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積極適應發展新常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016年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我們要緊緊圍繞這個總目標,凝聚力量,真抓實干,奮力攻堅,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舉措,全力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產業轉型發展、生態不斷優化、民生持續改善,打好攻堅戰,打贏翻身仗。
一要匯聚起打贏翻身仗的強大正能量
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對江西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個著力、四個堅持”的總體要求。總書記的講話是我們打贏翻身仗的行動指南,我們要以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進一步轉作風、優環境、促發展,匯聚起打贏翻身仗的強大正能量。
一是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信心來自對形勢的準確把握。我們要看到,打贏翻身仗,我們有強大的支撐。從外部環境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宏觀形勢沒有變,特別是我省出臺的“穩增長22條”“化解房地產庫存20條”“創新創業28條”“促進電子商務發展19條”等一系列政策,為我們打贏“翻身仗”提供了較好的政策環境。從我市看,近幾年,我市做了很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為打贏“翻身仗”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市里最近下達了第一批146個重點項目,年度投資約147億元,“兩廠一路”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光電信息、裝備制造、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快速成長,賽維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近期也有望解決,這些都是我們打贏“翻身仗”的強大支撐。我們要進一步增強信心,凝神聚力,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
二是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翻身仗能不能打贏,打得好不好,關鍵要看廣大干部有沒有擔當意識、實干精神,能不能有令必行、令行禁止,敢不敢動真碰硬、觸及矛盾。廣大干部要增強為發展、為基層、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去,找準解決問題的關鍵,拿出解決辦法和措施,提高執行力度,確保各項既定工作任務一抓到底、抓出實效。建立健全改進作風的長效機制和績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容錯機制,旗幟鮮明地鼓勵支持擔當者。建設網上績效考核評價系統,通過“選美亮丑”倒逼責任落實。
三是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環境就是競爭力,優化環境是打贏翻身仗的必然要求。要在全市大力營造人人重環境、人人是環境、人人創環境的濃厚氛圍,提高廣大干部服務意識,突出解決行政權力明放暗不放,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等問題。要切實解決在政策落實方面搞推諉扯皮、搞“象征性”應付、搞“選擇性”執行等問題,全力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全面破除阻礙政令暢通的“中梗阻”,確保各項政策紅利最大釋放。要全面深化行政管理、市場機制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
二要打好經濟發展的翻身仗
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我們要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持續壯大經濟總量,全力打贏經濟發展的翻身仗。
一是工業要持續轉型升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加快淘汰落后設備、過剩產能、僵尸企業等,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優質企業和成長性產業上。鋼鐵、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產業的要努力盤活存量資源,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切實增加產品附加值,推動產業精細化、特色化轉型。切實加大產業招商、以商招商等工作力度,大力發展光電信息、裝備制造、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堅持以市場和法治為基礎,切實加大企業幫扶力度,出臺更有力的政策舉措,幫助企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負擔、財務成本、物流成本等,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加強政策引導服務,主動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土地、用工等各種要素保障問題。
二是農業要加快現代化步伐。要以現代化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不斷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著力培育發展加工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高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的能力。重點扶持新余蜜桔、高產油茶、有機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加快發展集生態保護、休閑娛樂、鄉村旅游和農事體驗為一體的休閑農業,推進農業與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抓緊制訂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扶持辦法,加快推廣羅坊沼氣站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三是第三產業要進一步提高比重。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大力引進各類駐市金融機構,加快現代金融業發展。推進大型商貿綜合體、商業功能區、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推動城市商業提檔升級。大力推動工農產品及旅游消費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加快跨境電子商務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打造國際麻紡博覽會、抱石文化節等會展品牌。加快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促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積極引進一批現代物流企業,加快發展快遞物流業。
三要打好社會發展的翻身仗
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我們要傾力做好城鄉統籌、社會保障、生態建設等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全力打贏社會發展的翻身仗。
一是城鄉發展要均衡。堅持以人為本,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城市承載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補齊城市功能不全的短板。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鎮村聯動建設,推進城鄉互惠發展,以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加快農民市民化步伐,進一步提高城鎮化水平。
二是社會事業要進步。全力以赴辦好各項民生實事,讓全市人民出行更方便、辦事更快捷、生活更舒適。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精準扶貧工作力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推進職業教育轉型發展,全面提高各類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水平。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提高衛生保障水平。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三是生態環境要改善。積極融入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建設,做好生態建設的“加減法”,加快建設美麗新余。以合同環境服務試點為抓手,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經濟項目開發,培育發展壯大一批環保服務企業;嚴格執法和政策引導雙管齊下,鼓勵引導企業減少排放,消化存量、變廢為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落實“凈空、凈土、凈水”三項行動和“河長制”,讓新余的山水更優美,空氣更清新,人民更舒心,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作者單位:市政府辦公室)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