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實施商標發展戰略的意見
余府發〔2013〕4號
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加快推進商標戰略實施,充分發揮商標戰略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全市經濟跨越發展,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實施商標發展戰略的意見》(贛府發〔2012〕33號)有關精神,結合實際,現就我市進一步實施商標發展戰略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市商標發展戰略實施的政策保障機制、工作推進機制、公共服務機制基本形成,商標確權、培育、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全面增強,品牌自主化、高端化、集聚化、國際化程度顯著提高,商標發展戰略在知識產權戰略體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在提升全省經濟核心競爭力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主要目標為:
(一)通過深入推進商標戰略,商標數量顯著增加,質量明顯提升。到2015年,全市國內注冊商標總量達到2000件;國際注冊商標總量達到50件;農產品注冊商標總量達到350件;服務業注冊商標總量達到200件。中國馳名商標新增3件,省著名商標新增30件,地理標志證明、集體證明商標實現零的突破。每年認定一批市場知名度較高、占有率較大、質量優良的市知名商標。
(二)通過深入推進商標戰略,企業管理和運用商標的能力明顯增強。全市的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均建立完善的商標制度,對維護商標權益的投入大幅度增加,運用商標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明顯提升。商標在推動企業品牌經營中的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在企業市場營銷、股權作價、融資貸款、產品延伸、品牌塑造等方面的直接作用全面體現,在信用建設、技術創新、質量管理等方面的促進作用更加突出。商標成為更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
(三)通過深入推進商標戰略,商標法治環境更加完善。商標專用權保護狀況明顯改善,商標使用行為更加規范,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顯著減少。商標權益保護機制不斷完善,部門協作和區域協作水平顯著提高,國際保護渠道基本建立。
(四)通過深入推進商標戰略,全社會的商標意識普遍提高。商標發展戰略實施工作列入各級政府議事日程。行政指導和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商標專業協會建設進一步加強,各類商標專業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逐步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色的商標文化基本建立。商標中介服務基本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商標知識日益普及,尊重和保護商標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消費環境日益改善。
二、發展重點
深入推進實施商標發展戰略,依照《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優化產業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發展中小企業為重點。
(一)建好四個梯隊,高起點培育商標知名品牌
1.做好第一梯隊。以獲中國馳名商標的江西恩達家紡有限公司為主體,提升馳名商標企業的實力和規模。引導我市知名企業以商標為抓手,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知名度,走品牌強企之路。同時引導企業采取走出去策略做大做強,加大企業對外兼并和收購力度,以成熟的品牌資源跨地區聯合重組,擴大規模效應,實現跨躍式發展跨躍nt>,努力把“恩達家紡”公司等企業及品牌打造成為國際知名企業、知名品牌。
2.做強第二梯隊。以全市43家江西省著名商標企業為主體,按照“申報一批、培育一批、存儲一批”的創建思路,抓好中國馳名商標的培植。采取上門指導服務方式,針對企業實際情況,量身定做申請認定方案,完善申報資料,做好申請認定的協調工作,幫助企業成功申報,力爭繼恩達家紡之后,我市涌現更多的馳名商標,推動我市實施品牌興市戰略邁上新臺階。到2015年,全市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件以上。
3.做優第三梯隊。以59件新余市知名商標的企業為主體,抓好江西省著名商標的培植。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發展規劃,運用先進標準,帶動品牌創牌。同時,幫助企業抓好商標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提高商標運用能力,提升商標附加值,以品牌創建保持市場優勢地位。力爭通過做優第三梯隊,全市江西省著名商標新增30件以上。
4.做大第四梯隊。以全市1361件擁有注冊商標的企業為主體,抓好新余市級品牌的培植。加強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的輔導和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企業創牌策劃和咨詢,引導無品牌、無商標企業牢固樹立品牌意識,逐步實現由“貼牌生產”向“自創品牌”、“爭創馳(著)名商標”轉變。通過做大第四梯隊,力爭到2015年,全市國內注冊商標總數量達2000件;國際注冊商標總數量達50件;農產品注冊商標總數量達350件;服務業注冊商標總量達到200件。
(二)培育四個集群,高標準提升商標品牌整體水平
1.培育支柱產業商標集群。要進一步加強優勢產業商標戰略實施力度,著力打造支柱產業集群。一是抓好鋼鐵產業商標培育。重點支持和服務新余鋼鐵(集團)公司的“袁河”或“山鳳”商標的申報馳名商標工作,通過定點聯系、上門指導、全程服務,幫助完善申報資料,創造申報條件,力爭早日申報馳名商標成功。二是抓好新能源產業商標培育。抓好江西賽維LDK太陽能有限公司馳名商標的培育,抓好瑞晶公司、吉陽公司等著名商標的培育,構建以馳名商標企業為龍頭、著名商標企業為主體、相關企業為支撐的特色鮮明的新能源產業商標集群。三是抓好新材料產業商標培育。大力服務和扶持新材料產業的商標注冊、使用和保護,對其中具有潛力的商標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培育一批技術領先、潛力較大、輻射較強的自主商標,形成集群商標發展優勢,提升新材料產業整體競爭實力。
2.培育國際商標注冊集群。要加大國際商標注冊培植力度,培育國際商標注冊集群。一是抓引導,推進商標國際注冊。引導我市擁有自主商標品牌的企業樹立國際視野,申請國際商標注冊,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擴大品牌輻射面。二是抓宣傳,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大力宣傳普及商標國際注冊知識,引導企業在國際貿易中使用自主商標,引導和支持出口企業到主要出口國或地區進行商標國際注冊,提高企業自主商標商品出口比例。三是抓維權,加強國際注冊商標保護。全力為企業海外注冊、維權提供全方位的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應對海外商標糾紛,運用當地法律和國際規則制止海外商標搶注行為和商標侵權假冒行為,保護我市企業在國外的合法商標權益。四是抓服務,對我市企業培育注冊國際商標在政策上予以積極指導,收費予以優惠,提供上門服務和預約服務。
3.培育商貿流通業商標集群。要以商標戰略為抓手,大力推進商貿流通業發展。一是培育現代服務業商標。抓好商貿、餐飲等行業的服務商標培育,引導大型批發市場、商業連鎖企業申請服務商標注冊,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商標。二是培育現代物流業商標。以贛西物流中心為核心,以萬商紅國際商貿物流中心、贛鐵物流園、海峽物流園等項目為重點,培育發展新余物流商標,推進物流企業提升發展層次,實現功能集成化、服務品牌化,全面提高物流商標發展水平,提升現代物流業整體水平。三是培育特色旅游業商標。圍繞“一湖四山”旅游開發,圍繞建設仙女湖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精心打造特色旅游商標品牌,提升旅游服務商標的內涵和品位,打造贛西獨具特色的旅游商標品牌。
4.培育特色農業產業商標集群。按照“立足一種地方資源、圍繞一個產業鏈條、抓好一件注冊商標、帶動一批特色商標”的工作思路,加快培育和發展特色農產品商標。對申請地方特色農產品商標的,實行跟蹤服務,加大指導力度,爭創特色品牌,發展“新余蜜桔”、“仙女湖魚”、“雙林夏布”等一批體現新余地方特色的注冊商標,從現有的特色農產品如楊梅、葡萄、蔬菜、桔子、翠冠梨等果蔬產品中逐步打造出一批馳(著)名商標。加強農民、農村經濟組織和涉農企業的商標法規宣傳,引導特色農產品生產者統一使用地理標志,力爭實現我市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零的突破。
三、扶持政策
(一)鼓勵和支持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對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的企業,市政府一次性分別獎勵20萬元、10萬元、2萬元。
(二)鼓勵和支持地理標志、集體證明商標注冊。行業組織、協會申請注冊地理標志、集體證明商標獲準注冊,由注冊人所在縣(區)財政給予10萬元獎勵。
(三)鼓勵和支持商標國際注冊。積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進行商標馬德里國際注冊。
(四)支持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技術創新。各級財政、科技部門安排的科技專項資金優先對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予以傾斜。
(五)支持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的市場主體建設。對符合條件的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申請上予以重點扶持。對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辦理工商登記注冊和年檢開辟綠色通道。
(六)支持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進行商標無形資產運作。鼓勵和支持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以商標作為無形資產的兼并、聯營、特許經營等活動。其商標無形資產經法定評估機構評估確認后,可按有關規定進行投資入股、質押貸款。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對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企業重點扶持,開通商標權質押貸款融資綠色通道。
(七)優先安排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的土地供給、招工服務、小額擔保貸款國家貼息扶持,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商標宣傳工作。建立政府主導、主管部門負責、新聞媒體支持、社會廣泛參與的商標宣傳工作體系。廣泛開展商標知識普及教育,提升和引導各類企業建立以商標為重點地品牌發展意識,加強對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集體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的宣傳推介,加強對實施商標發展戰略優秀企業、產業集群典型事例和成功經驗的宣傳報道,加大對假冒等商標侵權行為的曝光力度,努力營造推進實施商標發展戰略的濃厚社會氛圍。
(二)加強對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梯隊建設的指導。強化對市場主體爭創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的行政指導。按照“本地知名、全省著名、全國馳名、世界聞名”的梯次發展思路,分類指導,重點扶持,對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標進行重點培育。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薦一批”的原則,明確培育目標,制訂培育計劃,建立爭創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重點扶持企業信息數據庫,逐步建立銜接緊密的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培育梯隊,吸引鼓勵更多的市場主體申請認定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
(三)規范發展商標社會中介服務體系。加強對商標代理組織和代理人的行政監督管理,指導商標代理行業制定自律規范,支持開展商標代理行業國際合作與交流。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和網上商標交易平臺,加速推進商標價值市場化。加強商標價值評估機構引導和監管,規范商標價值評估工作,提高評估公信度。
(四)加強對商標權利人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完善商標侵權投訴渠道,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專項行動,集中打擊嚴重侵權、群體性侵權以及大規模侵權等違法行為,將商標侵權信息納入地方信用體系建設信息采集范圍。強化行政執法機關之間、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之間的協調配合,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涉嫌商標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制度。建立商標海外維權投訴協調機制,幫助企業開展商標海外維權。
五、組織領導和工作分工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工商局局長、市財政局局長任副組長,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加快推進商標戰略領導小組,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工商部門為主導,各有關部門通力協作配合的齊抓共管機制。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相應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有關單位職責如下:
(一)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督促成員落實商標發展規劃各項工作任務,解決商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商標發展工作的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工作情況,反映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設和意見。每年組織開展1-2次會議研究商標戰略工作;組織開展馳名商標、地理標志、著名商標、知名商標的培育和推薦工作;組織開展注冊商標指導服務工作,指導商標主體做好商標管理工作,建立商標培育幫扶檔案。
(二)市工商局:指導各類經營主體積極申請商標注冊,指導定牌加工企業注冊自己的商標,逐步使用自有商標,走自主創牌之路。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薦一批”的原則,做好馳名商標、地理標志、著名商標、知名商標品牌的培育工作,指導企業以創品牌促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商標品牌的知名度,引導龍頭企業、利稅企業爭創馳名商標、地理標志、著名商標,做大做強企業,服務經濟發展。
(三)市財政局:落實對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商標、國際注冊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的各項扶持獎勵政策。
(四)市文廣新局:組織電視、廣播等媒體加大對實施商標戰略的宣傳力度,擴大商標對外宣傳工作。
(五)市發改委:做好商標發展的項目支持;按照行業標準和規范,做好行業商標發展規劃指導工作,幫助和支持招商企業開展商標申報等工作。
(六)市工信委:了解、掌握全市工業企業商標使用情況,引導幫助工業企業做好商標注冊,創立自主品牌,鼓勵、扶持工業企業創立中國馳名商標、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江西省著名商標,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七)市商務局:對馳名商標、地理標志、著名商標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審批予以優先辦理,做好境外商標注冊的幫扶工作,幫助和支持招商企業開展商標申報等工作。
(八)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做好農業、林業和民族民間特色文化產業商標發展的規劃、培育和推薦工作,做好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注冊幫扶指導工作。
(九)市科技局:指導商標主體單位申報科技計劃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制定和實施科技進步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協助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進步獎。
(十)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做好商標主體單位稅收征收幫扶指導和商標發展的項目指導工作。
(十一)市公安局:依法打擊商標侵權行為。
(十二)市質監局:推動商標主體單位開展質量管理、標準化和認證工作。
(十三)金融機構:創新抵押擔保方式,在對商標質押可進行登記基礎上,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江西省著名商標、新余市知名商標等商標榮譽、并以商標為質押物的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發揮好商標品牌在加快企業發展中的資金融通功能價值。
2013年3月10日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