經常組織相關部門會商研判形勢、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其他市委、市政府領導也多次分赴各自包片縣區檢查督導防汛抗旱工作。
(二)強化工作機制,在全面落實安全措施上持續用力。
一是健全指揮決策體系。提前調整了防汛抗旱指揮部組成人員,制定印發2024年工作要點、市防辦工作細則等文件,建立了有效的防汛抗旱工作機制。二是強化分工協作。召開市直防汛掛點包片單位聯席會議,全面落實市領導防汛包片和市防指成員單位防汛分工責任制,形成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分工協作的防汛工作機制。三是壓緊壓實責任。層層下達防汛目標任務書,公示市重點水利工程防汛責任人,調整落實了全市327座小(2)型以上水庫、2293座注冊小山塘防汛責任人以及其他涉水工程責任人,更新縣-鄉-村-組-戶五級山洪災害防御責任人500余人。
(三)強化隱患排查,在全面消除隱患風險上持續用力。
按照“橫向道邊、縱向到底”“縣級自查、部門排查、市級核查”的原則,對327座水庫、39座堤防、5座中型以上水閘、366座重點山塘以及8座在建涉水工程進行了全面排查,督促各地各工程單位逐座編制完善工程度汛方案、搶險應對預案。對排查發現的66處安全隱患,實行動態跟蹤整改,同時2次開展“回頭看”確保工程安全度汛。“端午水”期間,18個包片單位和62個掛點幫扶單位深入一線督查檢查隱患排查整改工作。截至目前,66處防汛安全隱患已完成整改65處,剩余1處計劃年底前完成整改。
(四)強化應急準備,在全面提升應對能力上持續用力。
一是強化防汛應急準備。全市共集中儲備各項防汛抗旱物資、器材價值達1769.19萬元。市、縣、鄉、村四級建立了搶險救援隊伍共50支、2300余人。二是強化預案編制演練。全市39個鄉鎮、503個行政村(社區)修訂完善了簡明化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各級應急系統共開展業務培訓13次,參加培訓人數累計317人次,累計開展演練21次,參演1287人次。4月28日市防指聯合渝水區防指舉辦了抗洪搶險綜合應急演練,有效提升了市縣兩級洪澇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三是加強智慧防汛體系建設。全市39個鄉鎮(辦)均安裝了“云盾”氣象預警機,強化強降水“631”風險預報預警。三是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市防指先后召開9次防汛抗旱會商會,啟動防汛預警響應6次、防汛四級應急響應1次,做好了強降雨的防范應對。四是積極落實防抗旱措施。提前摸排2089口抗旱井運行管理情況,投入561萬元修復水毀水利工程,累計清淤疏浚灌溉溝渠33267米,實施人工增雨作業3次、發射增雨火箭彈6枚,防旱抗旱工作落到實處。五是強化應急處置。累計投入防汛搶險救援力量9819人次,出動機械設備236臺套、救援舟艇9艘,消耗土方8000方、編織袋1.3萬條,消耗物資總價值108.2萬元,處置堤防水庫險情6處,減淹人口1.36萬人、減淹面積22平方公里。6月26日晚上,仙女湖區專業森林消防大隊提前組織19名群眾轉移,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三、存在問題和建議
(一)存在問題
1.信息上傳下達不暢通。目前部分山塘或山洪地質災害防汛責任人沒有智能手機或平時不關注手機信息,部分防汛責任人在城內務工或居住,導致預警預報信息傳遞不及時。
2.應急保障能力存在短板。市、縣(區)、鄉鎮特別是工程管理單位,防汛抗旱物資器材儲備品種少、數量不足,部分鄉鎮預警廣播喇叭等缺少管護經費不能正常運用。
3.基層防汛抗旱力量薄弱。縣區、鄉鎮防汛抗旱人員調整變化較大,專業力量缺乏、人員老化、結構不合理,具有搶險實戰經驗的同志逐年減少,且身兼數職的情況普遍存在,導致部分防汛抗旱工作完成效率、質量不高。
(二)工作建議
1.思想上要警鐘長鳴。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減災救災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堅決扛牢防汛抗旱工作政治責任。二是層層傳導壓力。督促各級將防汛責任傳導到各工程管理單位、各防汛責任人,特別是山塘水庫巡查責任人和山洪災害包保責任人,擰緊防汛安全責任鏈條。
2.措施上要科學高效。一是對上加強請示匯報。爭取上級防指和本級政府領導的重視,請求解決防汛抗旱工作中人、財、物的實際困難。二是對下狠抓督導檢查。通過定期不定期聘請專家督導的方式,加大實地檢查督導頻次和力度,做到問題不解決、督導不停歇。
3.行動上要主動作為。一是持續做好災害性天氣防范應對。持續跟蹤天氣變化,精準發布預報預警和風險提示,做好強降雨防范應對。二是做好抗旱準備。謀劃部署蓄水防旱工作,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強化節約用水管理,確保蓄好水、管好水、用好水。三是提前謀劃低溫雨雪冰凍防范工作。抓好重點區域應對積雪、凍雨、結冰、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防御準備。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