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敬莉
創新是歷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主題,創新發展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創業是經濟活力之源、社會發展之翼,與創新共同組成推動發展的“雙引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創新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我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有關要求,結合實際狠抓落實,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完善創業政策,改善創業服務,以創業帶就業,以創新促發展,努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
一、基本情況
我市全面落實國務院、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出臺了《新余市人民政府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成立了市雙創聯合工作組,建立了雙創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商事制度改革,營造創業創新環境,進一步釋放創業主體創業創新活力。僅2015年我市新增市場主體8321戶,新增注冊資本41515億元,各類市場主體總量達921萬戶,注冊資本達163339億元,全市呈現出創新支持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生動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周密部署,建立雙創推動機制。召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調度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出席會議。會上提出建立網絡服務交流平臺、公共創業服務平臺、創新創業實體平臺,召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現場推進會,解決資金、技術、人才等創新創業核心問題。下發《關于成立市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聯合工作組的通知》,明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雙創”聯合工作組組長,確定各成員單位分管領導和聯絡員,明確各成員單位“雙創”職責,對各項工作任務進行分解。
(二)政策協同,創新雙創發展舉措。先后出臺《新余市科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暫行)》《新余市創業服務平臺建設扶持辦法》《新余市創新創業帶動示范基地認定管理辦法》《新余市高校在校大學生零費用專利申請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進一步完善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制定“雙創”資金使用辦法,完善財稅和金融信貸政策,確保“雙創”政策落地。進一步明確我市創新發展的思路和舉措,開展系列活動。舉辦“新余市首屆大學生十大創業典型頒獎儀式”,開展新余2016“眾創未來”創業創新大賽暨第二屆“中國創翼”大賽新余選拔賽,開展大學生創業典型赴新余學院、江西工程學院等院校進行校園宣講活動,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對我市創新創業導師庫中的導師進行為期5天的培訓,組織新余學院、江西工程學院等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
(三)加強支撐,積極打造服務平臺。積極推進網絡服務交流平臺、公共創業服務平臺和創新創業實體平臺三個服務平臺建設。已入駐創客、創業團隊31家,天使機構3家,成功孵化企業2家。高新區國家科技孵化園現有3萬平方米的場地可供支配,其中93%以上為孵化企業使用場地?,F有在孵企業119家,畢業企業29家,在孵企業已有91%已申請專利。支持成長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鼓勵其建立企業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鼓勵和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強技術改造與升級,支持其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開發新產品。2015年獲批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優勢創新團隊1家,獲省級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專項資金共230萬。批準建設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市級創新團隊3家,全市累計建設市級工程中心33家,市級創新團隊8家。2015年全年共獲批省級重點新產品45項,共鑒定省級重點新產品14項,其中國際先進2項。
(四)釋放活力,創新雙創服務模式。抓好科技入園入企服務工作,2015年獲得全省科技入園綜合先進獎。推進科技成果管理創新改革,2015年獲得的省科技進步獎中,有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和2項三等獎。我市是唯一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設區市。積極推動農村實用技術推廣、攻關,累計組織8個省科技特派團,共35人為我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服務。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全市共有53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合作項目73個,其中28家企業已投產合作項目,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利潤16億元,培養近100名研發人員,新增就業人數2000余人。全年已有超22項科技成果在我市孵化,其中本地院??蒲谐晒D化8項,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0余項。加大專利資助獎勵力度,進一步降低創新創業者專利申請和維持費用,2015年我市專利申請量1947件,授權量1307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6319%和7989%,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列四個小設區市第一。累計為2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放貸上億元。
三、存在問題
一是創業創新融資供給不足。創業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創業投資發展規模小,難以滿足創業企業直接融資需求。小額貸款額度偏小,間接限制了企業的后期發展,國有資本對創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二是科技人才隊伍不夠壯大。高層次人才和優秀科技人才缺乏,高學歷、高職稱人員所占比例偏小,尤其缺乏高精尖制造業和信息產業方面的專業人才。
三是創新創業服務力度不夠。雖然近幾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事項大幅減少,審批流程得到簡化,但從調查情況看,審批繁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政府部門之間、部門與園區之間在行政審批方面一些關系還沒有理順,雖然目前有審批職能的部門已進駐政務服務中心,但仍然存在對窗口授權不充分,不全面、不到位的問題,當場辦結率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完善雙創政策配套措施。主要是圍繞落實《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人社、發改、科技、工信、財政、教育、農業、市場監管、宣傳、人才辦、金融辦等11家牽頭單位制定出臺相應的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協調推進我市“雙創”工作。
(二)加快推進雙創平臺建設。結合各自實際,加強創業孵化器、科技孵化器、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創新實踐基地、企業研發平臺,以及創業園、創意園、眾創空間等平臺建設,確保每個縣區都有各自特色的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創業孵化基地、企業研發平臺,主要職能部門負責建立或扶持一個創新(創業)基地或企業,每個高校有科研機構、創新實踐基地、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三)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圍繞“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抓住培養、引進、使用三個環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解決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制定更加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從住房、補貼、獎勵、股權等方面加大力度,鼓勵市內外、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參加我市創新創業,解決我市人才技術瓶頸問題。鼓勵高校創辦創業學院,開設與創新創業密切相關的專業課程,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完善人才激勵政策,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有效保障。支持企業申報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作者單位:市政府辦公室)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