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會君 朱孜戈 章冬寶
新余市是江西省的一個重要的工業城市,貨運量大,重載超載車輛多。現在新余主要干線公路上的貨物運輸車輛均借道城區道路從城市中心穿城而過,給城區道路造成很大的交通壓力,對城區道路破壞嚴重,且造成了揚塵和噪音污染,對新余市區環境影響很大,對市民的出行也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市委、市政府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帶動沿線工業園區及高鐵新區經濟發展,巧妙借力國省道改建契機,提出將新余市區內國道G533、省道S221及省道S312改出城區,形成繞城一級公路,為打造“工小美”的新新余加推助力。
新余繞城公路按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25.5米,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總長56.65公里,投資概算38.3億元,是新余復市以來政府投資最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為踐行綠色交通發展理念,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交通需求,將新余繞城公路打造成為綠色公路是順應交通運輸發展的時代要求。新余繞城公路沿線生態條件敏感、環境良好,旅游資源豐富,具備建設高品質工程“綠色公路”的基礎條件,同時具備良好的管理基礎與實踐氛圍。
一、以“生態引領”提升綠色工程
堅持“以人為本”、貫徹“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的理念,最大程度地保護生態環境、使道路與沿線自然及社會環境協調相融,最終實現“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建設目標。道路選線定線過程中,特別重視地形、地質全線,盡量做到與沿線的居民聚集區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路線少占良田,保護耕地資源。遵循現行相關規范的要求,按路基的填挖高度、地下水位情況,以及填料性質劃分本工程路基的干、濕類型,籍此確定路基設計方案和路面結構組合等。路基設計建造方案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地形、地質、氣象、水文等自然條件,做到與地形、周圍環境相協調,充分考慮不良地質及特殊路段路基不均勻沉降對路基的影響,同時針對地區多雨多水等氣象特征提出合理的路基高度和路基的防護與排水措施。同時要兼顧當地農田基本建設的需要,與當地的水利建設相配合,同時嚴防農田排灌水滲入路基。項目建設要注意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并加強沿線綠化,盡量減少對沿途景觀的破壞,改善和美化施工變化后的地形景觀。
(一)工程生態及地質選線
項目在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區域地形地貌特點,特別是花鼓山煤礦路段的線位走向,結合沿線的自然地理和地質條件,遵循面點結合、由淺入深的原則,綜合運用遙感、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物探、鉆探、原位測試、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試驗等方法進行勘察,做深入細致的工作,為設計、施工提供完整準確的地質資料。以最大限度降低對城市基本用地、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的影響等為原則,結合當地工礦區和村鎮等規劃發展布局,以及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后形成的路線方案,努力做到線形指標均衡連續,行車安全舒適,并且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使公路與沿線自然和人文環境相協調。
(二)邊坡生態修復
通過認真細致的調研,筆者認為應該分幾種不同類型有針對性的進行生態修復,我市環城路沿線主要土壤類型為紅壤和赤紅壤,均易發生水土流失。對邊坡進行合理的生態防護,能夠防治水土流失、恢復和改善局地生態。筆者認為環城路項目應以與場地周邊自然植被的無痕化接合為基本原則,采用周邊群落的適生植被,讓因公路建設而遭到破壞的土質邊坡回歸原有植物群落。應該依據場地周邊喬灌草的群落形態、植被覆蓋度、植被種類等,合理選擇植物搭配,配置與周邊相似的高低錯落的生態修復子系統,創作良好群落景觀。注重植物景觀的營造,多采用彩色葉與季相色彩鮮明的植物,將土質邊坡打造成為沿線的亮點工程。對于坡面沖刷不嚴重土質邊坡路段,合理配置具有豐富的色相和季相色彩的喬木、灌木或者花灌木。
二、以“景觀融入”提升綠色工程
新余繞城公路是新余市復市以來的第一條環城公路,其交通價值突出,路域生態環境敏感,沿線景觀資源豐富,周邊地域特色鮮明,其性質應從交通、生態、風景旅游多維度綜合定位:是一條集交通動脈、生態綠脈、旅游景脈三項特色于一身的城市區域綜合效益環線。
新余繞城全線景觀營造將引入無痕化環境融合理念,在道路工程設施與生態環境的交融界線,集中運用生態修復技術,在景觀的設計上進行無痕化處理,以化傷為景、修復成景、造景遮瑕,達到全面的環境融入無痕化目標。
新余繞城景觀設計時將充分借景,減少人工造景,依據道路沿途空間感受合理劃分景觀主題段落,并在互通區、服務區、隧道洞口等重要道路節點上適當點綴景觀建筑,突顯地方人文特色。
服務區應依據總體布局統一格調,以植物為主造園并輔助劃分環境空間,綠化美化。綠化應取得景觀和功能的協調,根據地形地貌的水平、垂直、深度來注意植物的季節變化和空間的層次性,形成立體景觀;同時與周圍外側毗鄰山體相結合,做到防護、綠化、美化和諧統一。互通立交應在滿足行車功能需求下,積極打造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根據所在地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合理組織視線所及的特色景觀,強調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充分利用與周圍植被種類相似的植物進行綠化。且立交景觀大多以遠觀為主,植物選擇更注重植物的形態、色彩、花期等。通過對喬灌草層次的搭配,以地被植物為背景植物,通過配植多種季節變化的綠化植物,形成喬、灌、草相結合的豐富多彩的復層植物群落景觀。中分帶建議采用與環境融合的鄉土常綠灌草類植物,在保證視域開闊的前提下,考慮株型、株高、郁閉度等影響防眩效果的因素進行植物搭配,宜采用喬灌草類植物高低錯落的植物配置,為司乘人員打造“中央綠洲”的景觀節點。
今后,作為2017年度江西省重點工程的新余繞城一級公路,必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領導下,全力秉承“綠色發展”的理念,打造綠色品質工程,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為“工小美”的新余貢獻我們交通人的一抹亮色。
(作者單位:市交通運輸局,江西省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新余市政分院,潘會君系市交通運輸局正縣級干部)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