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軍保 黃學勇
新余市的農村公路總里程為3985公里,其中:縣道545公里,鄉道1395公里,村道2045公里?!笆濉逼谝詠?新余市各級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歷史機遇,實現了全市農村公路跨越式發展,為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農村公路有著點多、面廣、總里程長、項目分散的特點,加之養護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養護管理資金匱乏,嚴重影響了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和服務質量。針對上述問題,結合新余市多年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情況,就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當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養護管理體制機制未落實
在農村公路大規模實施水泥路建設之前,各鄉鎮基本上都有一支養路隊伍。農村公路建成水泥路之后,部分鄉鎮認為行路難問題解決了,無需浪費人力財力去進行水泥路面養護,致使部分鄉鎮的養路隊名存實亡。由于各級政府重視不夠,加上資金籌集難等因素,致使農村公路養護運行機制不順暢。
(二)資金來源沒有到位
按照國辦發[2005]49號《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和贛府廳發[2007]48號《江西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規定,省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籌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但實際上,省級部門對農村公路養護工作既沒有下達計劃,也沒有養護補助資金,農村公路養護工作難以全面開展。許多破損嚴重,亟待修復的縣、鄉、村公路,由于資金嚴重短缺,得不到有效解決,嚴重制約了農村公路的健康發展。
(三)路政管理難以開展
由于體制的原因,市、縣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幾乎沒有專門的公路路政管理機構,人員和經費都沒有到位,加上農村公路分布廣,難以對農村公路的路產路權實施有效的監控和保護。農村公路上堆放建筑材料及垃圾等現象普遍存在,路容路貌臟、亂、差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二、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幾點看法
(一)要做好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必須要明確責任、建立機構
雖然國務院《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明確了縣級人民政府是縣域內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鄉鎮政府是轄區內鄉、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但要想提高農村公路的通行效率,延長農村公路使用壽命,真正做到“有路必養、養必良好”、“有路必管、管必到位”,落實好各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必須要建立起相對專一的、穩定的省、市、縣、鄉四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在這四級機構中,省級機構職責應統一、要專門,市、縣級機構要起到本級的落實和對下的監管作用。那么機構中重中之重、關鍵之關鍵是鄉鎮,這一級機構既承擔著監管的職責又承擔著主體的責任,同時更發揮著實施和落實的作用,而且直接能解決農村公路“誰來管養、管養什么、怎么管養”的核心問題。因此,四級機構中落實好鄉鎮的養護機構和人員是當前抓好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的重心所在,必須要明確和落實好。
(二)要做好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必須要有財政投入、多方籌資
農村公路無論是建設還是養護管理,均存在著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管養資金少與養護任務重的矛盾十分突出。要求各級機構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難度非常大,但是農村公路如果不及時投入經費進行養護,勢必造成前修后壞,原先的“民生工程”就會變成“民怨工程”。因此,籌集較為充足的養護管理資金是搞好農村公路養管工作的基本保障。依照國家和省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資金籌集可采用“以縣為主、省市補助、多方籌措”的辦法。一是省里從車輛燃油稅中拿出切塊的資金(按照縣道不低于7000元/公里、鄉道不低于3500元/公里、村道不低于1000元/公里),主要用于農村公路尤其是縣、鄉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如新余市有近4000公里農村公路,每年可獲1000萬元的切塊資金;二是從各級財政中拿出一定比例資金,主要用于農村公路日常清理保潔,路肩、邊溝整理及小面積病害修復,以及縣、鄉道大中修項目的補助,如2013年新余市財政拿出2000多萬元的資金,縣、區政府除了拿出107多萬元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外,還累計籌集了860多萬元的縣、鄉道的維修改造資金,使全市326公里的縣道、3585公里的鄉道、36座危橋得到了維修改造;三是通過“一事一議”的辦法籌集村道的養護資金;四是鼓勵社會上的企業和個人捐助;五是利用農村公路路域資源的開發受益,如林權拍賣、土地利用等。把有限的養管資金用在刀刃上,充分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
(三)要做好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必須要管養同步、專兼結合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有了體制和資金作保障,只是初步解決了農村公路養管主體的不明確、養管人員不到位和養管資金不足的問題。要使農村公路真正通暢,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各級交通部門牢固樹立“養管同步、專兼結合”的理念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必須要同步抓好。強有力的農村公路路產路權的管理是做好養護的重要保證,否則,好的路面路肩等養護成果就得不到長久的保持。另外,鑒于農村公路的特點,在養護管理上可采用“專兼結合”的方式。具體來說,養護上仍然要堅持“縣道縣養,鄉道鄉鎮養、村道村養”的原則不動搖。即重要縣道、部分技術難度較高的鄉道,仍要采用專業化、機械化程度較高的養護公司進行專業養護;鄉村道養護要逐步建立一支事業心和責任心較強的專門農民養護工隊伍進行養護,這樣便于長期有效管理。特殊情況下(如清掃保潔、少量的修整工作)可兼顧實行個人分段承包的方式。在農村公路的路政管理方面,首先要成立市、縣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專門的公路路政管理機構,發揮市、縣級專職執法人員對縣鄉道路產路權維護和超載超限車輛治理的主力軍作用,真正加大農村公路路政管理的執法力度;其次在鄉村道管理上可采用鄉鎮村兼職聯動的作用,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和村委會負責人在鄉村公路路政管理上屬地主體作用。
(四)要提高農村公路管養水平必須要有示范和典型來帶動
農村公路的養管工作是一種新的模式,新的工作,如何在短時間內盡快全面開展工作,“示范帶動”非常重要。積極開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示范鄉鎮”和“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示范路”的創建工作,以示范典型來帶動周邊的鄉鎮開展此項工作,不斷地以現場會、觀摩會的形式進行示范和典型引導。
牢固樹立“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意識,緊緊依靠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一定會逐步向常態化、規范化邁進,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