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余府發〔2014〕23號 2014年8月11日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光電信息產業技術含量高,應用領域廣,市場空間大,發展前景廣闊,是國家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是光電信息產業加速向中西部及內陸城市轉移的重要時期,我市必須搶抓新一輪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舉全市之力,加快引進、培育、發展光電信息產業,推進全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努力將光電信息產業打造成為我市新的支柱產業。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本意見。
一、明確光電信息產業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
(一)發展目標。到2016年,新引進光電信息企業超過100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60億元,其中高新區130億元,分宜縣90億元,渝水區4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0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到2020年,全市光電信息企業超過200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億元,其中高新區280億元,分宜縣160億元,渝水區6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0-100億元的企業3家,100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
(二)發展重點。
1.觸控產業:重點支持電子玻璃、觸控感測器、發射控制組件、電路板、顯示面板、液晶屏、觸摸屏模組、蓋板玻璃、攝像模組和各類終端觸控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2.LED產業:重點支持LED外延片、芯片、封裝、顯示、照明、背光源等領域具有自主品牌LED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3.安防產業:重點支持視頻監控、防盜報警、樓宇可視對講、智能門禁系統、智能交通系統、車輛防盜報警系統、衛星定位系統等高端安防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4.相關配套產業:加快電鍍產業園建設,積極引進培育集成電路、手機電池、LED模組、LED陶瓷線路板、精密電子、光電信息材料等相關的配套產業,并力爭在軟件開發企業的引進上取得突破;大力發展物流、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完善光電信息產業聚集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光電信息企業營銷策劃、市場開拓、規劃制定等服務外包。
(三)產業布局。以新余高新區為龍頭,分宜縣和渝水區為兩翼,仙女湖區為輔助,集群發展光電信息產業。高新區作為我市光電信息產業的主要承載地,致力做大光電產業園,重點發展光電玻璃、液晶顯示屏、各類終端觸控產品、LED外延片、芯片、封裝、安防設備等。分宜縣重點發展攝像模組、LED照明、LED背光源等。渝水區重點發展觸摸屏、數碼電子等。仙女湖區積極引進綠色光電信息和軟件開發企業,大力培育產業技術人才。通過做大做精現有企業,大力引進培育優強企業,形成光電信息產業布局合理、產業集約、企業集群、產品配套的發展格局。
二、加快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統籌規劃引領。聘請國內光電信息領域的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組織編制符合國內外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趨勢和新余實際的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光電信息產業的主要任務、階段目標、發展重點、產業定位、工作舉措等內容,并爭取將新余光電信息產業納入全省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引領新余光電信息產業健康發展。
(二)突出招大引強。牢固樹立“大項目、大發展”的招商理念,建立主要領導負責制,完善招商工作機制。瞄準珠三角、長三角等重點區域,主動對接國內光電信息百強企業、國內外上市公司,集中政策資源,吸引來余投資。制訂招商產業鏈圖,瞄準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龍頭企業,制訂詳細的招商方案,著力引進國內外產業轉移重大項目。
(三)培育龍頭企業。全力培育發展龍頭企業,篩選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產業帶動作用強的企業,在人才、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上給予重點傾斜。積極幫助龍頭企業爭取國家省各項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對新建、改建的重大光電信息產業項目優先推薦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通道”,協調解決項目立項、用地、環評等方面的問題。對于確定的龍頭企業可在項目貼息、財政獎勵、融資擔保、產業基金使用等方面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扶持。
(四)推動集群發展。積極引導項目按功能分區入駐,做到特色鮮明、定位準確,體現企業間相互聯系和產業相互鏈接,做到資源的集約利用。每年優選一批優強企業和“專精特新”成長型中小企業,給予重點扶持,不斷提高產業集群水平。高新區、分宜縣、渝水區分別按照光電信息產業布局,突出抓好觸控終端應用產品、LED照明和安防產業鏈延伸,通過產業鏈的有機結合,在我市形成光電信息產業集群優勢。
(五)加強功能配套。大力發展物流、工業設計、設備租賃、供應鏈采購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建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探索光電信息產業與工業設計產業互利合作的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光電信息產品公共檢測平臺。結合工業地產建設,按照光電信息產業的技術要求,配套建設一批潔凈廠房。在光電信息產業聚集區建立集中的污水處理系統等基礎設施。支持產業聚集區內建設具有娛樂、餐飲、購物、運動等功能的立體功能區。
三、加大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發揮基金作用。工業發展基金重點用于建立光電信息產業引導基金,制訂產業引導基金管理使用辦法,縣區也要相應安排一定的資金建立產業引導基金。積極探索以參股的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創業投資企業,重點支持本市光電信息企業的項目建設、關鍵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等。鼓勵社會資本組建創業投資企業,對其投資于光電信息產業的項目,可在引導基金中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助。受投資的光電信息企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可以申請產業引導基金給予一定的投資保障資金,投資保障資金從引導基金的投資收益中列支。
(二)優化政策環境。各地、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工作職能和相關的法規政策,制定相應的支持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舉措,并公開發布;凡涉及優惠政策的,對于光電信息企業均按最優惠標準執行。各有關部門應建立光電信息企業“綠色通道”,主動對接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全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工信、財政、科技、商務、國資等部門要在工業企業發展基金、科技研發資金、外貿扶持資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對重大項目或稅收貢獻大的企業提出的產業基金使用、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研究確定。
(三)要素配套扶持。對光電信息企業確實需使用新增建設用地的,在用地指標上予以傾斜,優先保障光電信息產業項目用地。對落戶工業地產的光電信息企業租用自用辦公用房的,由受益財政按租金市場指導價的40%一次性給予12個月的用房獎勵;辦公用房認定時點以企業認定當月為準。每家企業享受的辦公用房獎勵最高累計不超過100萬元。
(四)鼓勵以商招商。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建設“園中園”,探索建立股份制園區。現有骨干企業將與自己配套的產業鏈企業引入我市投資建廠的,可按招商引資政策提成獎勵。
(五)融資重點傾斜。對在我市上市或將企業注冊地遷入我市進行上市的光電信息企業,首發在境內主板上市的,獎勵500萬元;在中小板上市的,獎勵400萬元;在創業板上市的,獎勵300萬元;在境外主板上市的,獎勵300萬元;具體按照“企業完成股改并輔導驗收合格”、“向證監會提交上市申請并受理”、“掛牌上市”三個階段分別以獎勵金額的20%、30%、50%計算。
(六)落實財政獎勵政策。落戶我市且符合條件的光電信息企業可享受我市相關財政獎勵政策。
(七)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對于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享受《新余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規定》(余辦字〔2013〕10號)的有關政策。通過與大中專院校的合作,引進和培養光電信息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依托我市職業院校的優勢,通過開展集團辦學、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校企合作方式,培養一大批實用型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市勞動就業資金向光電信息企業傾斜,提高光電信息企業招工補貼標準。對來余在光電信息企業就業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其子女入學按照就近劃片原則安排學校,不收取任何擇校費用。通過人才引進和培育,形成高中低三層次人才合理搭配的金字塔形人才架構,為我市光電信息產業加快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八)鼓勵科技創新。推動本地光電信息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引導、提升我市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提升光電信息技術水平,搶占光電信息產業制高點。鼓勵光電信息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術研發水平。鼓勵光電信息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組建研發機構。整合本市光電信息產業技術人才,支持龍頭企業組建光電產品公共檢測平臺,為全市光電信息企業提供產品檢測服務。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
(九)推廣示范應用。依托我市光伏發電的優勢,實施光伏發電、LED照明和儲能電池相融合的夜景示范工程。全力支持我市安防產業打造自主品牌,與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設相結合,積極推廣安防產品的市場應用,努力打造完整的安防產業鏈條。推廣應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商業模式,推動公共照明領域LED光源替代傳統光源。本地產光電信息產品,在符合技術標準且同質同價的前提下,優先列入政府采購名錄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名單。
(十)打造服務平臺。由政府引導,行業龍頭企業牽頭,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技術人員、知名企業家、大專院校教授、研究所研究員等有關專家為顧問,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產業聯盟和行業協會。鼓勵企業組建或加入相關產業協(學)會,充分發揮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開展行業咨詢與服務工作,促進企業與科研單位合作、企業間的合作以及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
四、強化加快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由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承擔推進全市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總體決策、全面指導、統籌協調、綜合考核的職能,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對光電信息產業類企業進行認定、發布,做好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工作,督促落實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措施及其配套政策,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為實現光電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二)營造發展氛圍。宣傳部門要擴大對外宣傳,全方位宣傳我市經濟發展環境和發展光電信息產業的各項扶持政策,為我市引進光電信息產業營造輿論氛圍。加大對光電信息產業發展中的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優秀企業家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市內光電信息企業家的社會影響力,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創業者的社會風氣。各地、各單位要認真組織學習光電信息產業知識,進一步支持光電信息產業加快發展,增強全市加快發展光電信息產業緊迫感和責任感,形成全市上下盡心盡力服務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三)加大考核督辦。分年度制定各縣、區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目標,定期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協同有關部門對照進行督導,全力推動產業發展年度目標的落實。在定期督查各有關單位支持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舉措落實情況的基礎上,定期不定期收集匯總光電企業及項目的問題及需求,及時督促有關單位落實,推動產業及項目加快發展。建立投訴反饋機制,公布舉報電話,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受理光電信息企業對影響企業發展行為以及舉措未落實等情況的舉報,并督促其整改落實,對相關政策、舉措落實不到位的,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