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平 鄧飛
光電信息產業技術含量高,應用領域廣,市場空間大,發展前景廣闊,是國家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我市搶抓機遇,舉全市之力,加快引進、培育、發展壯大光電信息產業,光電信息產業呈爆發式增長,整個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總量仍然偏小。我市要順勢而為,通過內強筋骨、外引鳳凰,努力推動光電信息產業在企業個數和主營業務收入上都有質的飛躍。
一、我市光電信息產業概況
2014年以來,隨著木林森、沃格光電、盛泰光學、維駿科技、協訊電子等一批光電項目的引進,我市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新余市關于加快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出臺后,一大批新的光電信息企業入駐新余,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光電信息產業已成為我市的又一支柱產業。2015年,全市在冊光電信息企業達106家,比2014年新增5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52億元,同比增長261.8%,圓滿地完成了“雙百”目標任務。目前已以手機為主智能終端、LED照明、鋰動力電池產業為主,目前全市124家企業中,手機為主智能終端產業42家,LED照明產業18家,安防、打印機耗材、鋰動力電池等其他產業共64家。
二、發展光電信息產業優勢和劣勢
產業發展優勢:
一是產業聚集效應顯現。當前,40余家手機為主的智能終端產業共有整機、顯示屏、LED背光源、液晶玻璃、電池、外殼等10多種產品,預計2017年手機出貨量可達到3000萬部,初步形成顯示屏、電池、攝像頭、外殼、配件、整機等較完整的產業鏈,沃格光電、維駿科技、朗尚電子、英泰能、盛泰光學、江西沐陽、協訊電子等企業的部分零配件產品在行業內具備一定優勢,大米智聯手機等本地企業的手機研發制造和銷售都具備較強實力。
二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方面沃格光電、維駿科技、好英王、木林森光電、億鉑電子等現有企業增資擴股意愿強烈,另一方面,新引進了江西沐陽、大米智聯手機、汶賦德、佳沃新能源等企業和項目,還有一大批企業和項目正在緊密洽談對接中。
三是區位優勢明顯。我國已形成珠三角、長三角、閩三角以及環渤海4大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區,我市地處珠三角、長三角、閩三角腹地,作為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區,必須緊緊抓牢這種轉瞬即逝的機遇。
四是要素成本相對低廉。各園區共新建了近2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較低的企業入駐標準廠房租金,人工成本、水、電等生產要素均低于沿海近20%的成本,以及高效的政務環境,均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
存在的不足:
一是研發力量有待加強。雖然木林森、盛泰光學、大米智聯手機、好英王、卓照光電等企業也進行了生產適應性研發,并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進行了共同開發,然而高端人才難以引進,研發能力不足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是上游領域難以進入。由于手機主板、觸摸屏TFT制造、LED上游襯底、外延材料及芯片制備具有資本技術密集的特點,進入門檻較高,我市暫不具備優勢進入上游領域。
三是產業配套有待完善。顯示屏、電池及配件制造企業個數少、規模小,零散地分布在我市各園區;主板生產企業缺失;大部分原材料和關鍵部件仍需進口或外地采購。電鍍、模具、檢測、物流等平臺建設急需推進,彩印包裝、PC材料、鋁基板、散熱片等產品生產方面均需加大培育發展。全市光電信息產業各企業間基本沒有供需關系,內部未形成配套。
三、加快發展光電信息產業的舉措、建議
光電信息產業是我市實現“發展至上、富民為先”戰略構想的重要載體,是擺脫當前發展困境的重要抓手。我們要進一步搶抓機遇,從規劃、招引、培育、集群、聯盟、人才、配套、扶持等方面加強力度,力爭讓光電信息產業推進情況基本面有突破性改觀和進展,確保產業發展壯大。
(一)統籌規劃引領。抓緊編制符合國內外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趨勢和我市實際的光電信息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光電信息產業的主要任務、階段目標、發展重點、產業定位、工作舉措等內容,并爭取將新余光電信息產業納入全省“十三五”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引領新余光電信息產業健康發展。
(二)強化招商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展延鏈、補鏈、壯鏈工作,著力在縱向上引進上下游企業,在橫向上引進關聯性企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制訂詳細的招商方案,分解招商引資任務并單獨列入考核,安排專業小分隊,緊盯深圳、東莞等重點產業轉移區域,加強與相關行業協會對接合作力度,加大標準廠房建設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落戶投產。
(三)培育龍頭企業。著力從產業基金、招工穩工、項目推進、企業幫扶、物流配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從技術、品牌、質量、管理四個方面培育龍頭企業,形成一定的市場話語權、行業影響力和產業帶動力,推動整個產業集聚發展。推動木林森、贛鋒鋰業、大米智聯、汶賦德等企業早日達產達標,并形成產業規模;幫助沃格光電、維駿科技等企業大力發展技術創新,開發培育拳頭產品和建設自主品牌,增強企業競爭力;力促盛泰光學早日上市,大力發展攝像頭虹膜識別系統,占據市場主導。
(四)組建產業聯盟。組織行業內部企業組建光電信息產業聯盟,每年舉辦企業家座談會、企業家聯誼會、產品展銷會、內部推銷會、產品質量發布會等活動,加強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與合作;組織產業聯盟內的龍頭企業和相關配套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產業基金,政府給予配套;組織產業聯盟成員合作開展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研發成果在成員單位之間共享。
(五)加強人才培育和引進。積極引進高端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全面落實人才引進、本地院校留余工作畢業生補助等各項優惠政策,在啟動資金、創業扶持、金融財政、住房落戶、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制定光電信息產業人才培訓計劃,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開設鋰電、手機、LED等專業,培養產業內的關鍵技術人才和實用性工人,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六)完善園區配套。抓好園區照明、公交、安全、員工基本休閑等服務配套能力建設,統籌全市平臺建設規劃,發揮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大力推進電鍍產業園、模具制造中心、固廢處理、污水處理等工藝平臺建設,加緊成立統一物流平臺、進出口中介、公共檢測平臺等公共服務機構,確保園區公共服務配套能力齊全。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統籌全市相關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光電信息產業加快發展,鼓勵縣(區)對企業實施一企一策。充分發揮我市產業發展引導專項、工業發展專項、工業企業倒貸專項、工業企業貸款擔保費補貼、產業集群發展專項等資金引導作用,優選一批企業加以扶持。利用各種平臺,支持鼓勵企業上市直接融資,推動銀企對接,建立常態化的銀企信息交流和融資聯動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同時,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積極為企業提供擔保并給予傾斜支持,適當放大擔保倍數。對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和質量檢測中心給予經費支持,對企業新品開發、技術中心建設等方面給予一定獎勵。
(作者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劉偉平系市政府辦公室副調研員)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