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當前,我市工業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市委、市政府決定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產業,以期形成新的增長點來調結構、促轉型,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一、產業基本情況
我市有規模以上機械裝備制造企業42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14戶),從業人員5000余人。今年1-9月,完成增加值1037億元,增長16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9億元,增長91%;利稅總額387億元,增長238%。涉及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通訊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等7大類別,擁有信達長林、江鍛重工、宏大電機、銀龍機電、眾加利稱重設備等一批骨干企業。近兩年,我市又先后引進弘旺汽車制動器、新聯泰車輪配件、瀚德科技等裝備制造企業。
二、產業優勢和潛力
(一)作為江西的鋼鐵工業基地,我市具備發展裝備制造產業的獨特條件。一是原材料配套優勢。鋼鐵是裝備制造業主要的原材料。新鋼公司生產的工業用材,品種、規格齊全,可滿足裝備制造企業的絕大部分原材料需求。同時我市作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培育了規模可觀的廢金屬市場,可為裝備制造產業提供充足、優質、價廉的廢鋼、廢銅、廢鋁、廢鎳等原材料。二是市場配套優勢。鋼材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對設備、零部件、易耗品等方面的需求,構成了很大的市場。三是招商配套優勢。鋼材生產企業的主要客戶是裝備制造領域中的企業,這些客戶中有相當部分具備落戶新余的潛在需求和現實可能。
(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品產業基礎。我市現有裝備制造業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一是新鋼公司控股、參股的企業。如中冶新材等金屬制品企業,電工鋼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列,并遠銷海外。二是一批軍工和市屬國有企業轉制改造發展起來的軍民結合企業。如信達長林,現有6家子公司,年銷售收入達到6億元。長林電梯在華中地區電梯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已躋身國產電梯制造企業的第一方陣。江鍛重工擁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俄羅斯產6300噸、4000噸熱模鍛壓力機,國科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影響天氣專用設備系列、空氣監測專用設備系列和軍用探空火箭專用設備系列三個系列產品。三是近年來招商引資進來的新企業。其代表有江西弘旺、新聯泰、瀚德科技、銀龍機電等。弘旺公司的汽車輪轂已經進入國際市場;新聯泰公司開發的一體化鋼制車輪,采用全國首創的一體化旋壓加工成型工藝;銀龍機電自主研發的硅晶片多線切割機填補國內同類產品空白,質量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總之,我市裝備制造企業和產品不少具備向產業集群發展的潛質,發展前景很好。
(三)相關專業人力資源儲備豐富。我市原有一批具備國企背景的軍工企業,在其長期的發展中,培育了大批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同時,新余的職業教育享譽全國,2005年被時任教育部部長周濟譽為“新余現象”。以培養裝備制造業技術工人為辦學特色的江西工程學院、江西冶金技術學院、新余職教中心等職業院校每年都為社會輸送大量的人才。還可采取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等模式,為本地企業培養熟練工人。新余學院及我市其他職業院校的教師隊伍,更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科技人才隊伍。如江西冶金技術學院現有裝備制造類專業12個,制造類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31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14人,近三年累計培養裝備制造類專業學生1200余人。
(四)改革創新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較好的對接沿海產業轉移,實現轉型升級,我市去年探索實施了工業設計的“六個一”工程,即制定一個工業設計規劃、辦好一場工業設計大賽、建成一個工業設計中心、舉辦一場工業設計高峰論壇、辦好一期工業設計培訓、對接一個企業案例,通過工業設計與裝備制造產業結合,大幅度提高產品的文化和知識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
三、產業發展構想
今年年初,我市提出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鋼鐵原材料優勢,加快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這一加快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部署,出臺了《加快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及配套《工作方案》,并在我市制定的《“十三五”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規劃》思路中初步確定了未來我市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思路、目標和重點。
(一)發展思路
以提升我市裝備制造產業整體發展質量為主線,堅持創新驅動、優勢優先,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掌握運用一批核心關鍵技術;集中配置要素資源,完善協作配套體系,打造公共服務平臺,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吸引、培育一批能夠參與國內外競爭的優勢裝備制造企業,形成特色優勢突出、產業集聚度高的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努力將裝備制造產業培育成我市支柱產業。
(二)發展目標
1、壯大產業規模。力爭到2016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億元,新增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30家以上;2020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達到150家以上。
2、提升創新能力。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產業協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重點骨干企業普遍建立企業技術研發平臺,2016年建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研發平臺5個以上,爭創品牌產品1個以上;2020年省級以上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達到15個以上,爭創品牌產品3個以上;重點骨干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3、優化產業結構。按照產業鏈體系優化布局,努力提高全產業鏈生產能力,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汽車和工程機械零部件、鋼鐵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鏈。
4、增強配套水平。表面處理、熱處理、模具、鑄造、鍛造等基礎配套產業日趨完善,關鍵、基礎部件本地配套率不斷提高,能夠基本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
(三)發展重點
1、汽車和工程機械配件、零部件。大力提高產品研發能力、關鍵零部件生產及裝配能力,重點發展汽車、內燃機等鑄、鍛件、沖壓件及其深加工產品、特種工程機械驅動橋和變速箱,形成較為完整的汽車和工程機械配件、零部件產業鏈。
2、鋼鐵產品精深加工。發揮我市板材、帶鋼、鋼絲等產品優勢,大力發展鋼結構、金屬工具、五金加工、機械零部件等下游產業,延伸鋼鐵產業鏈;提升精密零件、復雜零件、大型零件及高端模具加工能力;積極利用新工藝、新技術,提高模鍛及大中型工件鍛造能力,發展精密鑄造和大件鑄造,提高自動化生產和清潔生產水平。
3、優勢終端產品和光電信息產業裝備。重點發展電梯系列產品、螺桿膨脹發電機、多線切割機、管道不停輸開孔機、煤礦電機、專用汽車、工業泵、中高壓開關柜、再生膠塑化節能裝置等優勢終端產品,做好產品的升級換代,力爭在發展規模和品牌建設上取得突破。加大對與我市光電信息產業相配套的裝備產品的研發和引進,促進我市光電信息產業發展。
4、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裝備。引進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生產和研發企業,發展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進一步提高防雹增雨火箭彈與發控系統、新型人影與氣象裝備、智能停車設備、智能稱重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
(作者單位:市政府辦公室)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