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新余市促進工業設計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余府字〔2014〕24號 2014年6月20日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新余市促進工業設計發展指導意見》已經市八屆人民政府第67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新余市促進工業設計發展指導意見
為加快推進新余市工業設計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我市工業經濟產業升級,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圍繞新余市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主線,以企業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人才培養為支撐,以和沿海發達地區合作為依托,以提升產業和產品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形成設計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建三位一體的創新機制,推進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建成輻射帶動效應顯著的工業設計服務中心,培育2-3家工業設計企業,建立10個以上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工業設計類專利申請量顯著增長,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設計品牌;工業設計高端培訓和職業教育取得較大發展,培養一批具有綜合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的工業設計師,設計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專業人才素質和能力顯著提高。
到2018年,建成輻射帶動效應顯著的省級工業設計示范園區——江西工業設計城,引進和培養15家以上工業設計企業,50家以上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其中1-2家在國內具有競爭力);工業設計專利成為我市專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設計品牌不斷增多;培育和引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設計領軍人物,以及一大批綜合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設計人才,建成全省領先的工業設計城市,工業設計對我市產業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把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成為新余市的一張靚麗名片。
三、重點任務
(一)創建工業設計服務中心。對接沿海地區發達工業設計資源,建設新余工業設計服務窗口,推動新余工業設計產業發展。
(二)逐步推進工業設計城建設。加快與沿海地區相關機構合作,在我市設立工業設計園區,把新余工業設計產業打造成對全省輻射帶動效應顯著、具有影響力的工業設計高地,逐步建成工業設計城。
(三)構建工業設計創新體系。提高工業設計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與設計對接融合,促進工業設計成果產業化。
(四)完善工業設計支撐平臺。組建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工業設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加強對工業設計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
(五)培育工業設計人才隊伍。開展工業設計高端培訓工作,建立符合工業設計人才成長規律的服務平臺,提升工業設計職業教育水平,建立優秀工業設計大賽、評獎制度,營造有利于工業設計人才成長的環境。
(六)積極推進和發達地區的工業設計合作。深化工業設計領域的對外合作,積極引進新的設計理念、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工業設計與制造業對接培訓,促進制造業與工業設計深度融合。
四、主要措施
(一)加快工業設計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產業創新發展水平。對接廣東工業設計城以及國內外設計資源,加快建設新余工業設計服務中心;制訂工業設計中心的申報、認定及扶持辦法;強化知識產權社會中介服務,幫助企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探索建立企業和個人申請工業設計專利和進行著作權登記的綠色通道;定期舉辦工業設計大賽,舉辦工業設計論壇等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工業設計企業向新余聚集發展,打造江西工業設計產業高地。
(二)設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園區,加強公共服務,完善工業設計發展平臺。在新余高新區設立工業設計產業園,引進專業工業設計企業及與相關配套服務企業;推進綜合性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實用、高效的工業設計基礎數據庫、資源信息庫和共享交流平臺。
(三)推動專業化發展,提升工業設計創新能力。鼓勵并支持設計機構、高等院校、企業開展基礎性、通用性、前瞻性的工業設計研究,支持開展基于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的工業設計應用研究;鼓勵工業企業將設計業務外包給工業設計企業,推進工業設計企業專業化發展;鼓勵制造企業、工業設計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大對工業設計產學研項目的扶持力度,促進制造業企業產品升級換代和品牌建設;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設計成果產業化,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支持工業設計軟件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提高工業設計原始創新能力,鼓勵發展具有新余產業特色的工業設計項目和產品。
(四)加強人才培育,推進設計人才職業化。探索有利于工業設計人才成長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培育適應工業設計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加強當地職業教育的工業設計學科建設,加大對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科研、實驗的軟硬件支持力度,支持聘用有實踐經驗的工業設計人員任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創建工業設計實訓基地,支持建立高端工業設計人才培養基地,把新余學院打造成全省重要的工業設計培訓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單位選送優秀工業設計師參加各類國內外設計活動、出國培訓;加強海內外引才引智工作,加快完善設計技術入股等激勵機制,推動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引才計劃吸引優秀人才。
(五)加強對外合作,促進對外交流。建立工業設計人才、市場、信息交流協作機制,推動對外工業設計常態化合作;積極引進外地工業設計服務,支持外地設計企業在新余設立合資、合營設計公司;建設對外的設計信息、設計資源共享平臺,聯合建立區域設計資源庫、知識庫、資料庫,促進工業設計服務平臺的協作,推動工業設計重點項目合作;鼓勵國內外優秀工業設計機構來新余設立工業設計機構,積極承接國內外工業設計服務外包業務,推動工業設計服務出口;支持企業和設計機構參與國際工業設計評獎、展覽、競賽等活動;支持國內工業企業和工業設計企業參與有關國際標準的制定。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投融資機制。在工業發展專項基金中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新余工業設計發展,重點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業設計成果產業化、信息化技術應用與融合等項目;企業用于工業設計的研究開發費用,符合稅法規定的可以在稅前加計扣除;工業設計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按國家相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拓寬工業設計項目融資渠道,鼓勵并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工業設計;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面向工業設計企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拓寬抵、質押品范圍,積極給予信貸支持;鼓勵信用擔保機構為工業設計企業提供貸款擔保。
(七)加強組織協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由市工信委牽頭會同市有關部門加強對全市工業設計發展的指導和協調。加快組織編制全市工業設計發展規劃,加強對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引導。建立健全工業設計產業統計制度及統計指標體系,提高工業設計統計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及時準確監測和分析全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狀況。建立工業設計行業協會,進一步加大工業設計工作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力,營造全市重視工業設計的良好氛圍。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