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一、我市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一)中小企業基本情況
到2013年底,我市中小企業總戶數達5.68萬戶(含個體工商戶),注冊資金359.48億元,從業人員16.92萬人。我市中小企業由于企業資產少,規模小等因素,導致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然而,中小企業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1.中小企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市中小企業國民生產總值占GDP比重超過75%,稅收貢獻超過9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較大。
2.中小企業是科技發明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資金和人才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可以不斷推陳出新,而具有反應快速、機制靈活的中小企業則更熱衷于技術創新。
3.中小企業是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市中小企業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中小企業數量約占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吸納的就業人口占全市就業人口總數的75%。我市中小企業數量多,吸納就業人口數量多,對失業沖擊和經濟波動發揮著緩沖作用。
(二)中小企業融資狀況
1.內源融資是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
我市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少,內源融資比重較高,外源融資比重過低,導致其加快發展受到很大的資金制約。由于其他融資渠道不暢,雖然中小企業的內源融資能力也較薄弱,但目前仍是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
2.直接融資狀況不理想
目前,我市僅有新鋼公司、贛鋒鋰業和賽維LDK三家上市公司。因上市門檻高、流程多、時間長,我市眾多中小企業大都望而卻步,不愿推進此項工作。此外,近年來我市只有新鋼公司、賽維LDK和市城投公司等少數幾家公司發行過企業(公司)債券。因我國目前實行“規??刂?、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管理約束,受發行規模的嚴格控制,使得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直接融資。
3.銀行信貸供給不足
截至2014年6月末,我市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20.68億元,占貸款余額的38.24%,與我市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的發展地位較不相稱。此外,各銀行存貸比過高限制了貸款增長。市內11家銀行中市農發行、市中行、市建行、成功村鎮銀行存貸比超過100%,市農行存貸比超過80%,全市平均存貸比達80.48%。存貸比持續高位運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貸款增長,導致銀行信貸投入乏力。
4.融資性擔保覆蓋面不廣
目前,我市共有融資性擔保機構11家,其中本地法人擔保機構7家,省信用擔保公司分支公司4家,注冊資本共計73898萬元。截至2014年6月末,當年累計擔保15.99億元,在保余額3066億元,中小企業在保余額占貸款余額的比例未超過15%??梢?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是以自有資產進行抵押擔保,融資性擔保覆蓋面有待提高。
5.民間融資運作不規范
據保守估計,我市民間資本超過上百億元,已從剩余資本發展為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但是,民間融資運作由于沒有法律和政策依據,運作極不規范。一些中小企業為了解決資金緊缺的燃眉之急,借助于各種形式與名目的地下錢莊。高額利息負擔讓中小企業舉步維艱,甚至因此而夭折。
三、我市中小企業融資難原因
(一)我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部原因
1.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
我市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形成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大部分都是實行家庭式管理,經營管理機制落后,內部管理混亂,企業行為不規范。很多中小企業的決策以“拍腦袋”為主,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較大。
2.企業信用欠佳
目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中小企業缺乏信用觀念、法律意識淡薄,經常出現逾期還貸、拖欠賬款等情況。當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或破產時,企業主便轉移資產,開始“跑路”,造成中小企業整體信用度低,以至銀行對企業出現排斥現象。
3.財務信息透明度不高
我市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財務制度存在各種問題,財務體系不完善,財務數據不準確,經常出現做假賬問題。銀行很難通過中小企業的財務數據真實了解到企業的財務狀況,從而加大了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的難度,增加了銀行信貸的風險和成本。
4.擔保抵押物不足
我市中小企業普遍規模小,自有資金不足,銀行認可的貸款抵押物較少。雖然很多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都很好,但由于企業能夠提供的抵押擔保物價值有限,再加上外部能夠提供的擔保有限,很難獲得抵押貸款。
(二)我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
1.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
我國社會征信體系建立比較晚,2006年全國征信系統才開始建立,由于我國金融環境復雜,經濟處于轉軌期,社會信用評估機構和信用體系還不健全。此外,因征信系統中僅有銀行信貸的信息,無法對企業進行整體的信用評價,如是否正常納稅,給員工繳納保險等。銀行等金融機構因缺乏中小企業全面的信用數據,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有效判斷,因此拉長了信貸審核時間,甚至降低了貸款的可能性。
2.銀行服務體系不完善
近年來,我市大力引進和發展金融機構,但仍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專業銀行。最近5年,引進了贛州銀行、南昌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組建了1家村鎮銀行。然而,這些致力于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商業銀行在資金配置、機構分布、人力資源等方面與國有銀行差距較大。
3.直接融資渠道不暢
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應為中小企業發揮資金融通作用。但由于目前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導向對中小企業非常不利,中小企業無法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很難通過直接融資獲得資金。
4.民間融資不規范
目前我國民間借貸處于半合法地位,民間借貸受到監管部門的壓制和排斥。但隨著經濟發展,民間融資呈范圍逐步擴大、規模逐步增加的態勢。民間融資沒有進行合理的疏導和管控,會出現發放高利貸等情況,不利于中小企業資金融通。
四、緩解我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
1.規范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的治理結構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公司的資金籌措情況、管理效率和運行績效。中小企業在進行體制革新時,不能簡單模仿大企業不適合自身的改革措施,一切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
2.規范建立財務體系
只有建設規范化的財務管理體系,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才能提高自身融資的能力,改善自身的信用狀況,降低信息不對稱,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和支持,也才能為今后在資本市場上上市融資打下良好的信息披露基礎,從而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
3.構建良好銀企關系
中小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應逐步建立與利益相關人的關系,形成它們對企業良好的信用形象。通過建立長期的銀企合作關系,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降低銀行貸款的時間、成本和風險,有利于中小企業獲得資金。
(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1.建立并完善企業信用與金融服務一體化平臺
目前,全國性的征信管理系統己初步建,但中小企業的數據庫建設仍較緩慢,覆蓋地區比較有限,很多數據沒有公開。我市應加強區域內信用體系的建設,對廣大中小企業有關工商、國稅、地稅、環保、供水、供電等部門的非銀行信用信息,進行采集并錄入數據庫統一管理。2013年4月以來,我市已開展企業信用與金融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平臺現已采集企業2萬余家,采集數據量已達34.2萬組。下一步,應在平臺應用上進一步下功夫,推進金融機構加強對系統的廣泛應用,使平臺能夠真正服務于銀企融資對接。
2.加大對融資性擔保機構政策支持
對政策性擔保機構而言,政府應該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大的信用擔保額度。對民營擔保機構來說,政府資金可以考慮入股,為民營擔保機構的提供信用增級。此外,市、縣級財政應設立中小企業擔保風險補償基金并納入財政預算安排,用于彌補融資性擔保機構部分代償損失。
(三)優化間接融資渠道
1.引進和組建金融機構
我市應爭取早日引進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全國大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發揮異地金融機構的優勢。此外,應做好村鎮銀行組建工作,爭取有實力的涉農發起行在分宜縣、渝水區早日設立村鎮銀行,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2.完善信貸服務體系
銀行應靈活調整產品營銷組合,在產品設計、信貸流程、審批手續等環節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有針對性的根據中小企業客戶實際需求,不斷開發適合企業的金融產品,不斷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企業的發展需求。
3.以供應鏈為依托融資
銀行應拓寬思路,積極探索適合中小企業的授信方式,以我市鋼鐵、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如新鋼、賽維LDK、江鋰等大企業為核心,圍繞其供應鏈上下開展信貸服務,以促進產業鏈發展并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四)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1.發展創業(股權)投資基金
引進國內知名創業投資機構,合作成立創業(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我市中小企業,為企業上市或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此外,可大力引進外地基金來我市找項目,為企業提供私募資金。
2.開展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工作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自2013年底已向全國放開,開始受理企業上報材料。截至2014年7月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達到887家,超過創業板、中小板掛牌公司數量。我市中小企業應抓住機遇,利用新三板掛牌門檻低、成本低的優勢,早日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融資。
3.開展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工作
目前,深圳前海股權交易所等部分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發展速度較快,具有掛牌成本低、時間短的特點,可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小企業化解資金難題。
(五)發展非正式融資渠道
如果推動民間資本從地下到地上,既可以緩解民間資本投資難,也可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圍繞推動民間資金向產業資本轉化、促進民間融資健康發展的總體目標,按照“規范、監管、疏導、利用”的工作思路,正確引導投資類公司規范發展,適時設立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等服務機構,促進民間資金合理有效配置,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市政府金融辦)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