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項目 |
實施標準 |
服務時間地點 |
承辦單位 |
|
一、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
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市、縣各級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分別不少于60、48小時;各級文化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42小時;博物館、美術館不少于48小時,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不少于28小時。雙休日不得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學校寒暑假期間,應當適當延長開放時間。 |
全年,全市范圍 |
文廣新旅局 |
|
二、送戲曲下鄉 |
根據群眾實際需求,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年購買市、縣院團公益性送戲下鄉演出,每個鄉鎮不少于4場,每個農林墾殖場不少于3場,且每場演出時間不少于1.5小時。 |
全年,全市范圍 |
文廣新旅局 |
|
三、收聽廣播 |
通過地面無線方式提供不少于15套廣播節目;在直播衛星公共服務覆蓋地區,通過直播衛星提供不少于17套廣播節目。 |
全年,全市范圍 |
文廣新旅局 |
|
四、觀看電視 |
通過地面無線方式提供不少于15套電視節目;在直播衛星公共服務覆蓋地區,通過直播衛星提供不少于25套電視節目。 |
全年,全市范圍 |
文廣新旅局 |
|
五、觀賞電影 |
保障每名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觀看2次優秀影片。每年國產新片(院線上映不超過2年)比例不少于1/3。 |
全年,全市范圍 |
文廣新旅局 |
|
六、讀書看報 |
市級圖書館提供盲文讀物、有聲讀物。圖書館(室)人均藏書量不少于0.6冊(件),縣級以上圖書館年新增藏量不少于2000種,年閱讀推廣活動次數不少于6次。農家書屋按圖書不少于1500冊、品種不少于500種(含必備書目)、報刊不少于30種、電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種(張)的標準,配備一定數量的圖書、報刊、電子音像制品,并完善相應數字閱讀、多媒體播放等平臺。按照“百姓點單”模式,每年補充更新圖書不少于60種,開展閱讀活動不少于4次,出版物配備資金不少于2000元。依據群眾需要確定開放時間,提供免費借閱服務。 |
全年,全市范圍 |
|
|
七、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
各級文化館每年組織大型群眾文化活動不少于5次,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每年組織面向全鄉鎮(街道)群眾的綜合性大型文化活動不少于1次,免費指導群眾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 |
全年,全市范圍 |
文廣新旅局 |
|
八、公益性展覽活動 |
博物館每年舉辦臨時展覽市級不少于4次、縣級不少于2次。美術館每年有不少于1項常設展、4次臨時展。文化館每年舉辦公益性展覽展示不少于5次。 |
全年,全市范圍 |
文廣新旅局 |
|
九、公益性培訓活動 |
文化館每年舉辦公益性培訓市級不少于30次、縣級不少于20次、綜合文化站不少于5次, 圖書館每年舉辦公益性講座市級不少于30次、縣級不少于10次,博物館、美術館每年舉辦公益性教育活動市級不少于10次、縣級不少于4次。 |
全年,全市范圍 |
文廣新旅局 |
|
十、公共數字文化服務 |
縣級以上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內免費向群眾提供wifi,圖書館、文化館建有面向群眾服務的網站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免費提供上網服務。圖書館數字資源量市級達到30TB,縣級達到4TB。 |
全年,全市范圍 |
文廣新旅局 |
|
十一、特殊群體公共文化服務 |
市級公共文化設施為殘障人士配備無障礙設施,有條件的配備安全檢查設備。圖書館設有少兒閱覽室和殘疾人閱覽室,提供特殊人群閱讀服務。文化館定期組織開展針對殘障人士、未成年人、老年人、農民工、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文化活動。 |
全年,市級各文化服務場所 |
文廣新旅局 |
|
十二、全民閱讀活動 |
圖書館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創新活動形式,推介精品圖書、電子閱覽,每年不少于50次。 |
全年,圖書館 |
文廣新旅局 |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