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平
所謂“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是指政府將原來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通過直接撥款或公開招標等形式,交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來完成,最后根據中標者所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來支付服務費用。我國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化保障機制。自上世紀90年代以后,開始在社會公益領域嘗試推行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主要采取直接資助制、合同制和項目申請制等方式。
一、我市重點實施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示范項目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重點實施了智慧天網工程、政府購買投融資項目工程預決算評審、城市園林綠化、城市環衛保潔4個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示范項目。
1.智慧天網工程。由中保國安實業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維護,改造、新建監控點1000個,租賃服務周期10年,市財政每年支付運營服務經費1000萬元左右。同時,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已擴容建設高鐵新區監控點48個。
2.購買投融資項目工程預決算評審。市本級預算安排審核經費500萬元,入庫審核中介機構31家,5月8日,在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舉行了委托評審首次抽簽儀式,確定了16家審核機構,對首批16項工程預決算進行審核。
3.城市園林綠化。市本級公共綠地總面積262萬㎡、行道樹6.15萬株及管轄范圍內的所有公園綠地、道路綠地及行道樹的綠化養護及設施維修、園林管理與維修、衛生保潔、照明等所有的養護管理內容統一打包,分成4-5個標段,在確定服務單位資格的條件下,采取預選承包商模式,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面向全國社會力量購買服務。
4.城市環衛保潔。截至目前,所轄527萬㎡道路清掃保潔面積全部推向市場,作業單位承包服務的公廁共50座。
可以說,我市政府在購買服務方面已經邁出了穩健步伐,處于穩步發展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探索實現了政府由“養人”向“養事”轉變。如智慧天網工程,市公安局除保留案件的指揮調度、分析研判職能外,將施工的組織、維護的協調、監控值守的管理等非執法類任務全部交給運營公司,市公安局至少可以減少25名公務員的人力投入。二是提高了公共服務的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如工程預決算評審,共委托審核項目65個,審核申報工程量13.2億元;已完成評審復核項目45個,其中預算項目32個,申報金額93806萬元,審核金額80467萬元,核減13339萬元,核減率14.2%;決算項目13個,申報金額16863萬元,審核金額13946萬元,核減2917萬元,核減率17.3%。三是促進了社會組織和產業發展。如市行管委組建建設工程項目前置審批“中介超市”,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共有96家中介機構報名申請入駐“中介超市”,其中本地60家,外地36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政資金緊張,對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項目的支持難以完全滿足需求。近幾年來,我市可用財力基本沒有增長,加上政府性債務處于還本付息高峰期,人員費用支出的剛性增長,用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資金極其有限。
2.能承接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社會力量目前還比較薄弱。如我市注冊的工程造價審核中介機構只有6家,且均為乙級資質,對大型、復雜工程審核的力量和經驗不足;另外,由于我市市政、規劃、環評等事業單位職能范圍廣泛,相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成長空間有限,抑制了社會力量的發展。
3.對于各個項目的成本核算工作量大,對于目前及今后運營維護成本難以核定。如何去評價作業效果、如何獎優罰劣方面還沒能找到科學嚴謹的方式方法,阻礙了向社會購買服務運作模式的最大效能的發揮。如智慧天網工程涉需測算40余項經費,經費核算難度大。
三、對策和建議
1.健全制度,轉變職能,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提供政策保障。盡快制定出臺我市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等鼓勵社會組織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明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目標,科學界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內容,積極有序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要進一步梳理所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通過購買服務,推動政府簡政放權。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推進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或社會組織,堅決防止一邊購買服務,一邊又養人辦事、“兩頭占”的現象發生。
2.整合財政資金,逐步擴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覆蓋面。一是要整合財政資金,重點考慮、優先安排與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和項目,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二是要調整財政預算結構,按照省財政廳確定的“購買服務項目資金,原則上在既有預算中統籌安排”,按照以事定費、費隨事走的原則,將用于“養人”的項目調整為“養事”,用于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三是要探索多元化籌集資金渠道和方式,努力加大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投入,保障購買公共服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3.積極穩妥地扶持社會服務組織發展,增強承接服務能力。積極推動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改革,降低準入門檻,簡化登記手續促進社會組織大發展。大力拓展社會組織發展空間,堅持在社會組織能夠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務,原則上不再設立新的事業單位,不再增加新的事業編制,以此來“倒逼”政府各部門轉變職能,向社會購買服務。建立扶持發展機制,積極制定財稅扶持政策,為初創期的社會組織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辦公設施、小額補助、能力建設、組織架構、戰略規劃等服務。作為提供社會化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應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不斷完善社會組織培育政策,解決政策缺失問題。
4.進一步完善評估監管機制,確保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質量。加快建立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評審機制,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對評估結果優秀的社會組織,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或者其他獎勵。在內部監督方面,要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服務的相關財政與財務管理辦法,研究細化和完善政府采購有關規定,擬定將購買服務納入政府采購的具體條件、程序和監督管理辦法以及與部門預算管理的相關政策、制度銜接問題,確保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的制度化安排和規范化運行。同時,嚴格績效評價機制,對購買服務項目數量、質量和資金使用績效等進行考核評價,確保群眾享受到豐富、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作者單位:市政府辦公室)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