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
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隨著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和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和相互疊加,以要素投入為主、依靠投資和出口驅動的傳統增長模式受到嚴重挑戰,依靠創新驅動、加快傳統產業升級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我國發展模式升級的主要方向。
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一)從技術創新的內涵來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自主創新不完全等同于自主研發,其關鍵是要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在創新方面更為有效,因為它貼近市場、了解市場需求,具備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商品、通過市場得到回報的要素組合和運行機制。同時,在市場競爭壓力下,企業家較之科學家,對通過自主創新提升競爭力與創造效益、謀求企業的發展壯大更為迫切。正是企業所具有的這些內在需求和屬性,決定了它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二)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西方國家的工業化歷史進程表明,正是由于一大批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把發明或其他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需要的商品,把知識、技術轉變為物質財富,形成規模產業,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企業的不斷發展,能形成新的研發投入,從而促進技術的更新和突破,實現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數據表明,盡管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增加研發資助,但企業的研發投入往往增長更快。企業研究人員的數量,也隨著企業研發支出的快速增長而相應增加。創新資源在企業集聚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事實。
今天我們強調自主創新,是在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中國的發展不能一味依賴外來技術,必須掌握一些能夠在市場創造競爭優勢的關鍵技術和知識產權。因此,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對于自主創新的瓶頸問題,我們必須保持清醒。
一是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缺失制約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據統計,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重不到1%,遠低于發達國家2.5%—4%的水平。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8.6%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無論是從創新投入還是產出看,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還不能發揮主體作用。這一現狀,導致了產業重大關鍵技術瓶頸難以突破,自主知識產權少,直接制約了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難上加難”。在傳統的技術供給模式下,企業相對處于配角的地位。一些具備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由于技術轉移機制的不健全而不被企業所知,從而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因此,大多數企業在發展中仍處于外延式擴張的狀態。
三是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確立的延遲有可能使我國無法跟上科技革命的步伐。當前,世界新技術革命正在孕育,科技成果轉化、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為了保持技術領先,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加快知識產權布局、搶占技術標準。相比之下,由于我國企業實力普遍較弱,國內新興技術領域的一些成果,多被跨國公司購買。這種局面的過多出現,將使我們錯失可能的機遇。
四是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的動搖將會固化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的不利地位。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國際產業轉移來勢兇猛。盡管我們因此擴大了出口,增加了就業,但加工組裝為主、低附加值的局面使企業無法積累創新必需的資金,也難以真正掌握先進技術。與此同時,一些原本具有創新基礎和潛力的國內企業,在外資企業的打壓下,人才逐步流失,更加難以爭取有利的國際分工地位。
二、企業自主創新應與申報國家項目緊密結合
自主創新與國家項目相結合,企業就必須建立和遵循一整套的創新管理制度,即根據國家規劃和項目管理要求,歷經一個創新目標調研、可行性論證、項目申報、立項、實施、檢查總結和鑒定的完整過程;對于鑒定成果、請獎以及形成的論文、專利、標準、商標等知識產權,也必須按國家要求精心歸檔和保護。如此,自主創新與國家項目相結合,無形中促進和完善了企業的創新體制機制。更為現實的是,自主創新與項目申報相結合,不僅自主創新的目標與國家科技經濟發展方向相一致,也執行了當前國家出臺的各項社會經濟發展政策,項目立項后,企業能得到國家在技術和資金方面的支持,降低風險,快出成果,更新產品,并產業化、市場化,獲取超額利潤。
當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多方面的項目支持,有高新技術產品項目、科研項目等,企業自主創新應與其緊密結合。
1、高新技術產品項目
列舉如表1。此表說明,國家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視高新技術產業,只要符合國家規劃方向的自主創新,達到基本條件的均給予資助,只是資助方式和強度不一。例如,位于我市的江西中能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有源電力濾波器、配網靜止無功發生器、光伏逆變器、風電變流器、傳動變頻器和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等電力電子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以自有國家級研發平臺為依托,成功爭取科技部863計劃和國家能源局研發專項總計近3000萬元的無償扶持資金。此舉使中能電氣相關產品的研發時間由預計的3年縮短至1年,項目申報過程中的宣傳效應也使該公司出現了產品量產未行而訂單先至的喜人局面。

2、科研項目
列舉如表2。國家制訂了《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省市部門根據此規劃每年提出了科研項目申報指南,企業可據此結合創新項目、科技基礎和設備條件進行申報,爭取立項。科研項目一般可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示范、推廣、產業化項目。對于基礎研究,企業可通過原始創新與其結合,如國家和省的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97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發展重大項目;對于應用研究,企業可通過集成創新與其相結合;對于示范、推廣、產業化項目,則可與企業引進產品消化、吸收繼而再創新的工作相結合。在人才培養方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設有青年基金;教育部設有留學歸國人員科研起動基金;省市還設有歸國高新技術創業基金、青年學者資助項目和各種人才培養基金等等。

三、企業自主創新爭獲國家項目支持應重視的若干問題
(一)要重視創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創新人才是決定自主創新的最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知識或能力,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夠做出重要貢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是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創新人才最重要的內在因素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引進和培養創新人才時需重點考察。“創新精神”是一個人是否敢于創新、勇于創新、愿意創新的內在精神支撐,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人才的精神要素;“創新能力”是一個是否能夠創新、能夠從事何種創新以及能夠進行什么程度創新的內在能力條件。
(二)要重視企業領導者素質的提高。企業領導的素質是企業自主創新的決定因素。企業領導對自主創新要有符合國家經濟發展長遠的目標,要克服系統化管理的排外心態,組織創新團隊和企業員工樹立企業自主創新文化氣氛,勇于承擔創新項目失敗的風險。
(三)要重視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是自主創新活動的催化劑,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創新潛力,有利于員工高效率地完成自主創新活動。當前企業激勵機制不完善的有:自主知識產權不明晰,缺乏系統全面的創新獎勵制度,激勵重物質,輕精神,激勵方式單一,短期為主,缺乏長期激勵方式。其結果往往是急功近利,留不住人才。為此,要建立產權明確、技術入股、成果提成、成果分享等物質的和精神的完善獎勵制度。
(四)要重視項目申報公關。一是重視宣傳公司的知識產權。利用各種刊物、會議、廣告,大力宣傳公司的知識產權,以提高產品商標的知名度、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也可為項目申報提供基礎材料。二是重視協作公關。重視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聯系,形成產學研聯合機制。重視利用科技創新的服務機構,如省、市科技廳(局)下屬生產力中心或科技咨詢公司等,他們是業內的“律師”,是必須的,可協助公司做好各種項目的申報材料,使項目的申報材料符合申報指南要求,項目申報過程符合申報程序,并可協助公司做好評審答辯工作。
(五)要重視項目申報的程序和模式。企業項目申報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技術知識基礎和設備進行,可先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進行集成創新、原始創新。現將企業自主創新與新產品項目申報的模式如圖1,供指正。
(作者系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