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鋮 劉海勇
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是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決策下,我市的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我市在人才使用方面,也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人才為單位和部門所有現象仍然存在,人才的主體地位還沒有真正確立,人才市場體系和人才公共服務體系不發達,市場對人才配置的基礎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政府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不到位。
二是“官本位”、行政化傾向仍普遍存在。缺乏科學的、符合各類人才特色的評價與激勵制度體系,人才評價與激勵的業績、貢獻和能力導向作用不足,進而使得發展需求導向作用不足;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人事制度的兼容性不強,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脫節,人才引進功利性明顯,對其基本權益、基本需求和基本保障力度不足。
簡而言之,就是人才沒有“用”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費。因此,“用”是打通人才引進與人才效能發揮的關鍵環節,也是持續優化人才開發與管理機制的重要突破口。
堅持人才以“用”為本的理念,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發展的需要。人才作用的直接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其中包括社會的需要、群體的需要和個人的需要等等。人才的使用過程就是力求實現對需要的滿足的過程。每個人對需要的滿足都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自己通過活動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是人的自我滿足;其二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互相交換其活動和結果,從而達到各自的需要的滿足,這是人們的互相滿足。
實際上,以用為本是就如何實踐“以人為本”這一宏大理念所做出的務實性回答,是科學發展觀在人才發展方面的理性判斷和原則性延伸。
樹立“以用為本”的價值觀,不僅是一場觀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政策調整和制度創新,改善人才成長的土壤和環境制度,使得“不拘一格”地識才選才,各類人才各顯其能、各盡其用逐漸成為生活的現實。
一是轉變政府管理理念,從“管理人才”轉向“服務人才”。樹立“服務型政府”等管理理念,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中介機構分開,簡政放權,加強服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人才從計劃配置走向市場基礎性配置。完善有關政策,加快建設統一規范人才市場服務標準,完善人才市場機制。積極培育專業化、信息化、產業化的人才服務體系,為各類、各層次人才的擇業與流動提供信息和服務平臺。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通過授權和委托管理等方式,推進政府人才服務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對人才市場的監管,加大人才市場行政執法力度,規范市場秩序,保證人才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減少人才教育培訓、評價、流動等各個環節中的社會成本,保護人才的合法權益。
二是完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強調教育的適用性和實用性。根據社會和市場的實際需要,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加強產學合作,實行開門辦學,建立與企業和行業之間的密切聯系,在教育的各個環節傾聽和反映產業的需求,聘請有實踐經驗和理論功底的產業工程師任教。通過產學合作的機制,實行靈活多樣的培養模式,幫助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作技能。重視開展非學歷的大學后繼續教育,通過有效的繼續教育滿足大學后人員知識更新、職業流動和科技創新的需要,構建終身學習的新體制。
三是建立健全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人才選拔任用體制機制。人才的選拔任用要努力做到人崗相適,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在合適的位置用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人才。也就是根據人才的用途安排人,根據人才的作用使用人。改革各類人才選拔使用方式,完善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制度,探索公推公選等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健全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委任、聘任、選任等任用方式,推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競聘上崗和合同管理制度。
四是創新用人機制。一要提供施展平臺,讓人才能夠充分發揮才干與專長。真心實意地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成功的機會、適宜的工作條件和良好的資源支持,是實現人盡其才的基礎性保障。二要強化開發力度,讓人才能夠持續獲得發展與提升。對人才的“使用”和“開發”并不是對立的范疇,通過“用”使人才在工作崗位上獲得具體的歷練,正是實現人才能力提升、潛能勃發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三要激活專業效能,讓人才能夠主動進行創新與創造。“用”并不意味著對人才一味發號施令或進行控制性的監管,相反,它旨在通過強化承諾、適當授權來樹立人才的專業性權威、提升人才的職業化素養、激發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五是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人的才能只是潛在的價值,只有激活起來、發揮出來才能產生效能、創造價值,人才激勵機制就是人才作用的“發動機”。要建立健全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系、維護人才合法權益的激勵保障機制,堅持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表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杰出貢獻的人才。實施有利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和創新的政策,在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建立符合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不同特點的職業發展途徑,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在創新實踐中成就事業并享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切實克服人才管理中的官本位、行政化傾向。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以崗位價值評估為基礎的職位薪酬體系,按不同崗位對單位的貢獻大小,確定相應的薪酬待遇,充分發揮各類專業人才的工作。
人才作用的發揮程度是體制機制的產物,用好用活人才需要體制機制作保障。要重點圍繞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改革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破除各種束縛和限制人才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解決制約人才發揮作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營造有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制度環境。
在科技與創新日益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最重要原動力的當今時代,人才的戰略性意義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更為突出和顯著。這便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認識人才與社會經濟統一發展的規律,不僅需要從人本理念層面關注人才本身的主體性意義、從數量表征上考察人才的存量結構;更應該從功能意義上著力優化和創新用人機制,通過以用為本來強化能力和業績導向,實現人才發展與效能實現的統一。
(作者單位:市政府辦公室)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