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保珍
2012年11月,國家環保部正式批復新余市成為全國首個設區市合同環境服務試點單位。2013年1月,我市引進湖南永清環保,作為第三方與地方政府開展合同環境服務工作,采取“城鄉統籌規劃、全面覆蓋、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循環模式,從源頭(垃圾清運)到末端(焚燒發電)一次整體性解決了生活垃圾處理難題,城鄉環衛一體化運作模式和垃圾焚燒發電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2017年4月,省長劉奇在《中共新余市委關于完善和推動城鄉垃圾解決方案的報告》上批示:“好!望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做示范,取得新成效”。
目前,我市采用“村鎮全面收集、鄉鎮及時轉運、垃圾焚燒發電”的城鄉環衛一體化運作模式,徹底解決了“垃圾圍村”和“垃圾圍城”等現象,城鄉環境大為改善;但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方面,基本上還處在起步階段。如何“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一、生活垃圾分類
(一)有害垃圾
主要品種包括: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廢熒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則,設立專門場所或容器,對不同品種的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投放、收集、暫存,并在醒目位置設置有害垃圾標志。
(二)可回收物
主要品種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紙塑鋁復合包裝等。根據可回收物的產生數量,設置容器或臨時存儲空間,實現單獨分類、定點投放,必要時可設專人分揀打包,可聯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上門收集,進行資源化處理。
(三)易腐垃圾
主要品種包括:相關單位食堂、賓館、飯店等產生的餐廚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殼、畜禽產品內臟等。應設置專門容器單獨投放,除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可設置敞開式容器外,其他場所原則上應采用密閉容器存放。餐廚垃圾可由專人清理,避免混入廢餐具、塑料、飲料瓶罐、廢紙等不利于后續處理的雜質,并做到“日產日清”。易腐垃圾應采用密閉專用車輛運送至專業單位處理,運輸過程中應加強對泄露、遺撒和臭氣的控制。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餐廚垃圾運輸、處理的監控。
二、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因地制宜,強制執行,優先在公共機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
建議我市盡快制定出臺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細化垃圾分類類別、品種、投放、收運、處置等方面要求;其中,必須將有害垃圾作為強制分類的類別之一,同時參照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再選擇確定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強制分類的類別。未納入分類的垃圾按現行辦法處理。優先在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車站、機場、碼頭、體育場館、演出場館等公共場所管理等公共機構實施。要建立協調機制,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分工負責推進相關工作;市委、市政府要適時將公共機構強制實行垃圾分類管理納入績效管理,加強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和工作考核,向社會公布考核結果。城市管理部門對公共機構每日產生的垃圾、要逐步實現“不分類、不收運”管理,進一步強化市民參與機制。
(二)以點帶面,分類指導,積極探索企業、社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在垃圾分類這件事上,既要普遍推進,但更應注重分類指導;既要目中有林,但更應主動眼里見木;既要做好頂層設計的“最先一公里”,更應著力抓好推進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比如,主動用好“一老一小”,在中小學校廣泛推廣垃圾分類教育,讓廣大小朋友學會用好垃圾分類,用他們既稚又嚴的“監督”,讓不守規矩的家長紅臉出汗,效果可能格外好。同時,現如今的城市特別是大都市里,老人照顧孫輩的情況俯拾皆是。人上了歲數,往往更加惜物敬天。要是能在垃圾分類這件事上,充分發揮“咱爸咱媽”的獨特帶動督促作用。往長遠看,推進垃圾分類,激勵和約束,一個都不能少。激勵要讓大家有切身感受,看得見,摸得著,能持續。該長期免費提供的分類垃圾袋,一定要持續保證;有條件探索抵繳物業費的,要形成更多示范效應。總之一句話,讓經濟杠桿在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切實起作用。與此同時,“罰要心痛”更顯重要。在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對個人,還是企業、地區,都有必要把垃圾分類與失信懲戒結合起來。這其中,既要有“一事一罰”的短痛——對分類不到位甚至垃圾偷倒入江、跨地區偷倒等行為,不講變通,不打折扣,罰一次就要見效。也要有“多長記性”的長痛——對違規違法企事業單位,今后在信貸發放、項目審核等方面,階段性抬高門檻甚至一票否決;對推進垃圾分類不力甚至嚴重拖后腿的縣區,今后在相關示范區授予、環境容量指標設置等方面,形成更現實的倒逼,真正做到“一事染墨,處處受限”。
(三)統籌規劃,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
統籌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終端處理利用設施,積極探索建立集垃圾焚燒、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有害垃圾處置于一體的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安全化、清潔化、集約化、高效化配置相關設施,促進基地內各類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實現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利用、廢物處置的無縫高效銜接,提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緩解生態環境壓力,降低“鄰避”效應和社會穩定風險。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每一代人都是后代地球權益的托管者。”怎么讓接力棒在我們手里接穩跑好,著實是對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檢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這項工作,表面上看是對垃圾分類減量提出要求,實際上是在考驗我們的制度設計水平、資源循用能力,以及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為此,我們要進一步落實城市人民政府主體責任,強化公共機構和企業示范帶頭作用,引導居民逐步養成主動分類的習慣,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要綜合考慮我市的氣候特征、生活習慣、垃圾成分等方面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實施路徑,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終端處置等環節的銜接,形成統一完整、能力適應、協同高效的全過程運行系統,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
(作者單位:市政府辦公室)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