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行動”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行動計劃”之首。一年多來,我市深入推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6313”行動計劃,全力圍繞鋼鐵、鋰電新能源等6條重點產業鏈補短板、鍛長板、延鏈條、育集群,推動重點產業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加速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4年,鋼鐵、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醫藥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9%、23.4%、15.3%、33.9%、12.6%。
育強鏈主聚鏈條。持續優化升級產業鏈鏈長制,深化落實“鏈長+鏈主”工作機制。推進新余與新鋼“雙新”融合發展、鋰電及其它重點產業鏈“雙鏈”共建,統籌推進產業鏈發展。2024年,通過鏈長制共協調解決重點產業鏈問題121個。加強鏈主企業培育,以鏈主引領產業鏈聚鏈融鏈。新鋼集團入選中國企業500強、制造業企業500強,贛鋒鋰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制造業企業500強,億鉑電子成功上市。新鋼集團、贛鋒鋰業入選首批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贛鋒鋰業獲制造業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并購重組項目支持,億鉑電子獲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補鏈強鏈育集群。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和產業鏈協作,助推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舉辦2024中國(新余)鋰電新能源材料科技創新大會、全省鋼鐵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推進會暨鋼鐵產業招商推介會,組織企業參加省產業鏈活動及各類會議(會展)10余場。強化要素保障。通過“工信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4600萬元信用貸款。開展工業園區土地盤活三年攻堅行動,盤活閑置低效用地7902.36畝,盤活率66.12%。推動高新區化工集中區“四至”范圍調整通過認定,新增地塊面積268.68公頃。精心培育產業集群。新余鋰電新材料及應用集群入選全省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全省僅9個;渝水區精品特鋼、分宜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分別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省級產業集群。
強攻項目壯鏈條。大力推進重點產業鏈項目建設,實施“6313”行動計劃重點項目137個,2024年完成投資201.6億元。新鋼公司電弧爐項目和廢鋼回收利用江西運營總部項目投產運營,贛鋒鋰電15GWh新型動力電池、春鵬鋰業年產3.5萬噸高純鋰鹽、德虹顯示年產500萬㎡Mini/MicroLED玻璃基板、協訊電子年產10萬件汽車線束、寶順昌年產4500噸高溫合金鍛件等80個項目相繼投產。遴選2批項目參與全省重點工業項目建設“賽馬”比拼,2次比拼均列二類市第一。大力推進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梳理儲備112個項目納入全省工業設備更新項目庫,及時滾動更新。組織推薦25個項目納入央行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項目庫,已獲放款金額3.86億元,全省第三。
創新驅動強動能。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新增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強化技術攻關,13項產品獲評省級優秀新產品,創歷年之最;8家企業12個項目獲2024年江西省重點新材料首批次保險補償資金630萬元,企業數、項目數、資金數均列全省第一;新鋼公司牽頭研發的“復雜多源鐵礦關鍵技術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贛鋒鋰業“高性能先進固態電解質材料”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專項任務清單。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寶順昌獲批新一輪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實現“零的突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2家。
智改數轉賦新能。開展數字化轉型三年專項行動,創新實施“三化促數轉”工作法,免費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包”,為300多家L1-L4級別企業實施“小快輕準”改造。完成591家企業的數字化診斷,推動45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8.2%、250%。新鋼集團入選省“數字領航”企業,全省僅9家,并獲評國家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全省唯一;鋼鐵“產業大腦”成功揭榜省級產業大腦,全省僅7個;分宜工業園入選省級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3家企業入選2024年國家5G工廠名錄,數量居全省第三、二類市第一;47家企業通過國家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貫標,其中三星級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
綠色低碳提質效。大力推進工業領域節能降碳,新鋼公司超低排放改造等一批綠色低碳項目建成投產,全球最大燒結機之一的新鋼公司1號燒結機熱負荷試車成功。不斷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提升綠色制造水平。新增省級綠色工廠8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5家企業9個產品列入江西省綠色建材企業名錄和產品目錄。高新區綠色園區低碳升級項目被列入2025年江西省工業發展專項擬支持項目名單。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全市廢鋼鐵加工行業規范公告企業達13家,列全省第一。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